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07-08 08:28:54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到今天,在其开展过程中遇到了种种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试图就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重要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心理健康标准问题

虽然国内外对什么是心理健康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但在实践中这又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笔者认为,正确理解和把握心理健康标准应首先考虑以下几点:首先,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从内部来说,心理健康的人各项机能健全,人格结构完整,能用正常手段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从对外关系来说,心理健康的人能适应周围环境,有人际交往能力和较好的人际关系。其次,心理健康标准具有相对性。不妨把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视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两个极端。我们大多数人实际都位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一个位置。所以,作为一个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避免把学生截然分成“健康”与“不健康”两部分。不要把一些道德标准、学校规章与心理健康标准相混,更不要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心理健康标准相混。教师在判断学生心理是否健康时,应结合多方面因素慎重考虑,不能仅凭一次评估或一次问卷调查就得出结论。还要注意,学生一时的情绪波动并不代表心理异常,相反,人在体验到不同情感时,能表现出相应的情绪恰恰说明其心理是正常的。

二、目标任务问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它的任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完善与发展,即“养”;二是预防学生未然的心理障碍、疾病,即“防”;三是治疗和处理学生已然的心理障碍、疾病及不良心理行为,即“治”。“养”、“防”、“治”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始终围绕它们进行。但从目前一些地方的实际操作看,明显存在单一化、片面化倾向。一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治疗化;有的学校简单地把原有医务室改牌为心理健康教育室,将里面布置得像医院的病房一样,心理教师也要求穿上白大褂,学生一见就感到害怕,更谈上不找老师解决心理问题了。再加上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不够,许多学生既怕被当成“学困生”,更怕被当成“病人”。因此造成不少学校虽然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却门庭冷落。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对象个别化:尽管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中小学心理健康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有些人过分夸大其范围和程度,于是有些学校热衷于搞单一化的心理治疗,而忽视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心理品质的完善和发展。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面向问题学生,更需要对全体学生进行生活心理辅导、学习心理辅导和职业心理辅导,面向全体,尊重主体,因材施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立足点。

三、学科教学化、知识考试化问题

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着成人化、课程化、知识化的问题。一些学校长期受学科本位、课堂教学本位的影响,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仍然强调课程的开设,知识、理论的灌输,拘泥于单一的传统教育形式,把进行心理教育的课堂变成了传授心理学知识的地方,课堂上充斥了大量概念性术语,而性检测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手段流于考试,试卷又往往是一些名词、定义和基本原理,缺乏解决学生实际问题、有效培养心理品质的内容方法。用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和考试化的检测方法来操作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奇和美好的期望荡然无存。这种做法完全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性和活动性原则,违背了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根本教育目标。它不仅不利于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反而会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加了心理压力,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工作职责则问题

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有一个专职或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孤军奋战”。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理所当然地认为这项工作只属于心理教师,与别人不相干。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一个纯自然的过程,它受许多因素的制约,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是全员性、全程性、全景性的综合教育过程。这一过程在学校中应体现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训练、心理咨询、班队活动、人际交往、校园环境等方面,在校外应体现在家长和社会的沟通合作等方面,所以仅仅凭两个心理教师的能力是远远达不到教育目的的,这就要求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学科教学中,各学科教师都要提高认识,把心理健康教育当成一种理念融入到学校工作中去,融入到所有教师的所有行为中去。

五、师资问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是一种以健康心理培养健康心理的教育过程,它不仅需要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素养,娴熟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和较出色的人际交往策略,还需要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但目前在中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构成千差万别,大多数人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真正较系统的学过心理学、教育学、健康学等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技能的心理学、教育学专业毕业生严重匮乏,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磨练具备丰富经验者更是屈指可数。师资薄弱是导致现阶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低下的关键原因,所以建设一支专业性强、专兼职相结合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

上一篇:丰富的教学语言是数学课堂的一缕春风 下一篇:让生命在课堂上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