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时间:2022-07-09 01:37:43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摘 要: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一个事关民族强盛、国家兴旺的大事,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思想政治课教师一定要视之为己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方法

人的主体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当我们面向世界,反省传统教育的时候,一种危机感就会油然而生,我们培养的人缺少主体性、缺乏自主精神、创新精神。所谓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候所表现出的功能特性,具体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让思想政治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而这正是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一、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

长期以来,受“教师中心论”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是中心,学生围着教师转,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对学生主体的认识、理解能力的开发,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特别是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思想政治课上的师生关系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课堂上,教师应从“中心”位置“退居二线”,成为“幕后策划者”。教师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各种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社会情感交流等方面上来。只有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当好一名“导演”,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

二、追求和谐平等的课堂活动,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仍然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就要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可为学生设置合作交流的空间,又可放手让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例如:在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中,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每个同学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提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有些同学很好地联系初二学习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真正体味到了主人翁的乐趣。

2.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三、培养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个体倾向性的表现,也是一种较为稳固的心理趋向。学生一旦拥有了某种兴趣,就成为主体性在这一方向得以发挥的动力源泉,主体性的确立仅靠教师观念的转变还不够,最终需要学生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上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准确把握学生的生理心理、文化知识结构、情感体验、能力特点等实际状况,要选择那些大多数学生共同需要和普遍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才会主动、自觉深入地去探究和思考。兴趣教育是一种顺应主体倾向性的有效性教育,教师应当激活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自觉培养和引导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的主体性在兴趣的培养和个性特长的发展中不断增强。

比如在《陶冶高雅情趣,追求美好人生》一课的教学中,因为高雅情趣这部分内容比较空洞,学生难以理解,我就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首先设问:“大家有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喜欢这个问题,争先恐后地回答,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帮助学生区分出正当兴趣和不正当兴趣,再设问:“大家认为是正当兴趣好呢还是不正当兴趣好呢?”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大家想知道怎样来培养正当兴趣,从而形成高雅的情趣吗?”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过来,再布置大家讨论。学生都说出一两点来,我再进行归纳、总结。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活动参与意识。

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教师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生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因此,只有努力使教学活动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才能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上一篇:文化学概论教学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优化思品教学,打造阳光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