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论坛的吉光片羽

时间:2022-07-07 04:33:37

教育云、云教育其实是三个关键词,一是云,二是教育,三是人。云是一个资源、一个工具,但是这个云要为教育服务,我们寻求教育云服务云教育,因此必须回归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真,这两者之间是互相适应的,是互相促进的,是互动的。无论是云还是教育都不能忘了人。哲学家康德早就讲过:人永远是目的,人不是工具,不是手段,无论是云还是教育都是为了人。比如教师的发展,教师积极性的提高,尤其学生的发展,学生成为有技术的、有现代视野的公民,云教育、教育云为我们的公民素养又注入了新的内涵。

(成尚荣)

现在,很多学生经常讲,有不懂的就去找“百老爷”――百度。实际上,信息化、数字化早就已经到来了,而且它已经在改变着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必须迎合数字时代的到来,改变我们职教固有的、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以应对信息化时代给我们的学校、教师,包括学校建设、管理过程当中(带来的)方方面面的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办学过程中把学生培养成符合时展、符合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徐健锐)

观念问题很重要。在现代社会,我们不要过于依赖某种纯技术。技术毕竟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掌握在谁的手里面,你怎么去把握它,怎么去使用它。真正要去改变的是我们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这是中国教育的出路所在。(王亮伟)

数字化学习的本质一定是学习,而这种学习与数字化之前的学习有几个非常大的不一样。它是一种新的文化,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文化。为了能够实现这种新文化的转变,我们需要新的学习观念、理念,新的学习环境,所以才需要教育云、云教育。除了教育云之外,我们还需要新的学习工具和资源。最后,我们的落脚点是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可能只有沿着这个思路,我们才能够探索出既符合数字时代的文化精神和时代精神,又符合我们90后数字土著需求的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

(梁林梅)

数字化教学给了我们一种启示,那就是我们的教育不在于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的状态。这种状态是什么呢?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谈论数字化其实就是在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谭 明)

(信息化建设)从学校自身层面来说,关键的是意识。因为人决定一切,不只是老师的意识,更在管理层面的意识。然后,由管理层面、教师层面最终反映到学生层面,这是一个逐层推进的过程。只有在意识上真正重视了信息化对职业教育的改变,并把它内化为我们的信念,外化为行动,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

(徐健锐)

云教育是好,它给我们带来了变革,但是,它并不至于把教育的本质改变了,真正称之为一场革命还远远达不到。教育之所以需要老师和学生之间互动,是因为知识的传递完全是在情境之中进行的,如果离开了互动,是很麻烦的。比如,职业教育最初就是学徒制,师徒之间那种默契,不仅是显性的,还有许多是难以言传的缄默的知识,一种经验的积累。学习绝不是说简单地把知识体系或者是应用体系的东西拿来就可以了,它一定是有情感的。(谭 明)

职业教育的产品应该是我们的服务,学生应该是我们的客户。既然学生是我们的客户,我们就要知道,客户对我们产品的体验是什么。我们服务的载体主要是课程,是广义的课程,是学习的内容,学习的进程,学习的环境。那么,在数字化的时代里,我们怎样开发、消费具有数字文化的课程是至关重要的。(王寒里)

任凭各种理念、观念满天飞,我们一定要紧紧把握住教育的本原在哪里。教育的本原,固然是要为经济社会服务,但是经济社会最终是为人的发展服务,人需要知识和技能,但是还包括智慧、生活,包括人际沟通等公民最起码的素质。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要被任何经济方式、任何工具模式的变化遮蔽了自己的眼睛。否则,将迷失方向。(王亮伟)

(杜兵堂、实习生吕兴祥对本专题亦有贡献)

上一篇:“教育”与“云”的“什么”和“为什么” 下一篇:在情境中进行英语词汇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