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新理念和谐计算教学

时间:2022-07-08 12:50:21

运用新理念和谐计算教学

摘要:传统的计算教学是以“传授――接受”构成教与学的关系,在课堂上以教师的讲授、灌输为主,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常常只重视计算的结果,而不重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和计算方法的概括;课改初期则走向另一个极端,为了算法多样化而多样化,整个计算教学有被淡化和忽略的迹象;新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提倡算用结合。

关键词:算法多样化 算用结合 和谐计算教学

在数学领域里,计算可谓是进行一切数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技能。不管是数学规律的发现或数学现象的探究,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计算。而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中60%的内容是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是以“传授――接受”构成教与学的关系,在课堂上以教师的讲授、灌输为主,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常常只重视计算的结果,而不重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和计算方法的概括;课改初期走向另一个极端,为了算法多样化而多样化,整个计算教学有被淡化和忽略的迹象;新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提倡算用结合。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计算,为什么要这样算,什么时候需要这么算。这就需要在实际中正确定位计算教学,和谐计算教学。

一、既需要情境,更需要合理、有价值的情境,达到以用引算

数学计算原本是充满情趣的,传统计算教学之所以变得乏味,是因为教师们常把计算教学的目标定位于熟练计算技能的达成,因此进行机械重复、繁重的训练。教师对计算教学缺乏深入的钻研而形成形式单一的教学模式,没有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没有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而课改初期教师只为了达到有趣,而又走向淡化数学知识性的另一个极端。这些都是存在于我们日常教学计算并亟待正视的问题。如,“7的乘法口诀”。

师:小朋友们,你们会诵读古诗吗?

生:会!

师:老师这里有些古诗的句子,谁愿意念给大家听?

(生跃跃欲试)

师:不过,老师有一个想法,就是和大家比一比速度,看谁在诵读完诗句后能快速地把诗句的字数报出来。大家愿意吗?

生:愿意!(出示一句七言诗)

师(当学生把诗念完后,迅速地):共有多少个字?

生:14个。

师:我们继续往下数。(出示两句七言诗)(大多数学生在一个一个字地数)

师:有困难了吧!老师一眼就看出来了,是28个字。想知道老师是怎样数的吗?

生:想!

师:仔细观察这几句诗,你发现每句诗有什么特点呢?

生1:都是7个字!

师:那你应该猜出老师是用什么知识了吧?

生2:是7的乘法口诀!

师:掌握了“7的乘法口诀”,就可以快速地数出诗句的字数。想学吗?

生:想。

师:那咱们就一起学习“7的乘法口诀”。

短短的几分钟,教师将“7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与学生非常熟悉的古诗诗句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了一个师生快速数古诗字数的比赛游戏的教学情境,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情感冲突和探究的欲望,使其以积极的心理倾向进入乘法口诀的探究活动中。同时,结合诗句学口诀,赋予口诀以直观的物象,为新知的学习提供了可资探索的客观依据,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语文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感觉到数学计算并不是孤立、乏味的,而是有联系、有趣的,更重要的是这样创设情境是合理的,是有价值的,达到以用引算。

二、计算教学需要算法多样化,更需要适时沟通、适当优化,达到以用促算

传统教学下的计算教学,以教师讲解计算方法学生模仿为主,没有顾及学生的个胜差异。而课改初期的计算教学,教师尊重学生意见,只要学生想到的再麻烦也是好方法,推崇计算方法多样化。而计算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算法,在多样化的前提下适时进行优化。

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如体现同一层面的可以遵循学生的个体意愿。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可以让学生用做减想加的方法来计算,也可以采用破十法来计算。这两种方法没有很明显的优劣之分,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

计算方法的多种算法有明显的优劣之分的,教师要进行合理引导,并且让学生逐渐感悟。如9加几的口算,可以采用看大数拆小数的方法来凑十口算,也可以用看小数拆大数的方法来凑十口算,还可以用数数或摆小棒的方法来算,这么多的方法我们教师要适当优化,让学生感悟看大数拆小数的凑十口算方法是比较简单的口算方法,而不是你喜欢怎么算就怎么算。此外,把多种算法进行优化,可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掌握较理想的一种算法,而不至于一节课下来,什么方法也没有学会。计算方法多样化需要优化,需要适时优化。如,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在第一课时不进位加法中学生的笔算方法可以有的从个位开始计算,有的从高位开始计算,教师不必急于优化算法,因为这一课时学生无法体验从高位算起的方法不如从低位算起的方法简便。当第二课时学习进位加法笔算时,就可以把这两种笔算的方法进行比较。这样优化就顺理成章了。

