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教师的【观念、行为与个性的转变】

时间:2022-07-08 02:41:43

新课程中教师的【观念、行为与个性的转变】

一、教师在新课程中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

传统的教师角色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重新定位教师角色。作为教师应当是孩子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校(园)本课程的开发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究者和研究的实践者。

作为我们这些基础教育者而言,首先需要考虑的还不是如何有效地教学,而是应该带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经验,包括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什么样的主题最值得探索。教育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操作行为,而是基于信念的行为。

因此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师生观与教学观的转变。布贝尔曾极度深刻地指出:师生关系本身既是人与人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更是教师和孩子作为人而存在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具有无可比拟的教育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全部意蕴包含在师生关系中,教育过程甚至可以看作是师生关系形成和建立的动态过程。在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参与者”,应积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探究欲,鼓励他们大胆思考和质疑,给他们广阔的想象空间,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因此,教师必须建立课程意识,促进孩子在其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实现从“教会孩子知识”到“教会孩子学习”的转变。

二、在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主动实现角色转变

首先,教师得从课程的者转变为学习的合作者和组织者。在新课程中,强调的是知识的生成性,尊重孩子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在选择和组织与课题相关的背景知识、课题研究方法上下功夫,让孩子轻松学习而获益颇多。其次,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研究性的学习主要是让孩子学会主动探究,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问题意识。其三、教师要从教学的实践者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者。

教学又最富有辩证法,伴随着自觉地批判反思而逐步深化、发展。反思批判又能使我们更有意识地思考如何创造民主课堂,如何让语言符号与孩子的生活世界建立联系,更加适应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三、教师在新课程中行为与个性的转变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要有一个不断发展的标准为核心

教师应当随时注重自己的行为与个性不断成长和发展,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作为教师,需要做到“六个学会”,即在不断的自我学习和反思中,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在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包括行为与个性的转变)的过程中获得职业的幸福感和自我价值的成就感。这样一个动态的概念,一个不断发展的标准,其核心也就是教师待人待事的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中的确对教师的观念和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树立新的师生观和教学观、优化整体知识能力结构,用自己的思想启发孩子,促进孩子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相信我们在全心关注孩子、投身于超越自我的教育事业时,一定能成为一个探索知识并力求正确运用知识的真正的富有者,从而引导孩子的良好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生成与确立,与孩子一起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建湖县中心幼儿园 江苏】

上一篇:保护你的唇 下一篇: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