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医院内部控制现状及解决对策

时间:2022-07-08 09:27:43

探讨医院内部控制现状及解决对策

摘要:本文提出应该建立由医院各阶层共同参与、共同负责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以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彼此联结、共同识别风险、应对风险。应构建较为完善的符合医院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医院进行宏观调控与监管,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医院;内部控制;现状;对策

一、医院内部控制的现状

1.医院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医院内部控制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医院合理配置资源、统筹安排资金、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合理保证。目前多数医院领导是医疗专业学科代头人、领军人、业务骨干,整天忙于学术交流等,对医院的发展只关心业务收入、医疗质量、护理质量、服务态度等,认为医生是医院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医疗业务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有了医疗技术,医院生存就有了保障,完全忽视了内部控制的作用。

2.忽视了财务部门在医院内部控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医院财务部门是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者和实施者,对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院管理者忽视了财务部门的地位和作用,一些重大经济会议,财务部门负责人不参加,致使内部控制制度仅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内部审计部门防护性差

内部审计部门在评价医院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提出改进建议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多数医院的内部审计部门只设置相应机构,配备了一两个审计人员,不具备相对独立性,院领导也不赋予其相应权力,更谈不上追查异常情况以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评价、防护的作用。

4.医院的财产物资控制薄弱

财产物资控制是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必须制定确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其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有的医院对财产物资的采购具有盲目性,只是依据科室申请去采购,而不是组织具备专业水平的采购小组,造成了资产的重复购置和部分资产的闲置浪费。

二、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1.更新医院领导的管理理念,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医院的高级管理层应当适应医改政策的要求,改变旧的“重医疗、轻管理”的管理理念,更新知识,加强对会计专业理论的学习,制订一整套由医院各个阶层共同实施、共同负责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彼此联结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共同识别风险,应对风险,提高经营效率,促进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2.重视财务部门在医院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完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1)建立岗位分工和岗位责任制度。岗位分工是依据部门经济业务流程特点划分为若干个具体工作岗位,对容易舞弊的岗位实行人员轮换办法,以达到相互制约,预防风险之目的。岗位责任制就是明确每个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职责和权限,实现定岗、定人、定责,使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协作,互相监督。

(2)预算控制。医院要加强预算的编制和检查预算的执行过程。编制预算要遵循收支统管原则、统筹兼顾原则、积极稳妥原则、依法理财原则。合理合法组织收入,科学合理安排支出,定期反馈预算执行情况,对未完成的预算应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严格执行。

(3)会计电算化控制。在网络信息时代,防止计算机犯罪已成为当务之急。在操作系统中要建立数据保护功能,应设置系统数据管理员、系统维护员、操作员、审核、记账、会计档案管理等岗位,各岗位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授权,并加密予以控制,未经授权的人不得操作系统软件。

(4)成本费用控制体系。加强医院成本费用控制是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一条重要途经。科室是医院成本费用控制的核心,依据预算制定成本控制目标,以科室为单位,对其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费用加以归类、汇总,并与同期内的收入相配比,通过收入成本率、净资产增长率、收支结余增长率等指标进行科室业绩评价,奖优惩劣,分析差异,并针对差异提出新的可行性节约成本的方案,预测未来。

3.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预警功能

内部审计部门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一定独立性。其目的是维护财经法纪、规范财务行为、减少损失浪费,提高经济效益。医院管理者应赋予其一定的权力,配备内审专职人员,同时积极吸收经济、会计、法律等相关专业人才或复合人才加入到审计队伍,促进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4.加强财产物资控制

(1)固定资产控制。对固定资产的采购要严格执行集中招标形式,以提高采购效率,堵塞管理漏洞,降低成本和费用,减少损失和闲置浪费。医院应当按照请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等规定的程序办理采购业务,对超预算或预算外的采购项目要经院务会讨论、相关领导同意后方可进行采购。

(2)药品、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的控制。对常用的药品、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可以采用订单采购或合同订货方式;对大宗的药品、卫材必须采用招投标方式;对小额零星的物品可采用直接购买方式,但应依据市场行情制定最高采购价格。

总之,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合理编制预算、加强货币资金控制、杜绝浪费、降低成本费用、加强财产物资的控制,是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保证医疗质量、开源节流、增效减耗的有力武器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

上一篇:经济杠杆强度衰减规律刍论 下一篇:新形势下,水利部门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