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集贸市场的火灾危险性及预防对策

时间:2022-07-08 10:08:57

商场集贸市场的火灾危险性及预防对策

摘 要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商场、集贸市场的数量在逐年增加、规模也是越建越大、火灾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高。我们在消防安全管理上的问题也随之增多,难度也随之加大,现笔者就多年的防火监督经验,浅谈下商场、集贸市场的消防监督管理和预防火灾发生的措施。

关键词 商场;集贸市场;消防安全;火灾危险性;管理

中图分类号TG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1-0043-02

1 商场市场的特点及火灾危险性

1)建筑面积大,上下连通,很容易造成立体燃烧。商场、集贸市场的建筑面积少则二、三千平米,多则几万平米,并且多数采用中庭式格局,敞开式扶梯,上下连通,往往总面积超过了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有的商场、集贸市场没有设置防火卷帘或者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小于3小时,有的集贸市场是原有的旧仓库、厂房改造而来的,没有设置火灾报警系统或未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对防火卷帘进行保护,致使火灾发生后不能将火势控制在一定的区域内,造成火灾迅速的蔓延扩大;

2)客流量较大,安全疏散相对困难。商场、集贸市场作为公众聚集场所平时客流量就很大,在一些节假日的时候由于一些商场、市场搞促销、搞活动人员流动性就更大,一个3 000m2的商场在人流高峰的时候商场内总人数在5 000人左右,约为1.70人/m2,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的疏散人数换算系数仅为0.85人/m2,也就是说该商场的设计疏散总宽度为人流高峰时候的疏散总宽度的一半,理论数值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在发生火灾事故的时候势必会因人员的拥挤和踩踏而导致人员伤亡;

3)可燃易燃物较多,总潜热能大,发生火灾造成的损失较高。商场、集贸市场一般经营日用百货、生活用品,其中棉、麻、塑料、腈纶等制品较多,绝大多数为可燃商品,或者本身为不燃物而包装为可燃物,加上一些商贩违法储存、销售打火机、酒精等易燃易爆危险品。一些商贩为了周转流通快往往在卖场存放过多的商品,致使商场、集贸市场内商品堆放成小仓库的现象时有发生。较多的可燃物造成总潜热能大,发生火灾后扑救困难,给商场、集贸市场所带来的经济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较大;

4)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不到位,失去防火灭火功能。一些商场、集贸商场设有自动消防设施和器材,往往在投入使用一定时期后由于维护保养不当或者为了节约用水用电人为关闭停用使其失效甚至处于瘫痪状态,不能有效地发挥消防设施的作用及初控火灾的能力,导致火势蔓延扩大;

5)堵塞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不利于人员疏散。商场、集贸市场为了方便客户停车在室外安全出口处私自增设停车位堵塞出口,由于商品销售量较大,一些商家在疏散通道上增加摊位、占道经营,在运输货物时为了方便将货物放置在疏散楼梯间或者走廊内,私自占用防火间距存放货物,使疏散通道宽度、防火间距缩小,发生火灾后人员不能及时地疏散逃生,很容易发生群死群伤的事故。

2 商场、集贸市场的火灾预防对策

2.1 严把消防设计审核关,不留下先天性火灾隐患

1)合理设计建筑平面布局,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疏散系统是发生火灾后人员及主要物资的疏散通道,是确保人员生命安全的主要设施。商场、集贸市场的建筑面积较大、人员集中,安全出口及疏散楼梯间的设置应本着位置方便、疏散速度快的原则合理设置。应尽量地减少人员的安全疏散距离及实际的直线行走距离,不能为了节约资金和平时行走方便而撤掉防烟楼梯间、前室的防火门,并应在疏散走道内设置防排烟系统,以利于人员的疏散,减少烟气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2)按照规范设置完善的消防设施,提高火灾初控能力。一些大型的商场、集贸市场按照国家标准应该安装自动消防设施及联动系统,这些消防设施器材有的具有报告火警的功能,有的具有划分防火分区、防止火灾蔓延扩大的功能,有的具有保障人员安全疏散、扑救初期火灾的功能,共同作用为建筑物及人员的安全提供保障,因此不能私自修改消防设计变相取消或者降低标准安装;

3)建筑内部装饰装修材料等级不能私自降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提高,现在的装修材料更趋向于多元化、复杂化,往往一些商场为了吸引顾客进行豪华装修,而这些装修材料的耐火等级和燃烧性能却达不到标准;还有一些商场市场为了美观而随意改动消防设施的位置或将喷淋头封闭于吊顶内,使之失去了防灭火的功能;特别在一些地下建筑及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门厅,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就更不能降低,因为这些部位的装修材料性能一旦降低会给人员的安全疏散带来更大困难。因此在前期的设计审核及施工的过程中,都必须依法进行消防监管,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

2.2加强日常消防安全管理,落实巡查检查制度

1)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商场、集贸市场应该根据消防法律法规制定合理的消防安全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制定相应岗位的管理制度,并按照制度的规定组织落实实施。在开业前要对单位的所有员工进行岗前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特别是重点部位、重点工种的人员必须要求在取得相应的岗位操作资格资质后方可上岗,设有消防控制室的单位其自动消防设施的操作人员必须具有人力资源和社会服务保障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并保证24小时均有两人在岗;

2)加强防火巡查检查,及时发现整改火灾隐患。单位应该按照规定每两小时进行一次防火巡查,并如实记录巡查检查情况,不流于形式、走过场,经济条件较好的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巡查检查的重点部位设置指纹识别系统,通过指纹登记和视频监控对值班值宿人员进行量化考评,使巡查检查真正落实到实处。定期召开消防安全会议,分析近期的消防安全形势,总结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汇报存在的火灾隐患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督促相关人员及时整改火灾隐患;

3)制定并开展灭火和安全疏散演练。单位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方案,演练前首先对全体员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就火灾的基本常识、燃烧的原理、灭火的方法、消防设施器材的使用以及火场逃生自救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穿插一些典型的火灾案例,播放消防宣传的影视资料,使人员掌握基本的火灾知识和逃生自救的方法。在做好充足的准备后方可进行了灭火疏散演练,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发现火灾,并通过声光报警系统报告火警,工作人员现场确认后将消防设施由手动转为联动状态,启动防排烟设施,通过消防广播通知并指导场所内的人员运用固有的疏散通道、疏散楼梯间进行安全疏散。灭火小组使用灭火器、室内消火栓配合自动灭火设施进行扑救初期火灾;

上一篇:基于生存分析的财务困境预测实证研究 下一篇:青春年少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