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积极情绪,发展良好品质

时间:2022-07-08 04:28:24

调动积极情绪,发展良好品质

积极心理学认为,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是培养个体具有积极人格特质的一条最佳途径,能预防各类心理问题和疾病的产生,扩建认知领域,提高抵抗压力和逆境能力,以及从消极状态中恢复的能力,还能扩建人们的积极品质。那么,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积极情绪,来培养他们积极的人格特质,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呢?

一、营造愉悦的心理氛围

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只有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才能产生思维碰撞,点燃思维火花。低年级段的学生;由于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愉悦感的需求更大。

1.趣味渲染。趣味渲染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借用各种有效手段、创设生活情境,营造愉悦的心理氛围,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在教学《松鼠和松果》一文时,可以通过“讲故事-读故事-演故事-谈故事”这样的教学程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们在一种欢乐的气氛中进行学习。

2.感官刺激。颜色、图画、形状是学生发展语言、思维、记忆、想象的重要手段,教学中如能借助这些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去最大限度地进行感官刺激,不仅能克服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的不利因素,还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二、激发个体的心理潜能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注意力分散、紧张、恐惧、畏难逃避等厌学心理。我们可以用积极的心理态度去补充他们的心理资源,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让他们从心理压力中解脱出来。

1.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心理暗示具有诱导情绪的功能,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帮助人树立起信心,调动人内在的潜能。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理和心理的发育还不成熟,比成人更易接受心理暗示。在他们眼中,教师往往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他们很容易接受老师的影响和暗示。

2.让学生体验成功。低年级的孩子,要比高年级的孩子更需要表扬和奖励,一个小小的成功,足以让他们欢呼雀跃。教学中,不要吝啬我们的掌声和微笑,因为它们是每一个孩子走向成功、茁壮成长路上的铺路石。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创造机会,不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引导学生“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和乐观地面对将来”。

三、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心理问题的产生,往往是由于认知发生偏差。一个人的认知评价会受一个人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价值观等影响。只有合理的认知才能对事情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解释和评价,才能产生积极的情绪。低年级孩子的认知能力相对较差,所以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去自我发现、自我提高,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认识自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正确认识别人,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低年级学生受年龄、认识特点所限,他们还不太懂得如何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在教学中需要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教学中,我经常会让他们评评自己,说说自己读得怎么样,说说自己扮演的角色如何,自己读的语气是否恰当等,让他们在自评中认识自我,勇于面对错误,及时调整完善,以达到“认识自我”的目的。我还经常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经常提出“假如我是……”这样的问题,帮助学生走出自我中心,时刻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2.赞美他人。赞美和欣赏也是—种认知,它既是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由于自己的赞美和欣赏,别人获得了鼓励,自己也收获了别人的好感,形成人际交往的良性循环。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以及课堂生成,多让学生去欣赏赞美他人。

3.和谐人际关系。积极的情绪,有助于人际交往,积极的情感,也是在人际关系中感受和形成的。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也可以使人舒缓压力,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师生活动,进行相互启发诱导,形成积极的群体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个体的认知观念、态度和行为,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4.正确对待挫折。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如果不能够正确对待,必将会造成心理上的创伤和行为上的偏差,会对生活、学习失去信心。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缺乏克服困难的经验,遇到困难,会有“摔倒等人扶”的依赖心理,他们更需要从小去培养耐挫力。要有意识进行引导,让学生勇敢地去面对,想办法克服,来培养和树立战胜困难、越挫越勇的积极态度。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心育素材,把握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资源,通过积极的情绪诱导,来恢复以及重构学生个体的心理资源,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心理状态。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塔山镇第二中心小学)

上一篇:做人正道直行作文水到渠成 下一篇:用思维之灯点亮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