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故事二则

时间:2022-07-08 08:38:16

管理故事二则

赎人不报销遭夫子谴责

子贡是孔子门下一个有名气的富家弟子,他在周游列国途中遇到了一位鲁国籍奴隶,便自己出钱将他赎了出来。按当时鲁国法律规定,若发现有本国人在他国做奴隶,公民只要能出钱赎回,赎金可由国库报销。但子贡自以为不去报销才更显得道德高尚,就当众将“收据”撕毁,并声称自愿承担一切费用,不向国家报销。这一行为在当时引起轰动。随后子贡回国去见孔子,自以为能得到孔子的赞扬;但孔子听说他回来了,吩咐学生们说:“子贡来了你们要拦住他,从此我不想再见这个人。”子贡感到很委屈,于是他冲破阻挡,见到了孔子。孔子说:“端木赐(子贡的名)呀,你这样做是一种过失。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做奴隶的本国人赎身了。其实你若报销赎金,对于你的行为价值也没有损害;但你不报销赎金,别人就不肯再赎人了。”果不其然,子贡不领赎金的榜样作用一经舆论传播,造成了报销赎金不道德的消极影响,愿意出钱赎奴者也越来越少了。

另有一件事恰与此相反。子路救起了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说:“这下子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因为一个见义勇为,一个感恩图报,就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若按一般的道德观念,子贡不领偿金是高尚,子路接受赠牛是败笔,但孔子却能从影响社会风气的长远角度通幽洞微,毕竟私德不同于公德,个人的高尚行为只有为大众所普遍认同,才能移风易俗、引人向善。将道德标准拔高到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必然使大众离道德愈来愈远。

[启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应注意使树立的劳动模范、业务标兵、创新英雄等典型人物能够被全体员工认同,经过努力都能做到,避免榜样标准过高产生负面影响;另外,少数优秀员工在关心企业、服务客户、爱心助人、慈善捐赠等方面的高尚行为,都应以遵守企业的现行政策或规章制度为前提,必要时采取灵活变通的方式避开冲突。

富翁之死

有个富翁在急流中翻了船,爬到溪间的石头上大喊救命。一个青年奋不顾身地荡舟去救,但是由于山洪下泻而渐涨的湍流使青年的船行进非常缓慢。

“快呀!”富翁高喊,“如果你救了我,我给你一千块!”船仍然移动缓慢。

“用力划啊!如果你划到,我给两千块!”青年奋力地划着,但是既要向前,又要抗拒水流的阻力,船速仍然难以加快。

“水在涨,你用力呀!”富翁嘶声喊着,“我给你五千块!”说时洪流已经快淹到他站立的地方,青年的船缓缓靠近,但富翁仍然嫌慢。

“我给你一万块,拼命用力呀!”富翁的脚已经淹在水中了,但是船速反倒愈慢了。

“我给你五万……”富翁的话还没说完,已经被一个大浪打下岩石,转眼卷入洪流,失去了踪影。

青年颓丧地回到岸上,蒙头痛哭:“我当初只想到救他一命,但是他却说要给我钱,而且一次又一次地增加。我心想,只要划慢一点点,就可能多几万块的收入,哪里知道,就因为慢了这么一下,使他被水冲走,是我害了他啊!”青年捶着头,“可是,当我心里只想救他、没想别的时候,他为什么要说给我钱呢?”

[启示]凡事唯利主义必然会毁掉“义”,从激励角度看富翁之死可以说富翁是单纯运用物质激励将自己害死的。企业的发展需要“利”,更离不开以人为本的“义”。在激励员工上也一样,偏重于任何一方都会出问题。应当取义利统一的中道、以义取利,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摘自《人力资源》)

上一篇:郝明义:“大块”有大智慧 下一篇:君子不是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