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时间:2022-07-09 02:45:24

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桃小食心虫简称桃小。我国北方果区重要害虫之一,是为害苹果、梨、桃、杏、枣、山楂等果树的主要蛀果害虫。近几年来,一些果园出现了桃小食心虫回升、为害程度加重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加强桃小食心虫的观测与防治。

1.为害状

以幼虫蛀果为害,被害果在幼虫入果后不久,从蛀入孔处流出泪珠状的胶质点,不久胶滴干涸,在蛀入孔处留下一小片白色蜡质物。幼虫蛀果后,在皮下潜食果肉,果面上显出凹陷的潜痕,使果实明显变形。幼虫发育后期,食量大增,在果内纵横串食,并把虫粪排于果内,造成所谓的“豆沙陷”,使果实全无食用价值。

2.发生规律

桃小食心虫每年发生1~2代,以发生2代的为多,老熟的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越冬茧赤豆大小,扁圆形,通称“冬茧”。冬茧主要集中在树冠下的土壤中,大多分布在距树干1m范围内10cm深的土壤中最多,尤其贴近主干的土壤中更为集中。越冬幼虫第2年5月中旬开始,老熟幼虫破茧而出,在地面爬行数小时后,在土块旁、缝隙处吐丝筑长茧(夏茧)化蛹,其出土结夏茧的盛期,一般在6月上中旬。

桃小食心虫幼虫每年的出土时间和数量,与当年5~6月降雨量直接有关,往往在一场雨后,越冬幼虫就出土一批。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进行地面用药防治。

成虫羽化后由羽化孔爬出,从幼虫出土到成虫羽化,大约需要13~15天。成虫白天不活动,夜间较为活跃,交尾产卵,除了在枣树上产卵多在叶片背面之外,在其他果树上,均产卵于果实,尤其多产在果实的萼洼部位。幼虫孵化后,在果面上爬行数10分钟到数小时之久,选择适当的部位,咬破果皮,然后蛀入果中,幼虫在果内为害20~30天老熟脱果。

3.防治措施

3.1农业防治

(1)减少越冬虫源基数。在越冬幼虫出土前,将距树干1m的范围、深14cm的土壤挖出,更换无冬茧的新土;或在越冬幼虫连续出土后,在树干1m内压3.3~6.6cm新土,并拍实可压死夏茧中的幼虫和蛹;也可用直径2.5mm的筛子筛除距树干1m,深14cm范围内土壤中的冬茧,并集中处理。(2)在幼虫出土和脱果前,清除树盘内的杂草及其它覆盖物,整平地面,堆放石块诱集幼虫,然后随时捕捉;在第1代幼虫脱果前,及时摘除虫果,并带出果园集中处理。(3)在越冬幼虫出土前,用宽幅地膜覆盖在树盘地面上,防止越冬代成虫飞出产卵,如与地面药剂防治相结合,效果更好。

3.2预测预报,及时防治

近几年,利用性诱剂预测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用桃小食心虫性诱剂系于有水的碗上,水中再加入0.1%的洗衣粉,组成一个简单的“诱捕器”。也可用涂有黏虫胶的硬纸板代替水碗,组成“诱捕器”。(2)每15~20个诱捕器为1组,挂于果林之中,距地面的高度为1.5m左右,间隔距离25~50m。(3)每天清晨检查诱捕到的雄蛾数,从开始见到第1头雄蛾时,此时正是田间越冬幼虫出土高峰,为地面用药的最佳时期。(4)记录每天的总诱蛾数,当诱捕量达到高峰时,此后3~7天为树上用药的最佳时期。

防治方法:(1)地面防治。撒毒土:用15%乐斯本颗粒剂2kg或50%辛硫磷乳油500g与细土15~25kg充分混合,均匀地撒在667m2田地的树干下,用手耙将药土与土壤混合、整平。乐斯本使用1次即可;辛硫磷应连施2~3次。地面喷药:用48%乐斯本乳油300~500倍液,在越冬幼虫出土前喷湿地面,耙松地表即可。

(2)树上防治。防治适期为幼虫初孵期,喷施48%乐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对卵和初孵幼虫有强烈的触杀作用;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1星期后再喷1次,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上一篇:山地石榴栽培技术及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下一篇: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