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机动、出奇制胜的对敌斗争方式

时间:2022-07-08 02:48:54

抗日战争期间,在广袤的华北大地上,面对日寇铁蹄的肆意践踏,面对他们的疯狂掠夺和非人奴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奋起抵抗。八路军、游击队、民兵以及成千上万普通的老百姓深入敌后,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不仅将敌人后方变成抗日前线,更逐步使之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中国军民以保家卫国必胜的坚定信念和顽强的抗争精神,通过灵活多样的斗争方式,凭借自身的智慧和各方面的支持、配合,出没于日军的周围,以弱胜强、出奇制胜,给日本侵略者以猛烈的打击。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的第四天,曾经在伦敦《泰晤士报》工作的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冒着生命危险到北平采访,他突破重重封锁到达延安,成为中国抗战史上诸多重要关头的亲历者。“我是第一位访问延安的英国访问者。”贝特兰曾非常自豪地说过。他在延安最大的收获就是受到的多次接见。1937年10月25日,接受贝特兰的采访,就贝特兰提出的各种问题发表了《八路军的战斗经验,谈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与英国记者贝特兰谈话节录》,重点提出了抗日斗争的战略战术问题。

“……八路军主要是在敌军翼侧和后方作战。这种战法,比较单纯的正面防御大有区别。我们不反对使用一部分兵力于正面,但主力必须使用于侧面,采取包围迂回战法,独立自主攻击敌人,才能保存自己的力量,消灭敌人的力量。再则使用若干兵力于敌人后方,其威力特别强大,因为捣乱了敌人的运输路与根据地。……拿现时这一阶段的情况来讲,集中使用兵力之时较少,分散使用兵力之时较多,这是为着在广大地域袭击敌人翼侧和后方之必要而采用的,若在全国军队,因其数量广大,除以一部守正面及以另一部分散进行游击战外,主力应经常集中地使用于敌之翼侧,军事上的第一要义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而要达到此目的,必须采用‘独立自主的运动与游击战’,避免一切被动的呆板的机械的战法,如果大量军队采用运动战,而红军则用游击战以辅助之,则胜利之券,必手。”与贝特兰的谈话经过整理后收录在《选集》第二卷里。

地道战:全民皆兵,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嘿,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人仰马也翻,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这熟悉的歌词和旋律,唱的就是在抗战时期河北清苑县冉庄地道战。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在冀中平原采取“铁壁合围”、“纵横梳篦”的清剿战术,进行灭绝人寰的“大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使冀中人民蒙受了巨大的战争苦难。

在反“扫荡”的斗争中,地道战是冀中军民抗日的一大创举。在保存于河北省档案馆的《清苑县冉庄地道形势要图》中,红色标注的是地道中的线路,图中还标注出街道、开气眼、拉雷孔、地面壁、壕沟等位置。冉庄村的地道及其工事,是在与敌人的斗争中建造和逐步完善起来的。最初,民兵先在自己家中挖了单口隐蔽洞(俗称蛤蟆蹲),遭到日伪军的破坏;之后,单口隐蔽洞被改造成能进能出的双口隐蔽地道,成为地道的雏形,但仍不能有效地进行战斗;后来,地道构造不断改进,形成既能隐蔽、转移,又便于依托作战的地道网络。

全村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有东西南北主要干线4条,长4.5里,南北支线13条,东西支线11条,全长约30里,形成村内户户相通,向外村村相通,能进能退、能攻能守的地道网。地道宽约0.7至0.8米,高约1至1.5米,距地面2米多,有作战用的军用地道和供群众隐蔽用的民用地道。地道内建有储粮室、厨房、厕所和战斗人员休息室,设有照明灯、路标、t望孔、射击孔、通气孔、陷阱、活动翻板、指路牌、水井等。地道出入口有的修在屋内墙根壁上,有的建在靠墙根的地面,有的则利用牲口槽、炕面、锅台、井口等,充分结合了地形地物的实际情况,伪装得与原建筑物一模一样,使敌人很难发现。

村里各要道口的房顶上修建了高房工事,地面上修建了地平堡,甚至在很多不起眼的地方也修筑工事和枪眼儿,既能t望又能射击。通过地道和地面相配合,各种火力相交叉,构成了密集的火力网。

冉庄村在无险可守的平原地区既保存了自己,又消灭了敌人,被誉为地道战模范村,成为长期坚持冀中平原抗日斗争的坚强地下堡垒。《冉庄村地道总结》中分析总结了该村挖掘地道的总体情况、技术规模等情况,并向其他村介绍推广。

破袭战:车站和铁道线上,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

“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歌中唱的就是破袭战的场景。

破袭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平原地区采用的一种战法,即在铁道路基、沿线挖沟,破坏敌人的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破坏袭击日本侵略者的交通运输线,使日军的机械化部队难以行进,拦截毁灭军用物资。挺进军政治部散发的《破坏敌人修铁道》传单中,以朗朗上口的歌谣向广大民众宣传开展破袭战、保卫家园的意义。

“永定河水浪滔滔,两岸平原庄稼好。

羊儿肥呀核桃大,谷穗金黄棒子高!

