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中小城市现代物流的发展

时间:2022-07-08 12:18:42

加快中小城市现代物流的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物流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以城市为中心的现代物流体系已逐步形成,而中小城市物流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我国物流体系发展的重点。文章针对中小城市物流的发展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认为中小城市物流业建设发展对于我国物流市场体系的建设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还针对中小城市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小城市,现代物流,物流体系,地区经济

城市是现代物流的汇聚地,是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而且物流设施和基础建设齐全,流通人力资本高,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与信息发达,因此,现代物流必然以城市为中心、由相应的多级市场区域构成的空间市场结构,优越的市场空间结构对产业配置以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城市的发展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繁荣交发展,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商品流通体系。

构建中小城市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改善城市投资环境,更好介入国际分工。在全球产业的转移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业务上成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企业,只有优势互补才能共同增强竞争实力。因此,国际上一些优秀企业结成战略联盟。这种联盟是围绕核心企业,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连成一个链状结构,全程物流管理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推动各个企业分组的采购、生产和销售的协调发展。因此,物流已经成为全球化生产与销售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增值服务,全程物流管理已成为将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结在一起的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构建高效的国际物流体系已成为城市全方位介入国际分工的桥梁和催化剂。

二、优化供应链管理,奠定企业发展战斗基石。随着顾客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的多样化和产品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企业生产组织的柔性化、扁平化、网络化趋势愈加明显。以有竞争力的价格,在恰当的时间、地点,提供恰当的商品对企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制造商通过分销商、零售商及时了解用户需求,全面、准确、动态地把握产品流动状况,并以此调整市场策略。通过库存成本、运输成本及管理成本的平衡优化,用最低的总成本及时供应市场需求,已成为企业开拓市场、占领市场的前提与保障。

三、拓展城市辐射范围,形成中心城市功能。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以中小城市为中心的地区经济客观上己具备进入国际分工的内在潜能。同时,现代物流体系的建立过程本质上是流通体系、流通渠道的再建过程。现代物流体系将改变传统的生产企业――分销商――零售商的传统流通模式,而转向生产企业――零售商的新型流通模式,这将极大的促进城市新型商业业态如货柜式商场、购物中心、超市、连锁经营、制、经销制等业态的兴起与发展,使城市商业的辐射范围逐步扩大,而物流的发展将带来巨大商机;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集中,为中心城市功能的发挥产生重要的先导作用。

以城市为中心的现代物流建设

城市型物流中心的服务区域划分原则是按“经济区域”而不是按“行政区域”进行,虽然二者可能出现某种重合和一致,但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济区域不像行政区域划分有着明确具体的界限,经济区域的界限是模糊的,是一条过渡带,这形成了经济区域的开放性。它们之间的另外一个差别是行政区域的划分常以自然地势、人口数量、物产富饶程度、交通运输条件以及行政管理作用等因素为依据,具有相对长期的稳定性,而经济区域的发展则表现得相当活跃。物流中心如果按行政区域进行划分,强化了行政干预力量,往往会违背市场规律的作用,市场化运作会受到严重制约。按经济区域发展物流中心则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自然资源禀赋状况、经济发展和布局条件、市场化程度等方面的发展,同时也体现了物流中心的完整性和开放性。

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政府对如何进一步加速物流发展已经提出了具体规划和要求,主要是:继续建设一批全局性、关键性的物流基础设施,改造和筹建一批具有现代化水平的仓库和配送中心,加强物流管理水平。在规划布局上,政府应把物流作为城市功能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行统筹规划,避免出现重复建设、浪费资源或因不合理选址造成交通运输出现“瓶颈”现象。

根据传统分类方法,物流中心可以划分为流通型配送中心、加工配送中心与储存型配送中心三大类型:(1)流通型配送中心。通常用来向客户提供库存补充,因此,应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在地理上定位于接近主要的客户地点,其规模大小应取决于被要求的送货速度、平均订货的多少以及单位用地成本。(2)加工配送中心。作为装配加工与集中运输生产材料的基地,这种配送中心存在的基本原因是支持制造厂,以可以集中运输的费率将产品混合运往客户。(3)储存型配送中心。在买方市场下,有很强储存功能的配送中心一般需要有较大库存支持企业成品销售;在卖方市场下,企业原材料,零部件供应需要有较大库存支持,这种供应配送中心也有较强的储存功能。我国目前拟建的配送中心,大都采用集中库存形式,库存量较大,多为储存型。这种物流配送中心为广泛的库存品种提供集中运输,用最小总成本的方法决定区位。

