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日语笔译教学改革的探索

时间:2022-07-07 07:02:14

应用型大学日语笔译教学改革的探索

摘 要 应用型大学是以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能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的大学,它不同于传统的学术性大学。传统的日语笔译教学存在一系列问题,难以满足培养日语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本文在分析应用型大学对日语笔译教学要求及传统日语笔译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若干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 日语笔译 应用型大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进入转型发展期,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加快,要求高等教育能培养出多元化、多类型的本科人才,特别对一线本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这就对应用型本科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为此合肥学院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建成省内有地位、国内有影响的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综合性大学。日语本科专业是合肥学院外国语语言文学系重要的专业,日语笔译课程又在日语本科专业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中日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社会需要更多高水平的日语应用型翻译人才,这就对日语笔译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围绕应用型大学对日语笔译课的要求,分析日语笔译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改革的具体建议。

1 应用型大学下对日语笔译改革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加大,国内诸多高校也开始重视实践性教学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部分大学更是提出要建设应用型大学。应用型大学是相对于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而言的一种新型本科教育,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能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维持工作正常运行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在我国应用型大学的发展还刚刚起步,但社会经济发展必然要求我国应用型大学的发展崛起。

不同教学目的决定不同的教学模式,应用型大学应改变研究型大学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中理论和实践并行。一些学科更要突出实践教学,明确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开展的教学科研也以解决社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推动产业发展为主要目的。

合肥学院是一所以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文学、理学、教育学、艺术学协调发展,具有一定办学规模的城市型综合大学。学院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建成省内有地位、国内有影响的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综合性大学。日语本科专业是合肥学院外国语语言文学系重要的专业,在学院提出建设应用型大学之际,应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把培养应用型日语人才放在首位。作为日语本科专业重要课程的日语笔译也迫切需要进行教学调整。

2 日语笔译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合肥学院日语本科在大三上开设共一学期的笔译课程,每周两个学时。课程可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主要包括直译与意译、顺译与倒译、分切与合并、转换与转移、增译与减译、归化与异化等。实践主要是运用所学理论和日语基本知识将具体语段翻译成汉语。尽管笔译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传统教学方法明确,但目前全国应用型高校中笔译课程的教学却存在以下的问题:

2.1 教学方式单一导致效果不佳

目前日语笔译课程教学方式单一,仍以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练习为主,即填鸭式教学。教师大多还是关注词汇的灌输,花费大量时间逐句逐词讲解,冗长的翻译理论课堂讲授占据了主导地位,学生自主实践的时间较少,教师也习惯布置课后作业练习,因而笔译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而对学生翻译技能,教师和学生都需花费较多的时间在备课、写批作业上,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效果也不如人意,并没有能培养学生真正的日语翻译能力。

2.2 教材单一、教辅资料缺乏导致能力培养不足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指定一本出版物为教材,辅以少量的自选材料,教材单一,没能较好地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源,这样就不能把生动的社会与行业动态呈现给学生,不能增加学生积极性,不能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新设计,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利用等关注不够。少量的教师虽然使用多媒体教室上课,但也仅靠播放PPT 来呈现教学内容。

2.3 教学时间偏短导致教学内容守旧

目前大部分高校日语笔译课程设置在第三学年,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这就导致大部分教师仍遵循传统教学方法,即按照字词句篇章翻译的顺序授课。这种没有具体语境的翻译,无法培养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导致其无法解决实际翻译中遇到的问题。

2.4 教学互动不足导致积极性不高

日语笔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需要学生积极投入其中。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有时虽能与学生互动。但互动偏少,教师也很少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也很少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或合作交流。不能很好地互动,必然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然导致教学效果欠佳。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日语笔译课程教学并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应用型翻译能力的需要,因而课程教学需要改革。

