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新课程理念,构建参与式课堂

时间:2022-07-08 05:45:20

引领新课程理念,构建参与式课堂

摘要: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利用文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阅读教学,使教师的“教”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这无疑是对语文教师的又一次“挑战”。

关键词:平等参与 ; 多向交流;反馈矫正;教学相长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听中学”和“看中学”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则提倡“做中学”。在诸多创新的教学模式冲激的今天,教育实践者把“做中学”拓展到认识领域,拓展到智能学习领域,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到“想中学”、“读中学”、“聊中学”等等。那么,怎样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利用文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阅读教学,使教师的“教”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这无疑是对语文教师的又一次“挑战”。对此,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平等参与,凸现学生的自主能力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际必然是双向或多向的,而不是单向的,语文阅读教学亦是如此。新课改提倡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意味着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方式,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我首先根据文本(一篇课文或单元内容)特色,结合学生现状,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按照掌握的程度进行分类,制定学习目标,其目标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整合,展示后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及应该达到的目的。阅读教学的学习目标,可根据情况调整在课前预习时就展示给学生,督促学生重视预习环节。

其次,在课堂上,导入新课之后就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情况。这一环节,我觉得可以采取小组交流的形式检查,也可以通过个体发言、相互补充等形式完成。具体操作中,我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情境和氛围,引导学生对预习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大胆质疑,各抒己见。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的自学情况都做以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具针对性地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如果学生暴露出超出学习目标的问题,我就注意运用发展性评价让学生自主感悟、比较、体验,必要时可以适当调整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实践证明,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也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掌握了阅读教学的第一步。

二、多向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明确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通过对预习情况的检查,我发现学生对常识、字词等基础知识已自主解决,存在的问题都是涉及文本内容的有一定思维度的问题。这时,我再根据本节课设置的学习任务,遵循启发式原则,将传统的讨论法融入参与式学习之中,采用同座合作、就近组合学习小组等不同形式,鼓励学生调动自身的潜力,指导学生以积极的情绪融入参与式学习之中。这一环节的实施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教师对参与式活动要进行合理安排和合理引导,组织不当则会弱化参与效果,淡化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其次,教师精心设计合作探究的问题,这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我的做法是: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而设计难度适宜的探究性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有一定的层次,能够全面训练且有针对性。

实践证明:自主学习是基础,合作学习是过程,探究学习则是新学习方式的归宿。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就是要有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我们要根据文本特色和学习需求,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并组织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情景,使之真正体会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逐渐培养其合作精神,以个体的发展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反馈矫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新课程倡导“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一教育理念,并不意味着是要求我们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我是这样理解并具体操作的: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我们要做好“向导”、“路标”,起到“引路”、“桥梁”的作用,为学生在探究、讨论、答疑中当“顾问”和“参谋”,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最大的拓展。

针对阅读教学中要采取质疑和释疑来促进理解文本的有效策略,我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判断,绝不画地为牢;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大胆阐述个人的观点,绝不越俎代庖。对于一些倾向性较强、看法各异的问题,我就根据学习任务采取集体讨论的传统形式以达成共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异向思维,强化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有效策略。

由此看来,我们要清楚提示、参与、强化是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三个主要因素。在教学实践中,只要不断反思、仔细琢磨其间的关系,科学的管理和指导活动环节,就能促进参与式课堂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新课改实验才会走向健康之路!

四、教学相长,挖掘学生的实践潜能

“教学相长”是我国传统教育理论的一个老概念,新课改理念使它又焕发出新的光彩。从以上实践中可以看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参与提高了阅读效率,实践了激活原有知识的阅读策略。这无形中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承认自身的劣势。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学生群体,他们具有巨大的潜能,或许会超过自己。对此我深有感触:如果能让学生体会到参与学习的乐趣,不仅会对自己已有的经验重新评价,而且潜意识中从别人那里获得启示和灵感,在合作交流中就会生成新的知识和经验,实现自我超越。同时,参与式学习让我们发现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给了我们向学生学习,为自己“充电”的机会,使我们和学生一起在探究学习中品尝到成功的乐趣,构建了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

总之,在课改实践中,如何运用新课程理念改革阅读教学,怎样利用参与式课堂优化阅读教学,都是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问题,这需要付出艰辛而持久的努力。我相信: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新的教学模式的普遍应用,一种集中广大语文教师智慧之光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阅读教学方法体系一定会应运而生!

上一篇:创设美好课堂情境 培养高素质人才 下一篇:浅析农村学校校本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