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运动水平\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体操运动员认知复杂性的实 证研究

时间:2022-07-08 08:00:07

不同运动水平\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体操运动员认知复杂性的实 证研究

摘 要: 以体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省专业队、省体校、业余体校),采用使用BTL-RG认 知问卷,对不同运动水平、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体操运动员以及非水平运动员进行了认知 复杂性的对照研究。在生活、学习、自我构念等三个方面建构概念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 水平的体操运动员与非体操运动水平建构概念情况差异非常显著;2)不同水平体操运动员 间认知差异均不存在显著性;3)不同性别间认知复杂性差异显著,且运动认知能力与运动 水平成正相关。

关键词:认知复杂性;体操运动水平;生活建构;学习建构;自我建构

中图分类号:G804.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10)10-0069-04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Cognition Complexity of GymnasticsAthletes with Different

Athletic Ability, Age and Gender

GU Chang-jiang1,LIANG Cheng-mou2,WANG Chang-sheng2,LI U Gai-cheng2

(1 Taizhou University, Linhai 317000,Zhejiang China;2.Beiji 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 With the gymnastics athletes from provincial professional teams, provincial PE s chools, andPE schools as the investigation objects, this paper uses BTL -RG cognition questionnaire and makes a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cognition compl exity of the gymnastics athletes with different athletic ability, age and genderThe research results on life, study and self-construction of the various ath letes indicate that: 1)there is remarkab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ymnasts wit h different levels and the non-gymnasts in the life, study and self-constructi on; 2)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ognition difference among the players at differ ent athletic levels.3)The cognition complexity between genders is not rema rkable and it is positive correlated with the athletic cognition ability and theathletic level

Key words: cognition complexity; gymnastic level; life construction; stu dy construction; self-construction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乔治•A•凯利(1905-1967)创建了利用认知结构来解释个体行为差异的 理论[1],提出个体的人在认识任何一件事物中都有相应的结构,揭示了个体信 息 加工的内 在机制(思维的二重性 ),并得出对于同样一个情境的认知时,由于个体之间认知复杂性 高低的不同,形成人们在解释和预测事件的结构上存在差异。认知复杂性是指一个人其自身 系统在对事件的解释和预测中所建构概念的精述或简化程度,其最直接的指标是一个人的自 身系统中建构概念的数量。1955至今凯利认知复杂性理论[3] 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 的研究 和应用,在体育领域中以认知复杂性理论研究运动员认知训练方面也应引起重视和应用。

影响认知复杂性的主要因素是个体的认知结构,而认知结构是由表象开始沿着两条思维 (形象和抽象)途径向前发展的过程。如果失去或不能合理运用抽象思维调解行动的人,他 们的行为是不准确的、盲目的,很少有创造性[2]。在访谈和现场调研中了解到 的体操训 练方法上多以表象为主,对提高抽象思维能力训练的意图不明确,使运动员对训练内容的认 知结构不完整,制约体操运动员的认知水平与运动技能水平的协调发展。提高认知复杂性训 练意义是:掌握其运动的规律,使训练手段更加合理;弥补运动员依靠本体感受器提供的经 验建立的主体动作概念不足;利用外周感受器提供的信息,使掌握的知识和策略运用于实战 。

本研究对体操运动员在生活、学习、自我构念三个方面所建构的概念情况进行研究: 1)以体操运动员对一般问题的认知复杂性为目标,自创测量手段(BTL-RG认知问卷)测量 运动员在对事件的解释和预测中,自身建构概念的数量情况(设对照组),判读体操运动员 对问题的认知程度;2)发展运动员认知能力的培养上,通过对体操运动员文化学习环境 ,教练员的训练理念和方法进行考量,分析讨论其对培养体操运动员认知能力中的影响,制 定出在训练或比赛中克服认知不足的措施,完善体操运动员认知能力训练的理论和训练方法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浙江省各训练级别体操队的运动 员90人为实验组,并随机抽取浙江省不同地域学校同年级、同年龄段的普通学生作对照组90 人(表1)。

