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如何做好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

时间:2022-07-07 04:37:54

解析如何做好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

[摘 要] 大气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领域的关键部分,其浓度范围和随机变化往往因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而表现出更宽更明显的状态,即大气环境监测的空间性和实践性相当强,同时大气环境监测受到空间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相当大。由此可见,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任重道远。研究证实,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工作直接关乎到监测数据的精密性、准确性、可比性以及监测数据的法律性和权威性。基于此,本文结合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涵义,简述了大气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现状,探讨了如何开展好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工作。

[关键词] 大气环境监测;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

【中图分类号】 X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7-196-2

自然环境是由空气、水、生物、土壤组合而成的自然世界,是人类生存的客观世界,但人类为了获取更多更好的生存条件,其利用各种方式不断地改造这个客观世界。在这个改造过程中,自然环境不断受到破坏,其中尤其严重的就是环境污染,如大气环境污染。大气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必要条件,大气环境监测,就是通过监测数据掌握大气环境质量,由此提出保护环境和改良环境的措施。基于此,人们对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的重视度也越来越大,其中如何开展好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工作已成为了现今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一、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涵义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由于大气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的具体方面,则对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内涵的探讨可从某一侧面反映出大气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内涵。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目的是为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室管理的科学性提供一种可靠且有效的方法和措施。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包括确保环境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所有管理措施和管理活动等,其具体表现为编制监测计划、明确监测工作的质量要求、确定分析测量系统等。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很强,其中监测数据是监测工作的直接产品和最终产品,集中体现了环境的质量。一般而言,环境监测数据必须达到“五性”包括精密性、代表性、可比性、准确性、完整性。监测数据的精密性和准确性可以通过实验室质控来评价。监测数据的完整性是指实际监测的数据量和监测计划比较,而就损失的数据而言,其产生的原因必须被准确找出,以此为改进采样计划提供事实依据。数据的代表性是指采取的样品可以代表整个监测项目范围的污染源空间以及时间的分布情况。数据的可比性是指采用规定的分析方法测定的几组数据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总体而言,监测数据的精密性和准确性往往由实验室监测方面体现出来;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和代表性往往由现场调查、样品采集、样品处理等全过程体现出来;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往往由监测全过程综合反映出来。

二、大气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现状分析

我国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得益于国家环保部的监督和指导而越来越规范化,其中国家环保部为了深化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而陆续出台了各种环境检测标准和管理规范,例如《环境大气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等。上述规程统一了大气环境监测的方法和制度,体现了环境监测的严肃性和科学性。近年来,国家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其具体体现在《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管理规定》和《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证管理规定》等制度的颁布,由此规范了环境监测方法和环境监测人员管理。然而,我国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量难以保证、监测网络不够完善等。

(一)量难以保证

研究证实,现场的随机因素是引起监测数据不确定度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样品的监测结果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采样过程和环境监测环节。然而,现阶段我国环境监测工作采样过程长期被边缘化,进而导致采样人员专业知识不足、采样设备陈旧、采样难度大等,进而大幅度削弱了污染源监测质量的控制力度。此外,现今现场人员采样过程往往直接略掉有关材料的查询和企业生产情况的核查,进而导致采集样品始终处于失真状态。例如工业废气的采集,随机采样时间通常仅有几分钟~十几分钟,由此产生的结果仅能反映某一瞬间的情况。

(二)监测网络不够完善

现阶段,我国环境监测网络尚未建设完善,以至于重叠监测和数据浪费问题普遍存在。针对这一问题,国家环保部门尤为关注,甚至在新出台的政策法规中一再强调完善环境监测网络的必要性。由此可见,深入完善环境监测网络的必要性。

三、如何开展好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工作

综上可知,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就是对整个环境监测全过程予以全面而系统地管理,其中一切确保环境监测结果可靠性的措施或活动皆为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具体体现。其次,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旨在对各监测环节的质量予以有效控制,其主要由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和实验室室外质量控制组合而成。针对大气环境监测过程,其质量控制大致体现在采样环节、样品分析与数据处理环节、报告审核环节等。因此,本章节主要从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现场采样的质量监督、质量保证制度的健全、实验室认可制度的实施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进一步深化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工作。

(一)建立健全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健全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体系是确保采集样品的代表性、测量数据的完整性、分析数据的精密性和准确性、数据综合分析评价的可比性和可观性的必然要求。研究证实,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对质量保证工作发挥推动作用和导向作用,其中各级监测站皆应以质量保证体系为工作准则。

(二)强化现场采样的质量监督力度

研究证实,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对环境质量状况的评估具有直接性的作用。由此可见,必须高度重视环境监测工作方面环境样品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即采集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针对如何提高现场采样的质量监督力度,本文主要从如下方面予以阐述:

首先,以现场调查为基础,对有关资料予以核实,并根据具体情况明确采样点位、采样断面、采样频次、采样周期,以此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采样方案,进而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代表性。针对工业污染源,务必要根据某一标准把污染源划分为一般污染源、次重点污染源、重点污染源三大类,其中重点污染地区、重点污染源、重点污染行业,其对应的采样频次应更高,而次重点污染源次之。与此同时,对样品盛放容器、采样设备、保存条件、现场加标样品的频率和数目、样品容器的标识等的控制力度应到位。针对大规模的检测任务,各个监测单位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监测人员的质量意识和业务水平。还应安排质量监督员,就各平行样品予以密码加标或密码编码处理,定期安排监测人员进行密码样和平行样的分析工作。

(三)推动实验室认可制度

所谓实验室认可,它是指“权威机构对实验室有能力进行规定类型的检测或校准所给予的一种正式承认”。研究证实,基于实验室认可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为质量保证提供体系认证。基于实验室认可的质量监督网要求就存在质量问题的科室安排一定数量的质量监督员,其主要对该部门有关监测工作予以监督,其中各质量监督员必须对质量负责人负责。针对质量监督员的任务,其主要负责查找出该科室监测工作方面存在的不合理处,并根据权限范围予以适当纠正。如果存在的问题不在自身权限范围内,其必须及时告知质量负责人,此时由质量负责人带头开展纠错工作,以此规范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工作。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环境的破坏程度和破坏范围越来越大,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纷纷致力于环境监测,并从制度上规范环境监测,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工作。然而,我国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现状并不乐观,其存在的问题尤其突出。本文以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工作为研究对象,以我国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存在的问题为基础,从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现场采样的质量监督、质量保证制度的健全、实验室认可制度的实施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期进一步深化我国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工作。

参考文献:

[1]芦胜华.如何做好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J].江西化工,2011.

[2]钱冠磊,王琳.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主要影响因素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34).

[3]张玉琴,付盈春.环境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J]. 辽宁化工,2013,(03).

[4]卢华,王薪寓.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思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1:5.

[5]周弛,刘波,任越,高伟.浅谈美国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J].中国环境监测,2010,(03).

[6]周梦玲,文建辉.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在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04).

[7]董伟玲.浅析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问题及对策[A].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六届三次常务理事会暨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提升清洁生产审核能力和质量研讨会论文集[C].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2012:3.

作者简介:张云(1973-),男,汉族,山东金乡人,兰州石化公司环境监测与管理部环境监测站,研究方向:环境监测与管理。

上一篇:试论东蒙古民间说书(乌力格尔)艺人 下一篇:高校朝鲜族化学学困生成因及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