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苯乙烯泡沫作空心板内模应用技术的探讨

时间:2022-07-08 08:10:59

聚苯乙烯泡沫作空心板内模应用技术的探讨

摘要:高速公路中小桥设计上部多为预应力或非预应力空心板梁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车流量及载重量的增加,空心板梁的设计理念及施工也发生相应变化。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中小型空心板内模采用聚苯乙烯的施工工艺、质量进行探讨。

关键词:聚苯乙烯 空心板 内模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交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显著,作为公路交通中的枢纽――桥梁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中、小跨径桥梁的上部多采用预应力及非预应力空心板梁装配式结构,空心板梁结构形式简单,相对于T形和箱形梁等其它形式的梁,具有建筑高度较低、预制方便、工艺简单、用材经济、易于工厂化和标准化生产,运输和吊装方便,适应范围广等特点,在我国公路和桥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限度的满足了我国生产建设的需求。

1、空心板梁设计理念的变化

传统空心板梁多采用预应力结构,板宽99cm,内模采用双椭圆形或单圆孔形,随着道路车流及载重量的增加,传统的空心板已不适应现代高速公路的发展要求,按照新的设计理论,为了提高桥梁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高速公路16~20m预应力空心板梁一般按底宽132.3cm~150cm,梁高75~90cm设计,内部结构也相应变为带倒角的长方形内模,类似于小型箱梁,由于内部尺寸较小(53X93cm),如果采用钢内模,人工无法进行拆模及组装,这一外形尺寸的改变必然导致施工工艺也要产生相应的突破。

传统空心板梁生产工艺的敝端

传统的预应力空心板采用充气胶囊作内模,有施工简便,快速,成本低的特点,但随着近几年,高速公路车流量不断加大,超载车辆增加,又由于空心板自身的弊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通病。如承载力不足、单板受力、桥板裂缝、挠度过大等,情况严重时将影响了桥梁的使用。

通过近几年桥梁的病害调查发现,空心板梁最典型的通病是容易产生纵向裂缝,其主要原因是:目前大多空心板梁采用充气胶囊内模,在浇筑过程中,由于充气胶囊芯模自重轻,易变形,造成腹板和顶板厚度不均匀。芯模在施工中会产生局部或整体上浮和偏位,施工过程很难控制,造成顶板厚度偏低并且极不均匀,最薄处还不到设计厚度的1/3,并且顶板内侧面形成波浪形凹凸面,侧板保护层厚度不够,承载力不足,对桥梁的留下安全隐患。如果拆模过早也易使空心板产生裂缝,影响桥梁的耐久性。分析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橡胶芯模是柔性的,充气后表面存在较大张力,顶部受压凹陷部位侧面就会鼓凸,顶部未受压部位正好相反,表现为上凸侧凹;二、防浮定位钢筋通过垫块与芯模胶囊接触,面积较小,加强了芯模胶囊的凹凸效应;三、混凝土的浇筑先后次序形成了二次凹凸效应,先浇筑的部位先受压先凹陷,使胶囊内气体流向后浇筑的部位并在此处形成鼓凸。由此不难看出造成空心板厚度不均匀是芯模胶囊的凹凸效应,造成芯模胶囊的凹凸效应主要是防浮垫块与芯模胶囊接触面积较小,没有形成面接触。要解决空心板厚度不均匀问题就必须设法扩大压块与芯模接触面积,提高芯分模整体刚度。所以在空心板梁的施工中,控制顶板厚度是施工的重点,也是难点。

2、新工艺施工特点

为预防空心板梁的缺陷,提高混凝土空心板桥的施工质量,从两方面对空心板梁进行改善;一方面是改变空心板的结构,提高空心板的整体受力性能,梁端头由原来的二次现浇(预制)封端改为一次随主体砼现浇,这样大大提高了空心板的整体受力。另一方面是将内模改为发酵聚苯乙烯泡沫,使用泡沫作为填充内模不仅能节省大量的人工和机械使用量,而且其自重轻,操作简便,不增加梁体自重,浇注完混凝土后可留在结构内不必取出,投入机械及人工数量也小,还能保证施工质量。施工时先将泡沫制成相应的内模尺寸按3~4m每段做好备用,砼浇筑时先浇底板砼,浇筑完后将内模放入,立即进行顶板钢筋的绑扎及上部模板对拉螺拴的拧固,由于砼标号较高(一般为50~60号)为了防止先浇筑的砼产生凝固,这一工序的时间要尽量缩短,宜控制在20分钟左右,最后浇筑侧板顶板砼。

3、工程实例

我标段施工的青临高速路23标的空心板梁预制16m预应力空心板梁和10m非预应力空心板梁共540片。我标段空心板梁全部采用发酵聚苯乙烯泡沫作为内模填充料,泡沫密度12.5kg/m3(如果密度太轻泡沫也会产生上浮现象),经过计算每米大约增加梁体自重6kg,对桥梁的使用无任何影响。并且施工简便,质量易于控制,从已挖开的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内模的空心板梁内壁看,内壁平整光滑,空心板梁顶板和侧板厚度均能满足设计要求,又因聚苯乙烯泡沫内模自重轻不必取出,施工预制时将空心板端头和板身一次性浇筑成型,改变以前那种用充气胶囊内模时二次封端的现象,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通过对每片梁的顶板取芯效果来看,设计厚度12cm取芯结果为11.5~12.5cm,合格率95%以上,完全满足设计要求。使用聚苯乙烯泡沫作内模,即保证了施工质量,又简化了施工工艺,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其适应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上一篇:试论建筑工程的地质勘察问题 下一篇:日本混凝土桥墩的抗震补强设计与加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