投稿日期:2009-11-05

作者简介:谷长江,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一览

体操运 动员训练级别性别组男 女年龄(段)男女相同/岁训练时间

a省专业运动员151514~158~9省体校运动员151512~137~8业余体操运动员151510~116~5非体操训练水平运动员(对照组)3×153×15同三个组别运动员人数及年龄相 匹配0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北京体育大学梁承谋教授创编设计的认知复杂性测量问卷(BTL-RG) 进行测试,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1份,回收率95.5%。该问卷设计依据凯利的个 人建构理论,以被测试者在生活、学习、自身构念三方面问题建构概念系统,将测试对象所 使用的概念的数量作为评价依据,对生活、学习、自身构念三个方面问题的解释和预测来判 读对问题的复杂认知情况。

1.2.2 口语报告法深入各级别运动队与一些教练员、运动员以及相关的管理者进行访谈,在了解运动员 的文化学习和体操训练情况的基础上,初拟访谈问题条目。在运动员问卷调查完后,有针对 性进行口语报告。

1.2.3 数据处理1)依据本研究内容设计需要数据处理采用卡方检验(表3、4、5)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 6、7、8)的统计方法;所有数据运用SPSS软件12.0统计分析;2)本研究在设计采用专 业年龄组(4)×年龄组(3)×性别组(2)混合准实验设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操运动员认知复杂性描述性统计结果 由表2发现:三个级别的体操运动员分别在得分平均数、最大值和最小值方面均明显低 于非体操训练水平的对照组。同年龄的体操运动员和同年龄非体操运动员的心理认知机能发 展不同步的情况非常突出。

表2 体操运动员认知复杂性描述性统计结果

运动员训练

级别生活建构概念数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数学习建构概念数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数自我建构概念数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数专业队运动员1337.11137.81117.6非水平运动员175121831322 1015.6省体校运动员1106.21237.31127.4非水平运动员22513.723413.420413.1业余校运动员1316.21726.91316.4非水平运动员15410.61639.61549.6体操三个级别运动员由低到高分别使用建构概念数的平均值是6.5个、7个、7.5个(即生 活建构+学习建构+自我建构/3),而相应的对照组平均使用建构概念数量平均值是9.9个、 13个、14个,说明年龄越大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距越大,运动员15岁使用建构概念数量达不 到对照组10岁使用建构概念的数量,同时还反映省体校和省专业队的运动员使用建构概念数 量平均值均没有达到各自对照组的基本水平,这一数字反映了三个体操专业水平运动员在使 用建构概念来解释和理解问题的现状。

由于一个建构概念数量有限的人是会影响其怎样看待世界的,运动员所拥有使用建构概 念的能力情况,对教练员给予练习内容的理解和其对自己接受信息内容后的解释,直至控制 动作的目的性和比赛的发挥,以及教练员用什么样的方式传授信息,传授什么样的信息对运 动员在训练中的认知影响应当引起教练们重视。

2.2 体操运动员与非体操运动员认知复杂性比较因素分析体操运动员与非体操运动员生活、学习、自我构念等三方面对比发现,专业体操运动员 与非体操运动员在生活、学习、自我构念等三方面均存在极其显著差异(表3)。接着分 别对专业体操运动员、省体校体操运动员和业余体校体操运动员与相应的对照组进行t检验 ,也发现三个训练级别的体操运动员与其各自对照组比较在认知复杂性上差异均具有高度显 著性(数据略)。这一结果同表3的统计结论相一致。影响运动员文化学习可能是多方面因 素造成的,对此应引起有关的各个方面重视。

表3 体操运动员与非体操运动员认知复杂性的比较

生活学习自我设计体操运动员6.54±2.571*7.38±2.498*7.17±2.33*非体操运动12.13±3.614*12.16±3.917*12.80±4.368*注:*表示t检验p

2.3 不同运动水平体操运动员认知复杂性多重比较因素分析 对不同运动水平体操运动认知复杂性因素进行多重比较(表4),两组间差异均达到 非常显著结果。

表4 不同训练级别运动员在生活、学习和自我构念上的

单因素方差 分析

平方和自由度均值F Sig.生活组间差异1 423.0283474.34348.1650.000组内差异1 733.3001769.848学习组间差异1 035.5393345.18031.8380.000组内差异1 908.12217610.842自我构念组间差异1 452.5173484.17239.4800.000组内差异2 158.43317612.264表5是四个不同训练级别体操运动员在生活方面的认知复杂性测试结果进行多重比较统计结 果。体操运 动员三个级别中的任意两个水平相互进行比较其差异均不存在显著性,而无水平级别与三个 不同级别运动员任何一个级别的比较中,其差异均达到非常显著结果。

