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感受德育魅力

时间:2022-07-08 10:55:40

在生活中感受德育魅力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用心感悟与实践,教师则在适当时机对学生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我想:德育教学的实效性才有可能更明显地得到实现。

一、话题贴切,来源于儿童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善于利用并发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组织题材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实现自己教育自己,以达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之目的。

孩子们年龄小,对于在雷雨天气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如轰隆隆的雷声,刺眼的闪电,可能产生畏惧的心理,当然不知道该如何保护自己。课程中的“雷雨来了”就是教给孩子们在雷雨天气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不在大树下躲雨,不使用电器,不站在高处……有了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知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就有了保障。

品德教育必须与生活成为密不可分的共同体。因为过于抽象与理性的德育知识,孩子们听起来会感到单调、枯燥,而生活的丰富多彩一旦与德育携手时,貌似一本正经的德育会变得亲切、生动。所以,只有将课堂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唤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体验和欲望,从而获得知识的感受,并在生活中加以消化。

二、认识真实,来源于自我实践

教育家林格认为: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只有在学生的自我实践中,才更容易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以“我从哪里来”教学实践为例,让学生体会到妈妈怀胎十月的艰辛。要让学生了解到,刚开始,你还只有一粒芝麻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有一粒花生大,进而长到一个书包那么重。此时,妈妈怀着你又是什么感觉呢?我们来试试,让学生亲自体验:将书包反背在身上,让学生弯腰捡起地上的文具,再试着做做拖地和洗衣服的样子,有什么感觉?学生都说很困难。又让学生做蹦蹦跳跳的动作,让他们体验生活的感受。学生说他们担心书包会掉下来。于此,我加以点拨,“是啊,为了让我们平安地来到这个世界,妈妈牺牲了多少?你看,你们才体验了3分钟就那么辛苦,那么累!而在妈妈肚子里你可要呆十个月,并且会越来越大,越来越重。生产时,妈妈又是多么痛苦啊……”我做着痛苦的生产状,继续说,“时至今天,她们还在为我们操劳,一天到晚,长年累月,无怨无悔,任劳任怨。我们是不是应该加倍地体贴、爱戴和报答我们伟大的妈妈呢?”

三、内容开放,延伸于当今社会

《品德与生活》教材,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开放空间。教材中有各种形式引导师生开拓思维的内容,为我们教学提供了具有拓展性的活动空间,引导我们进行开放性的教学活动。

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可以寻找更多的教学资源,带给孩子们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比如在教学“上学路上”一课,我就请来了一名交警,让交警给孩子们讲讲安全知识。看着身穿制服的交警叔叔离自己这么近,孩子们兴奋极了,一个个睁大眼睛,听得特别认真。交警叔叔还教给孩子们简单的交通手势,不仅让孩子们过了一把交警瘾,还记住了各种手势的意思。认识了交通标志,懂得了简单的交通规则后,接着让孩子们分小组说说周围发生的交通事故,最后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放映一些交通事故的录像片段,让学生明白遵守交通规则就像遵守课堂纪律一样,没有课堂纪律我们无法学习,没有交通规则我们就会有生命危险。“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动作教儿童游泳。”(杜威)正因为邀请了可亲可敬的交警叔叔现身说法,亲眼目睹了容易忽视的生活常识,所以孩子听得格外认真,记得格外牢固,同时也将兴趣延伸到课外,开始进行“有意注意”。于是,在真正的实践中运用并遵守所学的知识。这样的品德课,其实就是一堂鲜活的生活课,就是一堂颇有生命意义的无痕的教育课。

总之,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设计,我认为都应该尽可能地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将我们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这个丰富多彩的舞台相呼应,将教育巧妙地蕴藏在孩子们轻松的活动中,以生活性、实践性、开放性来构建课堂教学内容,实施策略,教育的力量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也只有这样,才会有利于学生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技能,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开发区实验小学)

上一篇:高中美术生专业成绩提高策略 下一篇:例谈小学语文“悬念式”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