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信息技术课程探究式学习实践

时间:2022-07-08 09:21:56

试论信息技术课程探究式学习实践

1 引言

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给学校的信息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教师也开始寻找可以最大限度实现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随着教学改革的创新和推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开始逐步深入人心,探究式学习方法成为学校和教师争相实践的学习方法。本文从探究式学习出发,分析和研究其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作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而且对于学校培养创新型实用人才也有很好的实践意义。

2 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即探究性、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从学科知识或者从实际生活出发来进行主题的选择和确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术研究相类似的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操作、实验、发现问题并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并在实验过程中通过相互交流等自主探索活动来获得和积累知识,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情感和端正态度的学习过程。在所期望发展的情感中,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最为重要的。探索式学习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截然不同,它强调学生主动自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是让学生在课程中自己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学习过程[1]。

3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探究式学习实践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其教学过程同其他学科相比,既有相似性,又有其独特特点。根据探究式学习的概念,要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实现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发挥问题探究式学习的作用,教师必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3.1 给学生创设适合进行问题探究的良好氛围

要在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学习中实践探究式学习,首先就要对师生的角色进行准确的定位。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中不再是传授知识和管理课堂的主体,在学生面前也不再是权力的象征,而是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参与者,是促进和帮助学生进步,同学生处于同等地位的服务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催化剂”,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和相信学生,为其主动自动地学习和拓展知识创设很好的学习氛围[3]。

例如,在教授图文混排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在对基本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后,根据教师的教学内容将班级分为不同小组进行“节日电子报”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内容和题材,但是必须要运用到教师教授的图片、艺术字、文本框和剪贴画等多项内容,对于内容的编排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意和灵感,对最后的设计成果可以由全班学生进行投票,评判标准为创新度和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熟练度。这样的教学方法,因为教师讲授的内容有限,学生必须举一反三,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3.2 激发学生问题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自主思考、不断创新的心理特征。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为了激发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的兴趣,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例如,在进行十进制的教学时,如果只是单纯地讲解知识,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没有学习动力;但是如果在讲课前设计一个“1+1=?”的题目,当学生信心满满地认为答案是“2”时,教师再将正确答案“10”公布出来,这样在学生感到茫然的同时又会引发其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二进制知识的讲授也就水到渠成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问题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3.3 鼓励、赞赏学生

适当的鼓励和赞赏可以让学生知道,进行探究式学习的目的在于激发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勇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而非纠结于问题探究的结果。就如上文中提到的“节日电子报”的设计,虽然有根据学生投票选出优胜作品,但是教师要真心实意地对所有的作品进行点评,对于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实践小技巧可以进行推广和赞赏,鼓励学生继续进行探究式学习。

3.4 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

上机操作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舞台,是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方法,因此,要充分对这个实践探究式学习的阵地进行利用和开发[4]。例如,在进行PowerPoint的设计时,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发现除教师讲授的“动画效果”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效果和动作可以操作,音响效果和音乐也可以插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操作,在遇到如插入的动画过小等情况时,要引导其自己解决而非主动告诉学生解决方法。这样,学生在独立操作过程中可以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实践能力得以提升。

以外,在教授幻灯片的设计时,教师可以以“世博会”“篮球”等作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书本资料对主题知识进行搜集和整理。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而且因为主题与现实联系紧密,学生搜集资料和整合资料的兴趣会更高,操作过程也会更加熟练。

3.5 课堂以外的时间也要提供探究式学习的可能性

课堂教学完成后,如何巩固知识是学习的重点[2]。教师可以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为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提供可能性。例如,在进行了文本编辑的教授后,交代学生根据某一主题写一篇文章,主题不宜过小或过大,必须便于学生在图书馆和因特网上找到很多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这样学生在课后也能自主学习,在编辑过程中遇到诸如罕见标点符号的插入等问题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讨论交流或者其他方式找到解决方法,达到教师布置作业的最终目的,即创造探究式学习的可能。

3.6 考查学生要综合考虑探究式学习的过程

为了提高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对当前理论背诵成绩占考查主体的考查方案进行改革,在考查学生学习效果时要充分考虑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在信息技术课程接近尾声时,安排学生根据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一个学生报纸的版面设计,要求学生将知识进行整合和浓缩,以幻灯片的形式进行排版和设计,并且在规定时间内交给老师检查。在设计这样的报纸版面时,学生要独立思考怎样排版,怎么进行知识的压缩等诸多问题。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和发现很多问题,但是也会发现相应的解决方法,在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强化,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培养。对于前文中提到的课后作业,教师也可以将其纳入考查范围,可以激发学生认真、自主地进行学习,而非任务式地完成教师交代的作业。

4 结语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对新型的实用型人才提出新的要求:新型的实用型人才必须有很强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面对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学校和教师坚持以生为本,不断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探究式学习方式是符合教学改革的学习方式,分析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探究式实践,在促进学生自主积极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同时,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彭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探究式学习的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2]王春霞.新课改背景下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5):258.

[3]陈雪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J].成功:教育,2012(2):36-37.

[4]陈宇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1(32):160-161.

上一篇:高职网络营销课程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 下一篇: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