表5 不同训练级别运动员在生活构念上的多重比较

因变量(I) 运动水平(J)运动水平均值比较(I-J)标准误Sig.生活业余运动员省体校水平0.0 0000.72 1381.000专业运动员-0.9 3330.65 1730.644非水平-5.9 000*0.65 8820.000省体校水平业余运动员0.0 0000.72 1381.000专业运动员-0.9 3330.60 6040.564非水平-5.9 000*0.613 6600.000专业运动员业余运动员0.9 3330.65 1730.644省体校水平0.9 3330.60 6040.564非水平-4.9 667*0.53 0040.000非水平学生业余运动员5.9 000*0.65 8820.000 省体校水平5.9 000*0.61 3660.000专业运动员4.9 667*0.53 0040.000*p

表6是四个不同训练级别体操运动员在学习方面的认知复杂性测试结果进行多重比较统 计结果。三个体操训练级别中的任意两个进行比较其差异均不具显著性;无水平级别与三个 不同级别运动员任何一个级别的比较其差异均非常显著。

表7是四个不同训练级别体操运动员在自我构念方面的认知复杂性测试结果进行多重比 较统计结果。三个体操训练级别中的任意两个进行比较,其差异均不显著,而无水平级别与 三个不同级别运动员任何一个级别的比较中,其差异均非常显著。

表6 不同训练级别体操运动员在学习构念上的多重比较

因变量(I) 运动水平(J)运动水平均值比较(I-J)标准误 Sig.学习业余运动员省体校水平-0.4 3330.6 9340.990专业运动员-0.9 3330.69 0940.702非水平-5.2 222*0.71 1330.000省体校水平业余运动员0.4 3330.69 3840.990专业运动员-0.5 0000.53 6520.928非水平-4.7 889*0.56 2540.000专业运动员业余运动员0.9 3330.69 0940.702省体校水平0.5 0000.53 6520.928非水平-4.2 889*0.55 8950.000非水平学生业余运动员5.2 222*0.71 1330.000省体校水平4.7 889*0.56 2540.000专业运动员4.2 889*.55 8950.000表7 不同训练级别体操运动员在自我构念上的多重比较

因变量(I)运动水平(J)运动水平均值比较(I-J)标准误 Sig.自我构念业余运动员非专业水平5.2 000*0.73 8280.000省体校水平-1.0 3330.60 1560.437专业运动员-1.1 6670.62 1980.335省体校水平非专业水平-6.3 667*0.65 7260.000业余运动员1.0 3330.60 1560.437专业运动员-0.1 3330.555 7110.000专业运动员非专业水平-5.3 333*0.59 4940.000 业余运动员1.1 6670.62 1980.335省体校水平0.1 3330.555 7110.000非水平学生非水平-5.2 000*0.615570.000业余运动员6.3 667*0.65 7260.000省体校水平5.3 333*0.59 4940.000专业运动员5.2 000*0.61 5570.000以上结果反映出受体操训练的影响,体操运动员认知能力发展受到制约:从描述性统 计结果可以说明,从县、市体校到体工队三个水平的体操运动员认知复杂性几乎没提高;在 方差统计结果上已反映出三个年龄段差异均不显著,进一步证明这一结果。出现了对事件的 认知能力与自身的运动实践要求不协同,表现出其知能获智的作用不能提高,建构起的概念 不完整、接收和预测事件盲目、动作的目的性受到影响等。

2.4 不同性别体操运动员对认知复杂性的因素分析 表8是男、女性别在生活、学习、自我构念上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性别对生活、学 习、自我构念影响的统计结论是:在生活、学习、自我构念三个方面显示出差异均不显著( Sig.分为0.196、0.206、0.108)。

表8 性别在生活、学习、自我构念上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均方和 自由度均方FSig.生活组间差异29.606129.6061.6850.196组内差异3 126.7217817.566学习组间差异26.450126.4501.6140.206组内差异2 917.2117816.389自我设计组间差异52.272152.2722.615.108组内差异3 558.6817819.993由于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在10~15岁之间的男、女儿童少年。他 们几乎都有相同的学龄时间、生活经历,相似的年龄特征,主要是以具体形象为主的语言描 述问题的共同特点等[4],所以出现了性别在生活、学习、自我构念中使用建构概 念程度差异不具显著性的结果。

