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时间:2022-07-08 10:52:3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20-3110-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2002年1月~2007年3月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6例,获得满意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6例患者,男13例,女3例,年龄60~83岁,平均70岁。病程2个月~6年,平均14个月。所有病例均有下肢缺血表现,其中间歇性跛行16例、静息痛8例、足趾溃疡1例。2例皮温凉,查体发现股、、胫后、足背动脉搏动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或消失,经MRA及下肢动脉造影检查(DSA)明确了病变部位及程度。其中股浅动脉狭窄闭塞9例,股长段闭塞5例,左髂动脉闭塞合并肾下腹主动脉扩张2例。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高血脂10例、冠心病6例,60%患者有吸烟史。治疗情况:9例行人工血管股旁路转流术,5例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2例行腹-右髂带膜支架植入及股股人工血管转流术,均顺利康复出院。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运用语言交流、沟通技巧,结合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主动收集资料,有针对性地、系统地向患者进行疾病、手术知识宣教,有的放矢地解决患者的具体问题,使其产生信任感,消除其对手术的恐惧和担心,正确认识疾病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2.2 检查护理:动脉血管造影前向患者解释造影的必要性,术前4小时禁食,做碘过敏试验、备皮,术前1小时测血压、血糖,异常时对症处理。造影后平卧、患肢制动,穿刺处加压包扎24小时, 沙袋压迫6小时, 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肢体远端皮肤温度、颜色及动脉搏动情况, 观察有无造影剂迟发过敏反应[2]。

2.3 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并采取措施监测血压、血糖、心率、心律等,对异常者,应及早应用药物。此外,必须做好凝血功能测定,与术后抗凝治疗的检测结果对照。

2.4 术前常规指导:主动向患者讲明吸烟的危害性, 劝患者戒烟,指导患者进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术前晚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必要时可给予镇静剂,减轻患者的不安情绪。

2.5 保护患肢:肢端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外伤。注意加强足部保暖如穿袜子或加盖被,禁用热敷及理疗,避免烫伤或增加局部的耗氧量[3]。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站或坐)不变,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坐时应避免将一腿搁在另一腿的膝盖上,防止动静脉受压,阻碍血流。

2.6 下肢循环的观察:术前观察下肢缺血征象,测股、、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强度,皮肤氧饱和度测定,观察皮肤温度、颜色、感觉情况以便与术后对照,判断肢体的血运变化。

3 术后观察与护理

3.1 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24~48小时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之变化,特别是合并心肺功能不全者,应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等,并根据监测指标予以处理。如术后血压不稳定者,可经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血管活性药物,确保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防止由于低血压使血流缓慢,人工血管吻合处出现血栓。对术前心功能较差者,应将每日输液总量用输液泵24小时均匀输入体内。当患者出现异常时,应遵医嘱及时予以镇静、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

3.2 术肢的观察与护理

3.2.1 术后要严密观察肢端的血液循环情况:包括足趾的颜色、温度、运动及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情况,每小时1次并做详细记录。若出现肢端发凉、青紫、疼痛及动脉搏动消失,提示可能人工血管血栓堵塞或旁路血管手术效果差。及时汇报医生给予处理。

3.2.2 冬季时患肢注意保暖[2],以防寒冷造成血管痉挛,必要时根据医嘱给予血管活性药物。但不能将热水袋直接置于患肢,以免烫伤。

3.2.3 注意局部的清洁卫生,防止人工血管感染: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及血象变化,如术后6~7天患者的体温仍居高不下,白细胞增多,应及时汇报医生,警惕人工血管感染。同时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或渗液,及时换药以防细菌逆行感染。

3.3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往往都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病史,术后加强血压、血糖的控制尤为重要。临床上对一些难以控制的高血糖患者采取胰岛素泵来稳定地控制血糖。

3.4 术后抗凝药物的观察与护理:术后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法安明)5~7天,同时口服肠溶阿斯匹林,用药必须及时准确, 用药期间须每天监测凝血时间(PT),PT时间应维持在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5~2倍。密切观察有无皮肤黏膜、口鼻腔、消化道等出血。

3.5 术后的卧位:根据不同的术式选择正确的卧位,教会患者如何进行床上运动。如股―动脉(膝下) 人工血管转流术后患者应采用小腿抬高加屈膝位,患侧小腿抬高15~30 度角,利于下肢静脉回流,可在术侧膝下垫一软枕,但避免窝受压[4]。人工血管过膝的手术禁忌过分屈膝,多采用膝关节半屈曲位,为减少吻合口张力应循序渐进活动肢体关节,不可伸直过度,以防吻合口裂开。术后卧床3~5天后逐渐离床活动,7天后才可下床活动。鼓励患者早期在床上行肌肉收缩和舒张交替运动,通过肌肉的挤压运动促进静脉回流和组织间液吸收,有利于减轻患肢肿胀,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 出院指导

4.1 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往往都有吸烟史,患者往往难以戒掉。此时护士应反复告诉患者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损伤血管内膜,增加血液黏度,促使血管内血栓形成。酒精不仅对神经系统和肝脏有害,还可导致动脉硬化,因此动脉硬化闭塞症要严格戒烟酒[2]。

4.2 饮食应清淡、低脂、富含丰富维生素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用力排便引起腹内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4.3 功能锻炼:经常进行足部运动,防止血栓再形成。对于工作时肢体不动者,工作一段时间后,肢体必须做屈伸运动。

4.4 心理指导:嘱患者出院后保持平和心境,不宜情绪激动,忌大喜大悲。勿穿紧硬鞋袜,修剪指甲时避免剪伤足趾,注意患肢的防寒保暖。

4.5 门诊复诊及用药指导:出院后1个月要到血管外科门诊复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如肠溶阿斯匹林。嘱患者坚持服用,注意观察有无皮肤、黏膜出血现象,定期复查凝血常规。

参考文献:

[1] 陈宗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观察与护理[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10):1165.

[2] 张培华.临床血管外科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3.109.

[3] 曹伟新,李乐芝.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48.

[4] 陈 敏.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3,17(8):953.

收稿日期:2007-06-04

上一篇:颈外静脉留置针在ICU的应用 下一篇:糖尿病患者院外使用胰岛素随访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