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委办小城镇发展改革方案

时间:2022-07-07 07:11:14

镇委办小城镇发展改革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快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战略部署,按照发综改号文开展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有关要求,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为全面提升我镇的综合承载力,加快推进经济高效、文化繁荣、社会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制定我镇的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方案如下:

一、镇基本情况

镇地处市最南端,位于交界处,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首批重点中心镇。省道路、路,高速、高速四条交通干道在交汇,处于市半小时经济圈内。先后荣获“省中心镇”、“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省文明镇”、“全国重点小城镇”、“全国千强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文明镇”等荣誉称号。

全镇镇域总面积109.41平方公里,辖52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本镇人口6.18万人,流动人口2万人;建成区面积达6.4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3.21万人。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96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63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938元。

二、发展改革现状

(一)镇农业基础稳固,盛产小麦、玉米、花生、大姜、菠菜、土豆、大白菜、西红柿、黄瓜等,年种植蔬菜面积8万多亩,产量达2亿公斤,“牌”蔬菜远销国内外。大姜不仅面积大、产量高,而且质量好,耐贮存;味道辣中带香,可炒食、生食或作佐料,宜于加工成糖姜、姜汁、姜干等产品。年,镇被确定为市万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和市重点农业示范区,在等村庄建成无公害蔬菜示范园,共建成冬暖式大棚1000多个、春暖式大棚4000多个、小拱棚10000多个,先后引进五彩椒、珍珠西红柿、水果黄瓜、水果萝卜等新品种,不仅确保了当地居民能够一年四季享用质优味美的果菜,还畅销全国各地及日本、韩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现代养殖业引领潮流,生态养殖、牛业繁育等带动了区域生态养殖业的大发展。

(二)镇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实行工业兴镇战略。立足资源和产业优势,坚持引进和培育一批工业企业,大力培植骨干企业,大工业格局初具规模。目前,全镇拥有工业企业260多家,仅规模以上的就达80多家,形成了以电子家电、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机械加工为主的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

(三)镇第三产业发达,城镇基础配套设施完善。镇内拥有年交易额达亿元以上的市场两处,分别为集贸市场和蔬菜批发市场,另有专业的钢材市场、家具市场、建材装饰材料市场多处,吸引了更多业主前来投资,使镇成为地区重要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四)镇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正逐步向“现代化、生态型、园林式”的小城镇迈进。因地制宜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积极实施河道整治、道路硬化、环境绿化、美化等系列工程,优化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重点、以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收和社会稳定为目标,以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建设为保障,全面推进全镇工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驻地城镇化和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步伐。

(五)镇投入加大、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1、优化环境布局,完善服务功能。2、改善供水条件,提供便捷服务。3、投资兴建了新世纪花园住宅小区、鑫福嘉园住宅小区和新家园住宅小区,三个小区总用地面积116亩,总建筑面积9.3万平方米。可容纳800户居民入驻。4、开通环镇公交,方便群众出行。5、搞好污水处理,造福子孙后代。6、垃圾集中处置,实现全面覆盖。

三、发展改革试点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面推进“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以产业发展为依托,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积极探索推进小城镇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坚持规划高起点、高标准,放眼长远,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区位特点和资源条件,搞好规划布局。二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培育和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既要创新发展模式,又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以人为本、促进和谐。把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的立足点,切实关注和改善民生,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四是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把改革创新作为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根本动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政府管理体制,努力消除发展的体制障碍和机制问题,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走出一条大胆探索创新的发展路子。

(三)发展目标。力争在发展改革试点的5年内,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到2015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466250万元以上,地方财政收入138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7万元。中心镇区建成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以上,城镇人口达到7.59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5%以上。科、教、文、卫、医、保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事业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成为产业发达、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成为连接城市、辐射农村的重要公共服务平台。

四、发展改革试点的主要任务

围绕上述原则目标,抓住承担国家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的良好机遇,遵循“全面推进,按规实施,重点突破,注重特色”的原则,

加快推进以下五个方面的改革:

(一)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增强协调发展能力。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要求,切实转变镇政府职能,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把镇政府职能逐步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和社会环境,提高城镇管理水平。

1、除国家实行垂直管理或其它有特别规定的部门外,其他市、县一级派驻机构,由镇在编制范围内自主管理副科以下干部。合理设置机构,凡属条条管理的政府派驻机构,相应扩大其管理权限。

2、争取上级制定出台支持政策,赋予镇县级经济管理权限。一是赋予审批权限,对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建设、城镇建设、环境保护、房屋交易的审批、核准、备案等,享有县级投资主管部门的相应权限(特种行业除外)。审批后,到市有关部门备案。审批权限在市级以上的,市和市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支持和帮助。二是赋予属地管理权限。对非垂直部门实行属地管理,直接领导、直接任命,具有县市级部门同等职能、权限,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其所属人员工资、办公经费由镇财政列支。对垂直部门,实行镇协管制,根据需要在镇设立相关职能分局(需要上级部门审批的,按规定履行报批程序),并适当扩大其职权。三是赋予一定的执法权限,在镇域范围内综合执法。

(二)改革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建立适合小城镇特色的新型城镇财政管理体制,理顺市、镇两级财政关系。一是扩大镇级财权,开展财税分成试点,提高试点镇留成比例;二是原由市有关部门收取的资源费、管理费、规费和手续费等,争取由镇收取、管理和使用。三是争取市、市两级政府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镇水、电、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以项目代资金或以奖代补,给予重点扶持。