东洋强盗太猖狂,奸淫抢掠烧村庄!

无理炮轰宛平城,卢沟桥边起灾殃!

中日战争自此起,永定河边拼枪刀!

全国团结齐抗日,统一战线结的牢!

八路英勇真善战,坚持敌后逞英豪!

至今抗战整三年,永定河边仍属咱!

今天鬼子又做梦,同塘铁路想修成!

平西国民要认清,这条铁路像毒虫!

企图分割我平西,障碍平北的交通!

便利他开采煤矿,奸淫烧杀和抢粮!

鬼子虽小阴谋大,平西国民怎能让!

日夜扰乱和破坏,不让敌人修同塘!

决心已下主意定,拿起刀枪干一场!”

1939年2月,在八路军第四纵队的基础上与冀东起义部队合编而成的挺进军,由萧克同志任司令员。1940年8月,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和太行一、六军分区,以及新四旅、新八旅在地方武装配合下,组成了强大的破路集团,拆除枕木、捣毁路基、炸毁桥梁,使铁路中断,在铁路沿线展开了大规模的破袭战。1942年晋察冀军区精简整编,挺进军番号取消。

敌后武工队:深入敌后、保卫家乡!

一部《敌后武工队》小说描写的是冀中军民抗日斗争故事。1942年,冀中抗日根据地遭到日军“五一”大扫荡,冀中九军分区组织了短小精悍的武装工作队,深入敌后,发动群众进行斗争,打击敌人,保卫家乡、保卫祖国。小说中描写的敌后斗争十分危险、困难重重,而现实中的敌后斗争,更是比小说里描写的还要危险、困难千万倍。

在敌后开展工作,必须做到一步一个脚印,丝毫不能含糊。否则,会给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不仅自己完不成任务、站不住脚,还很有可能被敌人吃掉。

武工队开展工作要全面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还要胆大心细、智勇双全,不断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方法、机动灵活。在北京市档案馆馆藏的《九分区武工队如何开辟地区》一文中详细介绍了武工队如何在新开辟的敌后地区活动。“要在村子里人都静了,才出动……到村子秘密跳

过人家院墙……白天隐蔽的方法,伏在一家内,无事不出房……在青纱帐起来后,部队已经熟悉了地形,摸清了敌人的规律、在群众中有了初步的基础,在活动上也有了新变化。”武工队开展工作时要注重调查和宣传,要总结经验,开辟一个新的村子时,一方面要先找到伪干部,从伪干部入手,建立上层关系;另一方面要从房东入手,调查村子的情形,巩固下层关系。

敌后的环境,既不同于老根据地,也不同于敌我争夺的游击区。这一地区的敌人力量强大,群众条件差。武工队就是在这种极为不利的环境中坚持斗争,向群众宣传党的各种政策,开展抗日工作。

雁翎队:隐蔽周旋,出奇制胜!

在水泊相连、芦苇纵横的白洋淀上,有一支神出鬼没、来无影去无踪的队伍。他们时而化装成渔民,巧端敌人岗楼;时而出没在敌人的物资线上,截获敌人的军火物资;时而深入敌人心脏,除掉通敌的汉奸;时而又隐蔽在芦苇丛中,伏击敌人的船只。这支使敌人闻风丧胆、令百姓欢欣鼓舞的队伍,就是活跃在白洋淀上的抗日武装――人称“水上飞将军”的雁翎队,电影《小兵张嘎》讲的就是这支队伍。白洋淀水域辽阔,淀区面积366平方公里,由大小143个淀泊组成,上通保定,下达天津,为水上交通重要枢纽,军事上也占有重要的位置。这里芦苇遍布,便于隐蔽、周旋,是开展游击战的好地方。雁翎队从1939年成立到1945年配合主力部队解放新安城,由30多人发展到100多人,利用冰上、水上的优势,与敌人交战70余次,仅牺牲8人,却击毙、俘获了日伪军近千人,缴获大量军火和军用物资。

麻雀战,是民兵常用的以弱胜强的游击战法。民兵们组成战斗小组,来去匆匆、忽聚忽散、主动灵活,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各地游击队和民兵时而三三两两,时而成群结队,出没于敌人行军纵队的四周――山野密林、狭谷隘口、青纱帐里,把兵力零星散布开,利用良好的隐蔽,像麻雀啄食那样,东一枪、西一枪,出其不意、乘隙而入,扭住敌人、一阵猛打;敌人反击时,就立即撤离,隐蔽得无影无踪;敌人撤退时,就呼啸而来,枪声四起,杀声遍野。使敌人打不着,追不上,吃不好,睡不香,让他们防不胜防、惶惶不可终日,陷入心神不宁、狼狈不堪的境地。

八路军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开辟了敌后战场,不仅直接给日本侵略者以有力打击,分散和削弱了侵华日军的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而且迅速填补了因正面战场作战失利留下的空白,压缩了敌占区的范围。由此,抗日战争脱离了日军追求的速决战方向,进入了中国设定的持久战轨道,并最终决定了中国抗战的前途命运。

作者单位:北京市档案馆

上一篇:免费公厕年赚3000万欧元的商业奇迹! 下一篇:PLC在舞台灯光控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