当然,计算方法多样化也要遵循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当学生只能想出一种计算方法而且这种计算方法也是比较合理的方法时,教师不必为了追求多样化而生硬地要求学生继续思考还可以怎么计算。

三、既需要明辨算理算法,更需要合二为一,达到两者的和谐

理解算理是计算教学的难点。认知心理论告诉我们,小学生思维仍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小学生的思维仍带有鲜明的想象性和情绪性。数学知识抽象性的特点和小学生思维形象性的差异,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障碍。引导学生用具体操作过程和生活实际问题来解释算理,在活动中促进知识的内化和组织。

如,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上完课教师反映学生对两类加法容易混淆,学生掌握不好。经过分析:学生头脑中还没有“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即“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相加”的知识,教师在教学时也不能空洞、抽象地告诉学生“几个十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要和几个一相加”。那怎样变教师的讲述为学生的体悟呢?对策:在主题图教学之后分四步走,帮助学生辨别两类题,体会“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相加”。第一步: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用计数器帮助对比、区分,如25+20,25+2,44+50,44+5,等等。第二步:只拨第一个加数,想第二个加数的拨珠动作,再说出得数。第三步:计数器拿走,想象两数相加的拨珠动作,再说出得数。第四步:看算式直接说出得数。

上面这个案例中,当过去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错误较多时便反复告诉学生要把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而学生要理解这样一句话本身就有难度。反之,用后面提出的四步进行,第一步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两种加法,是借助动作进行思维,是最容易、最低级的。

第二步只拨第一个加数,想加第二个加数的拨珠动作,再说出得数,这一步既有具体的动手操作,又有表象思维的成分,比前者要求略高。第三步计数器拿走,想象两数相加的拨珠动作,再说出得数。想象两数相加的拨珠动作,关键是想若加4的话4应该加在哪位,若加40的话4应该加在哪位,有前两步的基础,学生这一步的想象一般不会出错,答案基本正确。第四步看算式直接说出得数。这四步可以是小步子前进,思维由动作到半动作半表象到表象思维最后到思维,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拾级而上。既明辨了算理也掌握了算法,做到合二为一,达到两者和谐。

四、重视估算方法的知识段教学,更注重估算意识的日常渗透,达到以算激用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小学阶段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可以在计算前推断结果的大致范围,提高计算的可信度。

如,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引入阶段:师出示:学校为了搞好课外活动,买来一些体育用品。

(1)一条长绳12元,买20条,400够吗?生口算便得知。

(2)一个篮球2l元,买33个,400元够吗?生只要估算一下就可知够不够。

师紧接追问:能算一算吗?

生算。

师:不同的情况要选用不同的方法来算。

(3)一副羽毛球拍19元,买19副,400够不够?

生自觉进行估算:19(20)×19(20)≈400元,估多了还够那原来的钱就够。

师:那得花多少钱呀?算算看,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

生算师观察。

也可以在计算后作为检验的手段。如计算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际等,以检验笔算结果的正确性。养成估算习惯,将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计算结果的检验意识,找出问题所在,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五、需要练习,更需要多样、灵活的练习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练习作为学生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它不仅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手段,而且还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理念贯穿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充分体现在我们每堂课的练习设计中。一个好的练习设计,直接关系到我们一堂课的成功与失败。于是我们倡导:“人人参与有价值的练习,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练习,不同的人在练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在实施新课标中,我们的教师怎样精心设计自己的练习呢?我以为要从以下几点去做:(1)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练习。(2)提高练习质量,注重内容的选择。(3)注重练习的趣味性,关注练习后的反思。

六、计算教学需要改革,更需要继承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传统

计算教学需要改革。但不是说将传统的优良做法丢弃,要在继承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具体说来就是(1)培养校对的习惯。(2)审题的习惯。(注意题目中的符号、运算顺序、自己的计算方法是否合理、方便。)(3)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4)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概括起来说就是: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上一篇:增强表达能力,提高高考成绩等 下一篇: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 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