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消音风道设计及研究

时间:2022-07-08 03:26:32

新材料消音风道设计及研究

中图分类号:G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122-01

前言

随着动车组技术的发展,旅客舒适度已成为动车组性能提升的主要方向,其中客室噪音作为舒适度的重要指标,一直是动车组技术研究的热点。

1、研究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顶置空调是目前动车组普遍应用的空调布置方式,采用顶置空调的高速动车组,因空调与客室距离较近而且没有钢结构隔离,空调运行噪声容易传进客室,旅客乘坐舒适性会受到较大影响,研制高效率的消音风道是解决空调噪声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整车舒适性的一个重要项点,传统消音风道使用普通玻璃丝棉做吸音材,已不能满足客室噪音新标准的要求,因此设计出安全可靠,效率更高的消音风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消音风道设计理论

根据工程的客观状况,我们选用的消音设计方案采用阻性-扩张室复合消音装置,该装置由于声波在两端的反射,这种消声器的消声量比两个单独的消声器的消声量相加要大。敷有吸声层的扩张室,其消声量(传递损失)可用下式理论计算:

式中,为粗管中吸声材料单位长度的声衰减(dB/m),这里忽略了端点的反射;为扩张比,这里忽略了吸声材料所占据面积,而且吸声材料的厚度远小于通过它的声波之波长;为波长;为粗管长度(m);,为的双曲余弦、正弦函数。

在实际应用中,阻抗复合消声器的传递损失是通过实验或现场测量确定。

3、消音风道设计方案

消音L道结构设计:消音风道采用阻性-扩张室复合消音装置,在风道腔内交叉设置消音立柱,立柱上覆盖吸音材,为防止吸音材被气流吹起脱落,吸音材表面由无纺布覆盖,立柱整体厚度为40mm,长度大概在500mm左右,整个消音风道设置7个消音立柱,保证气流在风道内与吸音材的接触面积,促使声波在风道内更充分被吸收,风道体内表面也覆盖10mm的吸音材,风道外部粘贴10mm厚的防寒材,消音区域长达1200mm,且在此范围内不设任何送风口。该结构可使空气流进入风道后,声波经过消音立柱时获得充分的反射和吸收。同时气流进入消音风道后,风腔面积显著增大,形成扩张室,气流速度降低,声音得到一定程度的衰减,消音风道结构及气流组织示意见附图1。

消音风道材料选用:传统消音风道采用玻璃丝棉作为吸声材料,本风道采用吸音系数更高的3D织物吸音棉,吸声系数及效果有较大提升(吸音系数对比见表1)。

4、消音风道性能试验

将消音风道连接在机组上,将机组风机打开,在消音风道出口用手持噪音仪测量噪声值,测量完毕后撤掉消音风道,在相同位置再测一遍噪声值(测试方法见附图2)。

具体步骤为:在距离消音风道口0.5m距离处,位于风道出风口垂直距离的正中,取如附图3所示的三个点测量噪声值。

拆掉消音风道,在步骤二相同位置三个点再测一遍噪声值。

测试结果统计如表2所示:

从试验结果分析,该消音风道的消音值与传统消音风道的8dB相比消音效果提升明显,达到设计要求。

5、结论

以上是对消音风道结构和材料进行优化设计的结果,相对于传统消音风道效率有一定的提升,风道体积适中,重量在可控范围内,无环境危害,工程化程度简单,可以推广到多种车型上使用,总体上来说较为成功,但是也存在改进空间。

以后将在开发新材料,优化新结构方向进一步努力,将消音风道的消音性能再提升一个台阶,对整车旅客舒适度提升做更大贡献。

上一篇:关于建设特色楚雄市生态园林城市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