中小城市现代物流体系的基本框架

一、物流园区应集约多种物流设施,是物流线路的交汇地;具有集约、调节、转运、集中库存、信息枢纽等综合功能。它设立的主要要求是:紧临港口、机场、铁路编组站,周围有高速公路网,必须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相连接;地价较低、适当设置远离市中心区。

二、物流中心则是城市物流的二级体系。是商业配送物流和工业配送物流的主要载体。它设立的主要应紧临大型工业、商业企业。公路是物流中心的主要货运方式,应靠近交通主干道的出入口。

三、配送中心是城市物流的三级体系。它设立的主要要求是:合理布局,承担市区和对外运输货物的集散、编组和中转等功能,应建在市区和开发区,这样有利于贴近零售业、小型加工业以及其他与市民生活相关的服务业。

物流的灵魂在于其系统,要注重不同运输方式交汇形成的综合性物流园区的建设,并提供土地、资金、税收方面的扶持政策,建立海关、高检、海事、税务等部门政府间协同工作机制,为物流园区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对物流中心特别是中小型配送中心,要防止由于物流过热形成新一轮重复建设,造成过度竞争。要考虑分布在城市众多的水、公、铁货运站点及企业自有装卸点进行集中,考虑功能的相互替代,为城市发展提供空间。要按照企业全程物流的管理模式,建立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物流信息转换平台,促进分级物流系统间的转换,为国内外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中小城市现代物流体系的政策措施

一、政府统一协调,合理规划城市物流体系。目前我国的物流管理体制存在纵向独立、条块分割的弊端,这与现代物流合作共享、整合资源的理念具有较大冲突。这都提醒我们要重视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协调,重点建设具备水、公、铁、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综合性物流园区,另一方面要根据城市物流体系的辐射范围,重视与本地区其他城市的物流基础设施的衔接,这是城市物流体系形成枢纽转换功能的关键。

二、制订现代物流发展政策,规范物流业市场管理。现代物流产业政策的目标是为现代物流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包括良好的市场运营环境,良好的政府协调管理机制。加快资源的整合,促进优势资本的集中,鼓励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扶持一批重点物流企业;同时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防止垄断和过度竞争,坚持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确保市场的竞争活力,在尊重市场运行机制和规律的前提下,制定符合WTO规则和国际惯例的道路运输业的管制、配送企业准入及过度竞争的管制政策。

三、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企业制定配套优惠政策。综合物流园区建设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明显,运用各种政策措施培育和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发挥物流园区集聚和规模效益。在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采取相关扶持政策,促进物流园区建设;海关商检等部门研究制定园区直接办理国际贸易相应业务等其他配套政策措施;吸引跨国公司以物流园区为基础建立仓储中心和海外组装中心。

四、推进物流系统的标准化、信息化。首先,应促进运输工具的标准化,鼓励采取托盘运输。标准托盘运输干线物流与支线物流高速转换的工具,也是物流枢纽转换功能形成的重要推进力量。要积极鼓励工商企业采用标准托盘运输,并对托盘制造、租赁、回收的专业公司的给予政策扶持。其次,加快相关的物流信息技术标准建设。要跟踪有关国际标准,同时要贯彻国家已有标准,建设以物流信息分类编码和信息技术标准化为主要内容的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以保证物流信息平台在高效、统一、有序的环境下正常运行。

五、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关键取决于物流人才,需要对国际经贸流程、国际法规,对流通体系、市场分布、企业管理及网络信息技术等方面具有综合能力的高层人才。要加大对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投入,制定物流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

上一篇:网络经济时代的顾客关系营销 下一篇:入世与我国商业银行的营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