3 讨 论

3.1 文化教育环境制约着体操运动员认知复杂性的发展体操运动员所建构概念反映出其对一般事物的认知情况,建构概念取决于对问题的分析 和理解,而分析和理解问题能力的基础是文化知识,文化素质影响着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情 景中对问题的认知能力。从体操运动员对概念的建构到调查访谈中获得的情况反映出,体操 运动员训练与学习矛盾突出,体操运动员的文化学习环境制约其对认知一般事物能力的发展 。主要有:1)各级别的体操运动训练学校,对体操运动员文化教育爱莫能助,只能让运 动员任其发展,事实上形成了只对训练负责没能尽到对文化素质培养兼管的义务。2)来 自教练员训练理论和方法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没有意识到把体操动作训练工作做为一种教 育手段,来培养运动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忽视培养运动员认知能力与提高运动技 能同步发展的重要性。3)家长方面的影响:把取得运动成绩作为是一种资本的不正确想 法,忽略文化素质对其未来发展的必要性。4)体操运动员的角色变化的影响:从以学习 为主转移到以训练为主,经过体操训练的10~15岁运动员文化水平没有差异。忽视文化教育 因素,不但影响运动员认知能力的发展,还会影响到退役后运动员的生存发展,同时也制约 着竞技体操运动事业的发展。

3.2 提高其认知复杂性尚需完善以人为本的训练体制以人为本是我们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目标的根本出发点,由体育训练管理体制决定的,体 操比赛成绩关系着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利益甚至项目的发展,进而形成体操训练工作在各级组 织管理、训练保障上都为争取金牌服务,运动员因此失去了较多接受文化知识学习精力和时 间,种种原因等于放弃了孩子们未来发展所必须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我国竞技体育训练体 制实施的出发点是将参加比赛作为为国家争光的一种手段。而奥林匹克体育运动精神实质是 :使参与者自我发展和完善人格为目的,是以人的自我意志和努力达到满足个体自我发展需 要的一种教育活动。两种体育思想指导下,导致体操运动训练的价值取向不同。以人为本是 个人的自我意志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工作应是以组织保障和为其提供服务 为己任。影响体操运动员认知的差异是多方面的,最本质的问题是体操各级培养目标与社会 需要以及未来发展不符造成的,而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有待于国家竞技体育训练体制的不断完 善。

3.3 体操训练和比赛中克服运动员认知不足影响的措施作为优秀教练员的标准之一,能够洞察一个运动员的理解水平,然后选择适合这种水 平的表达方式顺利的与其沟通,用其所能理解的方式实施体操训练。具体表现在体操的训练 中、比赛前、比赛后三个方面所应采取的措施,以克服认知不足对体操训练效果和比赛发挥 带来的不良影响。

1) 在体操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对信息接收、加工处理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动员的训练质量 和效果,其取决于教练员与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相互作用的方式。理想的作用方式是:交流 ――理解――沟通相结合的方式。使运动员明确做什么、如何做、为什么做的动作习得过程 ,以达到运动员建构动作概念的系统性和正确性,实现以模仿为主的动作练习,转向以模仿 与建构概念实施自我控制相结合的训练方式,使体操运动员的自我意识增强,自主训练能力 得到培养,达到由被动训练变为主动训练的目的。

2) 在体操比赛前因运动员面对意向不明的情境或无法预期的比赛压力时,即克服想赢怕 输心理,教练员及时帮助其调整赛前状态,一般所采取的措施是:压力来源――问题表征― ―应对策略。面对复杂的认知环境首先确认压力来源,明确体操运动员的训练情况与比赛情 景要求。然后分析比赛对手和比赛内容,并对建构概念系统的复杂性来加以表征和描述,共 同建构比赛概念系统,引导运动员正确认知自身的实力定位,并设置出挑战目标。针对挑战 目标采取有效的训练措施进行应对,设计比赛场景,操守比赛程序,实践挑战目标,在问题 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变比赛压力为比赛动力。