(三)改革完善集约用地机制,增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能力。一是认真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法,创新中心镇建设用地制度。试点期间,积极参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通过拆旧建新项目,争取城镇建设用地周转指标,重点满足基础设施、公用设施项目的需要;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经营性土地指标用于出让,土地出让金除按有关政策规定必须扣除的外,返还并用于镇建设,弥补小城镇建设资金需求。二是以项目为牵引,科学合理进行招商引资,发展建设项目优先列入市、市重点建设项目,争取获得较多的农用地转建设用地分配指标。三是通过村庄改造、迁村并点、土地整理、开发利用荒地和废弃地等挖潜方式,集中利用和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四)改革投融资体制,增强小城镇建设和管理能力。镇建成区所有建筑一律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严格按小城镇既定的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改变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单一投资体制,运用市场机制,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社会团体和民间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体制。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社会自然人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拓宽城镇建设融资渠道,减少政府管理成本,提高政府投入效益,多方筹集发展资金,全力推动我镇小城镇快速健康发展。

(五)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增强服务民生能力。适时调整中小学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规模和水平,继续规范中学、小学等11处小学、和中心幼儿园等学校的办学管理机制,科学合理布局,进一步完善九年制义务教育网络。进一步发挥成教中心作用,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提高劳动者从业素质,构建“面向企业、面向农业”等形式的终身职业教育体系。

五、发展改革试点的保障措施

根据发展改革试点要求,镇发展改革试点分为三个阶段:年为启动阶段,包括成立组织、制定方案、申报备案、宣传发动;年为组织实施阶段,各项试点项目全面运行,整体推进,并取得明显成效;年为巩固发展阶段,包括总结经验、巩固成果、针对重点重点突破,实现既定的发展改革目标。主要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一)以规划为龙头,切实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规划对指导作用,在规划理念、规划体系、规划内容、规划方法上全面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一是合理布局中心镇区发展空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市整体发展规划和镇域内环境资源承载能力,进一步规划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突出义务教育、公共卫生、污水处理、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等重点内容,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的协调和衔接工作,编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和近期发展改革规划。二是整合各类规划资源。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建设、土地利用、能源交通、医院和教育设施等公共设施的建设进行功能区划分,明确居住区、工业区、生态区、开发区等各个区域。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切实体现群众意愿。

(二)以市场为导向,培育特色镇域经济。大力实施工业化,提升特色产业,发展块状经济,培育龙头产业,实施产业带动战略。产业兴,城镇旺。充分发挥我镇电子家电、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汽车配件、饲料加工等产业的支柱作用,积极实施产业带动战略。一是实施区域品牌营销战略,充分发挥海信家电产业园的产业品牌带动作用,放大这一品牌对全镇经济的拉动效应,积极承接国内外知名电子企业集团的转移,吸引更多的龙头企业落户,形成集群优势,争取在自主技术创新方面有新的突破,加大对本土龙头企业的培植建立,提高园区核心竞争力。二是充分利用同三高速、银高速境内设有出入口的优势,进一步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积极引进大项目。努力建成国内外产业转移特别是日韩及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基地,构筑招商引资的新平台,打造平南工业板块的核心区域。

(三)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搭建可持续发展平台。把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作为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繁荣镇村经济的大战略来抓,按照“建绿色,创生态城镇”的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速度发展,精心打造区域载体环境、产业环境、服务环境和人居环境,走独具特色的生机、生态、生财的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路子。通过创建秀水绿树的生态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一诺千金的政策环境、安全安定的社会环境和为外商优质服务的软环境,为快速发展打造坚实的平台。加快新型社区建设,5年内完成30万平方米的新型社区建设,新增城镇人口2.2万人。

(四)培育专业市场,提高三产档次。着重发展商贸流通、仓储、交通运输业,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交通便捷条件,配套建设仓储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推进现代商业经营方式,积极发展各种类型的超市、专卖店、仓储式商场,促进商贸流通现代化。

(五)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休闲经济。依托助水河水质洁净、水量丰富的有利条件,做好水资源利用文章,搞好全民文化健身公园建设。

(六)发展高效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蔬菜的生产、销售成立产业协会,加快产业化经营。依托镇内蔬菜、食品加工企业,以深加工、精加工、高附加值、出口创汇为发展方向,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一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规范镇各中小学的办学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九年制义务教育网络。切实发挥镇文化技术学校作用,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提高劳动者技能,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二是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医疗机构服务水平。积极构建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鼓励社会资源参与发展卫生事业。三是扩大镇公交路线覆盖范围,争取五年内解决村民镇内出行问题。充分发挥村村通油路的优势,采取多种方式,投资村庄之间、村庄与驻地之间公交路线。四是完善农民生活保障制度。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点带面,逐步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加大对优抚对象的帮扶力度。

(八)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化工作。坚持地域相近、规模适度、有利于整合利用公共资源的原则,将几个村庄设定为一个农村社区,在每个社区选择一个中心村建设社区服务中心,承担医疗服务、环境卫生、文教卫生、文体教育、商业服务、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社区治保、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功能。坚持着眼长远、量力而行的原则,对于基础条件好、群众热情高、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的村庄统筹规划,适度扩大规模,建设中心村,有步骤地实施迁村并点;对于位置偏僻、规模较小、发展缓慢的村庄不再审批宅基地,进一步探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处理好小城镇开发建设和保护耕地的关系,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切实保护好耕地,解决好失地农民安置问题。

六、发展改革试点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积极组织,确保发展与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开展。为确保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成立以党委书记任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推进小城镇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村建设中心,具体负责小城镇改革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推动试点规划方案的落实。同时,做好与上级政府及发改部门的协调与衔接,确保试点工作圆满成功。

(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保证试点工作整体推进。在市研究确定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对涉及的发展和改革试点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单位,明确分阶段的目标与任务,强化考核和奖惩措施,努力推动试点工作的开展,使发展改革试点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三)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改革试点圆满成功。重点中心镇改革试点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单位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从全镇和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出发,各尽其责,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上一篇:开发区公厕管理意见 下一篇:王安石变法历史演变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