3 日语笔译教学改革探讨

3.1 转变教学理念,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分阶段学习

日语笔译教学要转变理念,要把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教育只是教学生如何学习,学校里不可能教给自己进入社会后所需的全部的东西。日语笔译教学就是使学生在进行教育翻译过程中获取活用翻译技能的知识。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翻译技能,学生就必须通过练习,教师则主要是负责协助学生学习。教师在日语笔译教学中应为学生的学习分几个阶段,按照不同的阶段进行不同的学习,这样学生才能把有限的注意力放在有限的地方,才能够有意识分阶段设定学习目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各阶段应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划分,且前后阶段应搭配一定的练习,新的阶段要进行与学生已学到的知识有很好的结合,各阶段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也要精心设计。

3.2 突破传统,注重教材选择,并与多媒体相结合

教材在外语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对同一门日语笔译,选择不同的教材,能达到不同的效果。因此应用型大学应突破传统大学日语笔译教材,选择适应日语应用型人才发展的需要,并注重丰富新颖。教材选择应以语言有代表性、题材丰富、词汇量大、难度适中为原则,并避免使用缺乏时效性的教材。所选教材应注重翻译例文和练习的质量,例文的范围覆盖面要广,应特别注重与应用型人才相关的新闻、商务应用文、科技文等实用文体。所选教材应包含丰富的词汇,特别是教学大纲以外的常用词汇,包括科学词汇、商务词汇等。教材语言应适应日语专业大三水平,并且具有准确、严谨的特征,部分培养涉外商务日语应用型人才的,语言应注重美感,并适宜本阶段授课对象的语言水平。在教材选择还应注重其与多媒体的结合,多媒体有助于促使传统教材由平面化走向立体化,并可将单纯传授翻译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获取翻译知识的能力。多媒体教材可包括电子教材、网络教材资源库、翻译学术网站链接等。

3.3 注重学生语言基本功的培养,提高中文素养,培养翻译习惯

日语笔译教学应注重学生基本功的培养,这里面包括提高中文素养和培养翻译习惯等。个人的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就成为制约学生翻译能力的瓶颈。只有具备较好的文字功底,才能将译文表达得恰到好处。大部分人翻译水平难以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就在于自己的中文功底。忽视中文修养,已成为日语教学的最主要误区之一。因此日语笔译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中文修养,应积极引导学生提高中文修养。教师可鼓励学生多读名家散文、经典小说,并启发学生将其翻译出来,并让他们了解翻译不是单纯的文字转换,而是以审美的角度转化发现两种语言之美。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靠日语笔译课堂教学提高笔译能力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培养翻译习惯,把练习延伸到课堂之外。学生除可以在有形的教室课堂学习外,更多地可以在生活这一无形的教室中学习,可以边看边听边翻译。教师可以建议学生记日语日记,并几个人一组互相检查译得是否准确等。在学生养成翻译习惯的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培养学生的翻译意识。为达到培养学生翻译意识和翻译习惯的目的,教师还应定期布置一些翻译练习作业。学生一旦建立翻译意识,就会在课堂外加强练习,提高翻译能力,翻译能力的提高又可强化翻译意识,一个良性循环就此形成,日语笔译课程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3.4 尝试分组讨论,增强互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日语笔译课程应尝试分组讨论,增强互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在日语笔译课上可尝试分组讨论式教学法,有利于日语笔译教学的改革以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分组讨论式教学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增加了互动性,它将二维互动升华为多维互动;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另外其符合平等的师生观和学习评价观,有助于建立和谐、民主、自由的师生关系,形成充满竞争、合作愉快相融合的课堂氛围。分组讨论式教学法可以是小组为单位完成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了作业,大家既可以互相督促也能够商量。小组各成员分别承担一部分内容,难以理解、有分歧部分可放在课堂上,全体学生和教师一起解决,这有益于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4 结语

随着应用型大学的建设,对日语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语笔译课程在日语专业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学工作者应勇于突破常规教学模式,尝试改革,运用各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达到培养出日语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当然日语笔译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只有靠全体日语教育者进一步探索和改革,笔译课程教学才能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笔译能力,最终形成一套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笔译课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 任文硕.讨论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及运用[J].教学与管理,2001(17):62.

[3] 陈葵阳.从建构主义观点谈翻译课堂教学[J].中国翻译,2005(6) .

[4] 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 张悦,崔继华.高等院校日语笔译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

上一篇:民办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下一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