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局者挑战旧规则

时间:2022-07-09 01:15:19

一场关于众筹,尤其是股权众筹应该如何监管的争议,仍在进行中。

“目前争议的焦点集中在股权众筹平台的额度、股权众筹合格投资人的标准等几个方面。”一位证监会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

由于分歧较大,原定于2014年年中出台的《股权众筹平台指导意见》,将有可能拖到年底再推出。

被喻为风投界“搅局者”的股权众筹,是一个舶来品。2013年国内正式诞生第一例股权众筹案例,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但与之如影相随的是“非法集资”、“非法公开发行股份”等法律风险,股权众筹的法律监管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2014年3月,股权众筹明确归属于证监会监管。此后证监会的市场监管部带队,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组织了多次调研。6月12日,证监会主席肖钢更是亲赴北京两家众筹公司进行调研。

证监会的监管思路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前述证监会人士透露,“大体上是不能压制其发展,但要规范。”

在《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的采访中,多位股权众筹平台的负责人呼吁,希望监管层能够不要给太多限制,要真正发挥互联网的价值,鼓励行业发展。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对于监管细则中争议“激烈”的条款,证监会下半年将组织更为细致的调研和讨论。

调研马不停蹄

从2月份开始,证监会在北京、上海、深圳对股权众筹行业展开了多次调研。深圳的大家投、北京的原始会和天使汇等股权众筹平台,都是调研的重点。

大家投创始人李群林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证监会年初的调研主要集中在平台模式、业务规模、风险控制等基本情况。“因为毕竟是业务创新,监管层首先要了解清楚业务具体如何操作,才能进一步分析风险,从而制定相关的监管细则。”

3月,证监会发言人张晓军公开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股权众筹模式有积极的意义。他还指出,证监会正在对股权众筹进行调研,将适时出台指导意见。

监管层肯定的表态,让一直游走在法律红线边缘的股权众筹业,看到了发展的曙光。

5月中旬,国内知名的股权众筹创始人,纷纷都齐聚北京,参加证监会和中国证券业协会一起召开的监管细则的座谈会。

此次座谈会不仅包括证监会创新部、法规部、市场部的相关负责人,还有法律界的专家学者,甚至最高人民法院也派人出席了此次座谈。

据参会人士透露,此次会议主要聚焦以下问题:股权众筹模式的探讨;平台注册资金规模;融资项目的信息披露;股权众筹投融资规模限制;股权转让细节;众筹平台风险控制;投资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合理引导投资者退出的问题等等。

《股权众筹平台指导意见》将由证监会法律部法规处负责起草,而证监会创新业务监管部将承担具体的监管职责。

与此同时,银监会关于P2P的行业调研和座谈也在进行中。正在市场纷纷猜测股权众筹和P2P两个行业的监管细则谁先落地之时,证监会主席肖钢亲自调研股权众筹。

6月12日上午,肖钢分别赴网信金融集团和北京天使汇创业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据接近调研的人士透露,肖钢此次调研主要是了解众筹行业的业务形态和具体发展情况,并未对相关监管问题再作进一步沟通。

“6月初证监会已经决定延缓《股权众筹平台指导意见》出台,因为对于一些监管细则,业内争议很大,所以肖主席亲自下来看一看。”陪同肖钢调研的原始会CEO陶烨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争议焦点

到底是怎样的监管思路引发了行业人士的激烈讨论?又是怎样的争议导致了监管细则不得不搁置再议的局面?

陶烨向记者指出,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对企业融资阶段和融资上限的规定;二是对投资人的门槛设定。

据了解,证监会拟定将股权众筹平台定性为服务获得天使投资之前的创业型企业,并要求在众筹平台上的融资额不超过1000万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样的要求会严格限制众筹平台的服务范围,也不适应目前股权众筹平台上企业的融资需求。

以原始会为例,自2013年底成立以来,该平台上线项目有60多个,成功融资8个,总融资额超过1亿元,其中有一个项目的融资额高达7000多万元。

“如果真的融资额被限定为1000万元,那么很多正在谈的项目都不能做了。”一位股权众筹平台的负责人表示,国内经济发展速度很快,融资额度定得过低,根本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投资者投资金额的限定是争议的另一个焦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在肖钢调研的当天下午,证监会创新监管部负责人及证券业协会再次和国内几家众筹平台在北京展开座谈,再次讨论投资者投资金额的限定问题。

按照监管思路,证监会拟对股权众筹投资人进行区分,分为合格投资人和普通投资人。合格投资人有资产规模的要求,要达到500万元以上,这样的投资人没有投资上限的限制;而对于普通投资者的投资额度拟降至万元以下,同时对在平台上项目筹资额度也可能会降低。

证监会参与方案制定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这样的要求是出于对投资者的保护,因为现在国内投资者缺少风险意识和承受风险的能力,所以监管层应该设定投资人门槛将风险分散。“国内创业项目的成功率很低,股权众筹投资人最后拿不到钱是大概率事件。”

借鉴JOBS?

“压力很大,因为国内外股权众筹都还没有成功的监管实例,即使是美国的JOBS(Jumpstart Our Business Startups Act)法案也没有真正推行,所以只能部分借鉴。”证监会参与方案制定的相关负责人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美国JOBS法案是一系列促进小企业和初创企业融资的法律组合,其中第三部分详细规定了股权众筹平台的豁免权、投资限制和发行要求等细节。

JOBS法案规定,初创公司每年只能通过众筹融资最多100万美金。投资人也根据收入进行了投资额度的划分:对于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的投资者,12个月内能够投资于众筹项目的资金不得超过当年净收入或者净财富的10%;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内的投资者只能投资不超过2000美元或者净收入的5%。

从融资规模和投资额两个关键指标来看,证监会制定的《股权众筹平台指导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参照了JOBS法案。

但巧合的是,JOBS法案中关于股权众筹方面的规定原定于2014年初实施,也因为业界的争议而迟迟未能落地。

目前,争议也主要集中在融资规模和投资额的门槛设计上。以收入在10万美元内的投资者为例,到底以净收入的5%还是以2000美元为限制,目前美国监管机构和投资界尚无一致意见。同时,单个项目在12个月内最多只能筹资100万美元的规定也被认为容易抑制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美国业界需要监管机构对筹资上限继续进行商讨。

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众筹的监管在美国是以法律条文的方式颁发,经历复杂的意见征询,还要经过国会同意,总统才能签署。而中国股权众筹的监管将以部门条例的方式出台,是否还会经历长期的严密论证与意见征询,还并不确定。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既然股权众筹起源于美国,相关监管条例的出台也有参照美国JOBS法案之意,那一些有利于行业发展的限制也应该参照美国的监管条例予以突破。

天使汇创始人兰宁羽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对于中国股权众筹的发展,还有很多制度和法律障碍有待突破,尤其是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不超过200人的限定亟须修改。

美国JOBS法案将对私人公司股东500人的上限提高到了2000人。这被视为体现了创业型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的现实需求。

据了解,证监会对于200人的限制并没有松绑的意思。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说,“所有关于股权众筹的监管前提就是以200人要求为基础前提讨论的,这是底线。”

上一篇:慢慢来,少少做等4则 下一篇:内地招生香港高校增至17所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