3) 在比赛后因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或动作久练不成等造成运动员习得无助时 应采取的措施:解释诊断――预测目标――控制自我。自我认知能力有限的个体在经历了比 赛失败或动作久练不成易出现一蹶不振,而导致习得无助感,可能引伸到不可控制的新的情 景中去。教练员通过归因分析帮助运动员对无法达到的结果做出解释和诊断;依据存在的问 题,重竖运动员的认知结构,并形成新的预测目标;在实施新的体操动作训练过程中,训练 措施的选择以恢复训练和比赛的信心为主,摆脱习得无助的影响,化消极自我,为积极自我 ,使体操动作训练向运动员所预期的方向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不同运动水平体操运动员与非体操运动员的认知复杂性差异均具高度显著性,并且随 着运动水平提高差距加大,限制了体操运动员认知能力的发展。

2)体操运动员三个运动水平之间认知复杂性多重比较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而与非体操 水平的多重比较差异非常显著,学习与训练矛盾突出会影响体操运动员发展竞争力。

3)体操运动员认知复杂性在10~15岁龄段中,男、女性别间差异不具显著性,在运动水 平、年龄、性别三个变量中运动水平决定了体操运动员的认知水平。

4.2 建议 1)提高体操运动员的认知能力,应落实以人为本的训练思想,保障文化知识学习的时间 、内容和质量,完善体教结合训练体制,是我国竞技体操事业发展的基础。

2)体操训练工作要做到认知经验与发展理性相结合,直至经验与理替循环发展,实施 认知―情感―价值变量共同作用的训练策略,使运动员对训练内容的认知结构合理发展。

3)体操运动员认知能力的培养要融入到体操训练与比赛的全过程中,发挥运动员主体性 作用,才能取得标本兼治的效果,切实提高体操运动员对训练和比赛认知的综合能力。

4)体操训练与文化学习矛盾乃至影响体操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体操各级别训练单位培养目 标与社会和家庭需要不符造成的,需要改革现行的训练体制缓解现存的矛盾。

参考文献:

[1] 〔美〕乔治.A•凯利.郑希付译.个人结构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 出版社,1998.

[2] 曲宗湖.体育与心理潜能开发[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31.

[3] 〔美〕Jerry M.Burger著.陈会昌,等译.人格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 版社,2000.

[4]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 董奇,陶沙.动作与心理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7] 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 邓远龙.认识经验训练.发展理性训练[J].体育科学,2004,(9):41-47.

[9] 邵斌,黄玉斌.中国体操队大赛前压力控制的原则及方法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04,(6):15-19.

[10] 刘晓茹,段再复.情绪影响认知研究新视点对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启示[J].沈阳 体育学院学报,2009,28(5):36-38.

[11]梁承谋.运动学习的分类层次及心理模式[J].体育学刊,2001(5):38-40.

[12] 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3] 刘改成.体育学习中的习得性无助及其归因训练程序[J].西安体育学报,2004, 21(4):102-104.

[14] 赵青山,崔铁成,王卓,等.竞赛的胜负比率与运动员心理自信心的建立[J].沈阳体 育学院学报,2008,27(6):71-73

[15]Martha shumway ,Tetine sentell George unick, Winifred Bamberg. Cognitiv e C omplexity of self-administered depression measures[J].Jourmel of affective Di sorders,2004,83:191-198.

[16]Travis Hinze, Joseph Doster .The relationship of conservatism and Cogni tive Complexity[J].SO191-8869(96)00171-7.

[17]Glend Andrews and Graeme S.Halford.A Cognitive complexity Metric appli ed to Cognitive development [J]. Cognitive Psychology,200245:153-219.

[18]Joseph A.Buckhalt, david F. Oates. Sensationseeking and performanceon D ivided Attention tasks varying in Cognitive Complexity[J].Personality and Ind ividual Differences,2002,32:67-78.

[19] F.Winn, A.Bittner.Extended Framework for older worker competence effec ts o f Cognitive complexity on performance[J]. International congress Series,2005 ,1280:35-40.

[20] 王长生,谷长江.运动思维训练的认知研究现状及其体系建构[J].西安体育学院学 报,2008(1):123-127.第33卷 第10期

上一篇:采用低氧训练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组织血管新生动... 下一篇:“自然发展生态观”视野下的社区体育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