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的设疑探究

时间:2022-07-08 06:00:06

生物教学的设疑探究

在新的课改形式下,生物教学中的探究更突显重要。这样更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激发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下面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为例,简单说明一下生物教学中的探究问题。

1.导入探究

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在生物界中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现象,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究竟谁在遗传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请同学们自己来讨论探究这一问题。

2.过程探究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这一部分,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思维轨迹,分析每一步实验说明什么问题,应该说前三个实验说明的问题很简单,对于学生来讲没有什么新意,也吊不起学生的探索兴趣。关键是第四步,将无毒性的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注封到小白鼠体内,引起小鼠的死亡,并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得到S型细菌且可以稳定遗传,这一点足以引起学生的震惊。此时设疑:同学们,如果你是当时的科学家,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结果?经过学生的讨论后可以得出结论。给出结论后我们可以继续设疑:同学们,如果你要继续完成本实验,并要找到这个“转化因子”,你的实验设计思路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后又可以得到正确的思路,原来艾弗里和他的同事就是这样进行后续实验的,让学生的思维过程与科学家的思维过程达到无比精确的吻合,无形中让学生兴奋不已。给出实验过程,学生此时就会明白,“转化因子”是DNA,实际上只有加入DNA, R型细菌才能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DNA的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大。结论:“转化因子”是DNA, DNA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有了第一个实验的铺垫,本实验的设计思路就容易得出了。此时设疑:噬菌体是一种病毒,体积非常小,实验时怎样进行同位素的标记?第二个设疑:为什么选择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DNA作标记?用14C和18O等同位素,行吗? 讲解时还有第三个设疑:子代噬菌体的形成,原材料由谁提供?实验现象时进行第五个设疑:为什么放射性比较集中在试管的上部或下部?第六个设疑:在试管的上部或下部放射性比较集中,说明其它部位还有放射性,这又是为什么? 通过这一连串的问题就会极大的引起学生对问题一探究竟想法,从而使问题的解决都在学生的探讨之中进行。最后得出本实验的结论:噬菌体的复制过程中DNA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

(3)烟草花叶病毒的侵染实验 这更是一道探究性实验, 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烟草叶,但两者致病病斑不同,此时给出实验展示,接下来就是设疑:三个实验结果,各说明什么问题?整个实验说明什么? 最后给出正确结论: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整个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记忆都非常深刻,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也是知识的受体,充分体现了探究学习在教学中起到的良好作用。这也符合新课改中提到的探索体会要求。

上一篇:定向运动的体育文化特征分析 下一篇:我国北方冬季高尔夫俱乐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