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的评价与批改策略探微

时间:2022-08-16 04:35:54

小学生作文的评价与批改策略探微

小学生作文批改是小学作文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自己习作效果和教师获得作文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把握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作文批改方法,及时有效地对学生习作进行批改,促进小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认识学生作文的性质和教师批改作文的目的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习作,是一项练笔活动,是书面表达的基本训练,并不是文学艺术创作。只要学生能正确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行。因此,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把他的每一篇作文都写成小学生优秀作文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作家和文学创作者。所以,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不要用成人的水平去对孩子的文字评头论足,更不能用文学编辑和文学评论家的眼光看待小学生作文。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力求保持学生作文的意愿,绝不能用教师的思想去代替学生的思路。因为小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文知识都很有限,有的孩子在作文中,难免有些语言在表达方面存在不足,但那是无关紧要的,随着他们语文知识的增长,孩子们自然会知道怎样把他们想说的话说得更清楚、更明白。如果教师对他们的作文要求过高过严,只会适得其反,很容易打击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产生畏惧写作的心理。所以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只要学生写的是真话,是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表达的是真情实感,只要“其意义不谬误”,“字句通顺”,哪怕很幼稚,也应该多给予肯定。我们批改作文的目的不是代替学生修改文章,而是要指导学生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二、评价要因人而异,以鼓励为主

教师在评价、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作文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又要注重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千万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一刀切”。教师批改作文时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和战略的眼光对学生作文进行公正的评价。我们在批改作文时要学会用放大镜去寻找作文的优点,婉转地指出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循序渐进地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三、改作文要形式多样及时有效

作文评价与批改结果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采用分数、等级来表示,电可以用评语来表示;还可以采用多种评价形式进行综合评价。平时我们常说的精批细改只是作文批改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而已,但不是唯一的方法。那种认为老师把学生的作文改得越细越好的看法是片面的,如果教师在所有作文批改中均采用精批细改这一方法,要把每一篇小学生作文均改成小学生优秀作文的想法和做法是太不现实的。因为好的作文是很难一次成功的,学生的能力提高也是循序渐进的,教师绝不能急功近利,揠苗助长。

事实上,如果学生每次把作文本交上来后,教师都要经过十天半月的批改后才能进行讲评,那时学生对自己当时是怎样写的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等老师把批改好了的作文本发到他们手里的时候,他们大多只是浏览一下成绩或评语而已,而对自己的习作连认真地看一遍的兴趣都没有了,即使老师把他们的作文改得再仔细,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反而使老师的批改显得劳而无功了。所以我们在批改他们的作文时,要尽量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针对学生习作的实际情况,以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目的,灵活运用作文评价与批改方式、方法,让学生能及时从本次作文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四、尽量把修改作文的权利交给学生

教师要把作文的评价与批改和其它作文教学环节紧密地结合起来。我们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既要培养学生学会写作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既要教给学生写好作文的技能、技巧,同时也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式、方法。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修改文章的权利首先应属于作者本人。”我们除了要重视学生作文的指导和批改外,不要忽视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这一重要环节。我们要认真上好作文讲评课,让学生在讲评课上注意倾听老师和同学们对作文优缺点的讲评,仔细阅读自己的习作,全面理解教师批改的意图,找出自己习作中存在的不足,然后再对自己的习作认真进行修改,把修改作文的权利还给学生。

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主要还得靠学生自己。不只是老师单方面努力的事,所以,教师是绝不能包办代替得了学生写好作文的。在作文评价与批改中要让学生习作的被动地位转向主动地位,努力让学生从习作的实践中去体会文章写好以后要认真修改的道理,让学生在反复的习作修改中体会到“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从而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以增强学生对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提高写作的兴趣,进一步养成认真习作,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有效提高习作水平,最终使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

(作者单位 贵州省铜仁市第六小学)

上一篇:尝试消化反刍 下一篇: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