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两年花光百万

时间:2022-07-08 05:45:03

大学生两年花光百万

4 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贸易大专毕业生和1 个中科大计算机系本科毕业生,在大学毕业2 年后,从父母亲友那里借来100 万元,在北京建起了一个在当时国内尚属空白领域的电子商务网站。但不到2 年时间,钱花完了,生意却没做成一笔。

这则新闻让笔者想起:在去年8 月召开的青年创业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王义军教授提出,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几乎是空白,还没有符合国情的本土教材,学校应着力把创业教育建成精品课程。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创业研究中心高建教授提出,应更广泛、更系统地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课。他说,创业精神是创新、进取、执着、学习,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这是所有大学生都需要接受的人生教育。目前高校的创业教育都集中在研究生阶段的MBA 课程里,不是针对将要就业或创业的大学生。而在美国,一些著名高校面对本科学生的创业教育课程多达十几门。

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全国各地的高校都开展了一系列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活动,形成了一些创业模式,但是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 创业教育在许多高校仅限于开设相应的创业课程,如《创业学》《创业教育》等选修课。

2. 在相当一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仅限于参加国家或省里的创业计划大赛,带有极强的精英化痕迹,而且许多创业仅限于纸面上,缺乏真正的可操作性。而有些学校开展的“创业一条街”、创业实践基地,大多面向大学毕业生。即使主要面向在校大学生,也主要关注一时的经济产出比,缺少长远的规划,缺少专家的悉心指导,容易“流产”。

3. 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两张皮”,当前高校没有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体系之中,导致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基础知识学习严重脱节。大学生自发组成的创业团队,大多是志同道合者,对知识结构合理配置缺乏考虑,导致许多创业活动仅限于小打小闹,难成气候。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指大学生能够自觉培养创业心理素质和创业技能的意识。在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就是要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对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

1. 重新诠释宣传创业的深刻含义。作为掌握一定科学知识和能力的大学生,一般都具有创新、创造的潜能,关键在于能不能主动开发自己的潜力。但是自主创业不仅要求学生能结合专业特长,根据市场前景和社会需求搞出自己的创新成果,而且还要直接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创造出经济效益,使大学生由知识的拥有者变成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做出贡献的创业者。

2. 建立“师导生创”的教育模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谓“师导生创”的教育模式就是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扮演启发者、引导者和设疑者等角色。

3. 逐步使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规范化、系统化。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氛围,引导大学生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勇气,鼓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脱颖而出。同时把大学生创业教育列入大学生就业指导系统中,通过课程、讲座、活动这个立体的教育网络,增加大学生对创业相关知识的认识。并利用校园网络资源进行宣传,使大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同龄人的创业经历。

注重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

创业要求创业者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在创业过程中懂得运用心理调适方法,迅速消除各种因素造成的心理不适,保持愉悦情感、坚强意志和果断行为,维持较稳定的心理状态。

1. 广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活动,使学生懂得要成为创业者,不但要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而且要能够调适自己实现心理健康。

2. 通过课程教学了解创业的过程和风险,塑造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通过不同的学科教学,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创业课程体系。通过系统的创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帮助学生了解创业的过程与风险,增强创业的进取心和自信心。

3. 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促进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适当提供实践机会或模拟创业的情况,让大学生从实践中加强对创业的体验,增强创业的心理准备。

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业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非专业知识、相关的商业知识、一定的管理知识和相关的法律知识。同时,还应具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要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高校必须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实际,通过积极引导大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从而使大学生在创业时“走得出”、“站得住”、“干得好”。

首先,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一是要将创业教育列入学校的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单独设置全校性创业教育选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其次,以实施案例教学和加强实践环节为手段,在课程教学中,实践性案例教学是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综合性能力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第三,加强专业学科与其他学科课程的交叉融合。在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专业技术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哲学、史学等人文学科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和修养,增强学生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创业理想,形成对“创业”价值的理性认识。四是通过“第二课堂”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如可以通过创建学生社团,开展“创业计划大赛”、“金点子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培养就业能力。五是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增强学生的竞争力。积极推行大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重要举措。

建立高校大学生创业实战保障机制

因我国高等院校实行的是不完全学分制,为鼓励学生创业而推出的“休学创业”的举措,实质上只是给了学生一个重返大学读书的机会,而学生休学进入社会创业,学校在此期间可以不承担教育义务,也不会利用高校的优势资源予以扶持,某种程度上只能算作是高等教育应对学生创业的一种被动之举。而主动探索开展在校学生创业实战活动,才是高校的明智之举。

1. 兴建创业园区,提供学生创业实战基地。高校在走校企联合创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的创业教育模式时,为了便于监控和考核,应利用自身的优势创办一些实体,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如南京财经大学北苑报亭向学生进行公开招标等,也可以为高校学生提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基地。

2. 建立学生创业的资格认定制度。为了保证学生自主创业能在更大程度上获得成功,需要一个资格认定的制度和机构,通过学生申请资格认定组建公司,鼓励真正具有创业能力的学生进行创业。

3. 设立学生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资金问题,他们渴望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资助。在北京,获得了第一期风险投资的大多数学生公司,第二期的风险投资到位率几乎为零。高校要建立大学生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学生创业,在学生创业的初始阶段给予他们必要的资金支持。同时要鼓励学生通过利用创业计划多种渠道筹措资金。

4. 建立学生创业的咨询专家团。很多教师都掌握着相关学科的前沿动态。学生在公司的经营中会不断遇到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建立学生创业的咨询专家团,给予他们在科研、教学上的认定,激励专家尽心扶持学生公司发展。

5. 建立学生创业的监督评估机构。学生在校创业不能以牺牲学业为代价,因此,学校要成立相应的学生创业的监督评估机构,对学生的学业、资金运营情况等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6. 建立创业奖励机制。首先是建立大学生创业素质认证制度。其次是建立创业学分奖励制度。第三是设立成功就业单项奖学金。第四是实施学校后续支持制度。对于成功创业,同时又可以顺利毕业的学生,学校可以采取“骑上马再送一程”的方法,和政府政策衔接,给予学生公司一定的运营认定,减免相应的费用和手续。在一年或两年内,学生公司可以同样免费享受学校专家咨询团的援助。

上一篇:Y代人的职业生涯发展 下一篇:员工用除名规避违约责任,你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