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学历史创新性教学浅谈

时间:2022-07-08 01:23:47

新课程中学历史创新性教学浅谈

中学历史教学是一门社会学科,它能帮助学生建立一种正确的社会观念。教学中创新性又是学生主体性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素质,以促进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当代教育的指导思想,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全面健康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最终完成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验和推广,新课程呼唤着历史的创新教学。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

一、转变教师的观念是关键

在以往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学的组织和开展都是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学生需要学习什么和怎样去学习。在教学方法上,课堂也往往是讲授法一统天下。在新课程改革中,历史教师的角色应有如下变化:

1.由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要在教学中遵循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这一目的,引导学生体验历史学习过程。在教学活动中要启迪、激发、指导学生的历史性思维,教给学生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培养阅读、记忆、思维、表达等中学历史学科的基本能力,使学生具备正确的历史意识、国际意识、公民意识,养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人文素养,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等。

2.教师必须成为教学活动的研究者

历史教师应侧重于对其自身教学中的情境性等问题展开研究,注重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技艺的提炼和总结,教学研究应以探索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基本点。同时,历史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许多相关学科的知识,能从不同角度阐释历史,并随时注意对自己的思想认识进行补缺、深化和纠偏,更新观念,成为学生向创新性合格人才目标前进途中的领路人,当然教师还须有一定的掌控课堂局面的能力。

二、师生关系和谐、民主、平等

实施创新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营造生动、活泼、宽松的教学气氛和自由探索、积极进取、大胆创新的心理氛围,充分发挥教学民主,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和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其创新性思维流畅,创造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教师要使学生敢于创新,就应尊重、关心、支持、赏识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并努力消除学生的恐惧感。如,教学“”一课,可以设疑,想要使“”成功应先解决什么障碍?教师设疑的目的是让学生明了教材处处有疑,学习中若不能质疑,说明并不懂学习,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便无法培养。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提出标新立异的问题,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热情。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互助合作,鼓励、唤醒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赞美学生的独特之处。

三、教学中注重激励竞争机制

我从电视台播放的大学生辩论对抗赛节目引起轰动效应中受到启发,于是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讨论之中,很受学生的欢迎。

每次讨论前,我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要求每个人都按题意写成小论文或辩论稿并交给我看。我看完作批示后,把稿子发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互相补充完善本方观点。正方和反方各推举几名代表,在班上进行辩论。其程序是:各自陈述意见自由争论归纳总结。最后由老师进行裁判并具体分析双方的辩论得失。在世界现代史教学中,我设计的题目是:“战争与和平谁是历史的主流”,正方的观点是“和平是历史的主流”,反方的观点是“战争是历史的主流”。这种讨论具有竞争机制,适合学生的特点,他们为了驳倒对方,翻阅了很多书,讨论的场面十分热烈,趣味盎然,往往是时间已到,很多人仍言犹未尽。竞争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也激励他们不倦地求知、进取、努力克服困难去取得优异的成绩。竞争力成为求知的原动力,这种力发挥出来,将产生巨大的创造力、征服力。

四、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历史课应在教学中穿插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变得积极、愉快,获得全方位体验的过程,实践活动应该服务于课程要求。如,在讲授“改革开放”一课时,指导学生调查了解自己的家庭或家乡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让学生自己感受、总结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在社会调查中,应设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调查,让学生以自己的感受更深层地考虑问题,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提高学生认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课外可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图片展,到图书馆借阅有关历史资料,增加知识积累。课内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主阵地,课外活动则是课内教育的延伸和补充。

历史创新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达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两者有机统一。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实现教育观念的完全转变,着力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相信在全体教师的通力合作下,一定会把历史创新教育全面推向深入。

上一篇:且行且歌 12期 下一篇: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