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课外阅读这盏灯

时间:2022-07-08 06:59:57

点亮课外阅读这盏灯

摘 要 孩子的童年是要阅读、要故事、要文学的。仅靠教材是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的,教本之外存在着非常广阔的语言艺术海洋。我们应当点亮课外阅读这盏明灯,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童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 语文 课外阅读 基础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Light on the Lamp of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XIAO Xu

(Anhui Bengbu Daqing Roda Primary School, Bengbu, Anhui 233000)

Abstract Children's childhood needs reading, stories, and literature. Textbook alone is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reading, beyond textbook there is a very broad language arts ocean. We should light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this beacon light, and strive to "make every student have their own life in the world of books ", so as to make students have more colorful childhood.

Key words Chinese;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basic education

1 激发兴趣,使之想读

1.1 推荐书目,有的放矢

教师推荐。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笔者向学生推荐了高年段的书目,其中有经典名著,也有儿童文学,有散文名篇,也有历史故事,让学生分学期有计划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为了让更多优秀的书籍走进学生的生活,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述书中的故事,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教师戛然而止:“欲知后事如何,请自读原文。”这样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有关读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激起了兴趣,主动进行阅读。

学生互荐。利用阅读课让学生谈谈自己最近读的什么书及喜欢的原因,他们以孩子的口吻绘声绘色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或是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故事中的精彩片断,相信一定给其他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吸引大家也去读同样的书,这样既达到了资源共享,也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

1.2 以课文为载体,拓展课外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拓展延伸,为课外阅读埋下伏笔,激起读书兴趣。引导学生预习时查找有关作者或是时代背景的相关资料,如教学古诗可以让学生阅读有关李白、杜甫等诗人的介绍;课文是节选的,到课外阅读整本的书,如教学《草船借箭》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等;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如教学《忆读书》,引导学生阅读冰心的《寄小读者》《繁星》等这些方法,都巧用了教材这个“例子”,有机地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扩大了课外阅读量。

1.3 创设阅读氛围

在充满乐趣的阅读氛围中,学生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去。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比如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学生的读书体会、摘录的精彩片段,带头为图书角捐书,师生交流读书体会,号召家长把书当作生日礼物送给学生等,使学生愿意和书交朋友。每周两节课的大阅读课,教室里飘荡着舒缓优雅的背景音乐,教师和学生都徜徉在书海中。这时学生的心态处于舒展的状态,阅读兴趣陡增,效果也最佳。

2 指导方法,教之会读

(1)精读。就是细致地读,不仅要了解作品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还应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蕴涵的深刻哲理,在读中体会文字的美,在读中感悟、理解,这样才能让经典的作品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一篇好文章、一本好书,我还提倡学生反复读,过一段时间再读,这样对于经典的作品学生会有更深的感受。(2)略读。对于书籍的内容只要求了解,在阅读中,对某些难点,只要不影响对整体的把握,可以大体掌握,不要求深入地读。(3)浏览。对自己感兴趣的书,先看书的各方面的介绍,阅读内容提要、前言或后记、目录,然后从头到尾地浏览,做到从全局上把握读物的主要内容。(4)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将书中关键的或特别优美的词、句、段进行圈点勾画,随读随写,手脑并用以加深印象。学生准备摘抄本,自己设计名字,如《采蜜集》《百花园》等,阅读时摘抄佳句好词,对写作大有益处。

3 展示交流,令之爱读

在课外阅读的指导过程中,读书交流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师生共读一本书的基础上,就设计的话题展开讨论与交流,是读书交流会常见的形式。如读了《追踪小绿人》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认为保尔・柯察金是一个怎样的人?读了《海底两万里》,在以“最神奇的海底远游”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中,许多学生惊叹于扣人心弦、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教师也参与其中,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交流会的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同学们纷纷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老师进行交流探讨。

交流会的话题也可以围绕作者展开,就是在推荐学生阅读某一作家的系列作品后,对这位作家的题材选择、语言风格等方面有侧重地了解与评析。如以“走进冰心”“我喜欢的作家”“我了解的郑渊洁”等为话题进行交流研讨,促走进课外读物,去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作家。

对于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制作读书卡片、读书笔记、读书手抄报等方法。利用读书交流会的时间,让学生分组欣赏这些读书成果,再将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作品推荐给全班同学。在欣赏时,学生还可以一边展示作品,一边介绍自己的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经验。

4 活动激励,促之常读

(1)举行各种竞赛。如读《三国演义》后,举行“三国成语知多少”闯关;读《上下五千年》后举行知识竞赛;读《淘气包马小跳》后,举行“可爱的马小跳”讲故事比赛等,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使他们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轻松走进书籍。针对孩子们好胜的心理特点,还可以开展辩论的形式。如进行“小学生开卷利大还是弊大?” “在赤壁之战中曹操该不该输?”等辩论赛都诱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潮,拓展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带来的快乐。

(2)以表演促阅读。学生也可以根据书籍的内容,朗诵其中的精彩片断、讲述动人的故事、表演有趣的课本剧等。通过情景再现,以演促读,调动学生自读文章的兴趣。如每学期举行一次课本剧表演,以小组为单位将课外阅读中感兴趣的内容写成剧本,分配表演的角色、准备道具、排练故事情景等,虽然孩子的表演很稚嫩,但毕竟是孩子们自己对书的理解,从中体会读书的乐趣。

(3)背诵经典的片断或是文章。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阶段,总要让人类经典的文字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痕迹。于是鼓励学生大量背诵,从古诗词到儿童诗,从精美散文到经典段落,都让他们不间断的记诵。用经典为他们构筑一个温馨、实在的成长环境,让圣贤伴他们走过一段美好的童年时光。

(4)颁发“快乐阅读卡”,评选“读书小明星”。每当学生读完了一本书,撰写了一篇读书笔记,或是背诵了一篇佳作,给学生颁发一张七彩“阅读卡”,当学生阅读或是背诵达到了老师规定的篇目,送给学生一本好书,在扉页上写上美好的祝愿或是读书名言,都让学生如获至宝,喜不自禁。根据一学期阅读卡的数量、读书笔记的展示等开展评选“读书小明星”“书香少年”,使学生感受到读书带给他们成长的乐趣。

上一篇:关于高中化学实验课程创新方案的研究 下一篇:初中思想品德课之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