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

时间:2022-07-09 01:06:28

207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R9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35 - 1769 - 02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应用最广的药物之一,其合理的应用可减少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减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对防治医院感染、缩短患者住院天数以及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随机抽取我院的207份住院病历,调查分析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从我院2009年6月至7月的出院病历中抽取207份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其中非手术病历149例,手术病历58例。自行设计表格详细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科别、抗菌药物使用目的、用法用量、用药起止时间、联合应用情况,手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等进行统计。按照2004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参考《实用抗感染治疗学》,进行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评价。

2 结 果

2.1 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207例患者中,男103例,女106例;年龄2天~89岁,平均年龄34.5岁;非手术病例149例,手术病例58例;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为9个类34种;治疗性使用106例,其中有52例(非手术病例51例、手术病例1例)做过病原微生物检查,联用品种数为Ⅲ联6例,Ⅱ联42例,Ⅰ联58例,使用时间为l~27d,平均8.21d;预防性使用101例,联用品种数为Ⅲ联4例,Ⅱ联16例,Ⅰ联81例;使用时间为l~22d,平均6.49d。使用情况见表l。

2.2 非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治疗性使用88例(59.06%),其中抗菌药物单用54例(61.36%),联用2种32例(36.36%),3联及以上的2例(2.27%);用药时间少于3d者11例(12.50%),3 d或3d以上者77例(87.50%);做过病原微生物检查者52例(59.09%),未做者36例(40.09%);预防性使用61例(40.94%),其中抗菌药物单用56例(91.8%),联用2种4例(6.56%),联用3种1例(1.64%);用药时间少于3d者13例(21.31%),3d或3d以上48例(78.69%)。

2.3 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I类切口19例(32.76%),术前(切皮前2h内)使用17例(89.47%),术前未用术后用2例(10.53%),手术超过3h未追加使用1例(5.26%),用药持续时间为3~27d,平均8.58d,其中术后持续用药3d者2例(10.53%),3d以上者17例(89.47%);Ⅱ类切口37例(62.07%),术前(切皮前2h内)使用35例(94.59%),术前未用术后用2例(5.41%),用药持续时间为1~24d,平均8.65d,其中术后持续用药3d>的2例(5.41%),3d以上者35例(94.59%);Ⅲ类切口2例(3.45%);

3 讨 论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系指在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并采用适当的给药途径、剂量和疗程,最大限度的发挥抗菌药物的治疗和预防作用,以达到杀灭病原体和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时采用各种相应措施防止和减少各种不良应的发生[1]。通过本次用药情况的调查,发现目前我院的临床科室还普遍存在抗菌药物不合使用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药物的选择不当抗菌药物选用时应结合其抗菌活性、药动学、药效学、不良反应、药源、价格等因素[2]。I类切口病原菌多为金葡菌和表葡菌,常用的预防用药物为第一代头孢菌素,尤以头孢唑林的应用为最普遍,头孢拉定和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也可采用。腹部和盆腔手术中侵犯的细菌除肠道需氧革兰阴性菌外,尚可有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可采用哌拉西林(或庆大霉素)加甲硝唑(或克林霉素)。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发生率高的单位可选用去甲万古霉素或万古霉素。从本次调查来看,大多数病例符合上述选用药的要求,还存在少数药物选择明显有误现象,如1例右臂部位手术的患者I类切口使用(克林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的现象。还有卫生部《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通知》要求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仍存在有1例施行左股骨颈骨折牵引术患者使用洛美沙星注射液进行预防感染现象。

3.2 药物使用的时机不当和疗程过长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

3.3联合用药不合理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应较单独用药更为严格,其明确适应证如:(1)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4)较长期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性;(5)联合用药使毒性较大药物的剂量相应减少[1,4]。此次调查中,Ⅴ联用药1例,Ⅲ联6例,Ⅱ联21例,无以上明确联合用药指征,纯粹采用全包围的方式用药,这样使得耐药菌株增多;毒性反应、过敏性反应等不良反应增多;二重感发生的机会增多;造成药物浪费,增加负担,贻误正确的治疗。

3.4 病原微生物和药敏检查少各种致病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种细菌的不同菌株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亦有差异,因此药敏测定结果将可为临床医生提供用药参考从而提高疗效[5]。此次调查只有52例做过病原微生物检查,而手术病例中只有1例做过病原微生物检查,其它均为经验性用药。故存在无依据选择药物、疗效不佳及频繁换药的现象。

3.5 建议要提高医院抗菌药应用的合理性,首先要加强对临床医生抗菌药物知识的培训,使其熟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相关要求。其次医院管理部门要加强检查与监督,制定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规范,根据医院实际可对不同手术的用药选择、用药时机和用药疗程进行规定,使临床医师有章可循,以保证用药规范性。

【参考文献】

[1] 汪复,张婴元.实用抗感染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3-99.

[2] 安继红,王卓.135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中国医药导报,2009,6(9):127.

[3] 林郁.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调查.现代医药卫生,2009,25(4):615.

[4] ,任显华,张爱武.2005~2007年我院抗菌药物用药分析.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1):38.

[5] 刘秋莲.329份病历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21(4):317.

上一篇:单纯疱疹继发银屑病1例 下一篇:我院2006~抗高血压药利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