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导学案制,打造高效课堂

时间:2022-07-07 04:12:57

推行导学案制,打造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此新课程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提了出来。而江苏省教育改革的深入、强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五严”规定的出台,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利契机。学生的集体上课时间少了,自主学习时间多了,怎样实行“减负增效”,保证或者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我校在学习山东、苏北地区多所学校“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的教学理念和做法,结合我校的自身特点,提出并实施了“推行导学案制、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掀起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下面,结合我们的研究和实践,谈一谈导学案的设计与应用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为应对课时减少、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增加,将教学重心前移、以导促学、先学后教,通过教师的“导”来引导学生先行尝试,教师再根据学生尝试的结果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的“导学”方案。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将学生学习的重心前移至课前。教师从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与尝试中获得反馈,然后进行二次备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尝试已经掌握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不讲或少讲,教师在课堂要重点讲解和点拨的是学生在反馈中所暴露出的问题、疑难或困惑。通过这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模式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目的。

二、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教学设计,关注课前、课堂、课后学习的前后、内外联系。我们综合考虑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学情,确定的导学案内容栏目有:学习目标、学法指导、背景材料、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我的疑惑、体系构建、反馈练习。

1.学习目标。教师在研究学生、研究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说明、研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提出学生在学习中应达到的要求,目标的设置应明确具体、简洁明了。

2.学法指导。这是导学案的灵魂,主要包括知识的学习方法指导、问题的思考角度及处理策略指导等。学法指导应具体、可行,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3.背景材料。在学案上提供相关的背景材料,如概念解读、名家语录、历史情境等,这不仅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还能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

4.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内容的设计是核心所在,设计的主要意图是通过学生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知识,自主学会课程标准要求中的基础性知识,达到课程标准要求中的基本技能。在自主学习内容的设置中,以独立思考问题的形式促使学生进行深度思维。

5.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小组形式,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对有难度的知识点进行讨论,通过“生生互动”“组组互动”,从而达到“兵教兵”“兵帮兵”“兵学兵”的高效互动学习效果。

6.我的疑惑。此栏目设计是让学生把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后,仍然不懂的、有疑惑的问题记录下来,便于教师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讲解。

7.体系构建。包括教材体系、单元知识结构和课时知识网络等。可通过课前学生的自主探究、课堂上老师的点拨等方式由师生共同完成对本节知识体系的构建。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宏观把握,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8.反馈练习。既要有针对学生预习效果的练习,也要有一定量的当堂训练和课后思考。题目设置要围绕课程标准和教学重点、难点,有一定的梯度,难易适中。

传统教学过程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课中”和“课后”,而在“导学案”中,教学过程的重点变更为“课前”和“课中”,教学的重心前移。这样做的好处,一是能彻底改变“灌输”式的陈旧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学习和探究能力;二是能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自行将部分问题解决,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三是能大幅度提高课堂的教学针对性和教学效率,学生在预习导学中已经掌握的可以不讲或少讲,教师要跟学生一起探究的只是学生在预习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最后,由于学生在课前已经将大部分的知识掌握,在课中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究解决了预习中遗留下来的疑难问题,学生又从当堂训练中掌握了利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能力,因此在课后根本不需要布置大量的习题,从而可以真正地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以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三、导学案的使用流程

导学案的总体思路是:以学案为载体,学案与教材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每个导学案都要经过以下步骤生成和使用:

1.集体备课,预设学案。由备课组在每周集体备课的时间,对下周教学内容进行“一次备课”,协商、讨论、编写下周要用的导学案。

2.自主预习,小组互助。导学案提前2~3天下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主预习、小组讨论、填写。

3.批阅检查,二次备课。上课前一天,任课教师将导学案收起来,批阅、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掌握真实学情,进行“二次备课”,把握授课重点,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可选择几份做得好的导学案到课堂上展示交流,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精讲点拨,解难释疑。在学生自学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课堂上教师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就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和暴露出的问题、疑难或困惑进行讲解。教师的精讲要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要有启发性,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达标训练,补偿矫正。教师应设计一定的达标练习,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这是导学案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及时发现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便于指正和做出正确的评价。

6.巩固总结,反思领悟。指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可提示学生:想一想,本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主要探究了哪些问题?通过本课学习得到哪些启示,还有哪些疑问?可将启示、疑问在学案上写下来,或者当堂交流,或者在课后请教老师、咨询同学。长期坚持这样做,能够逐步引领学生形成反思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导学案的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载体,是学生自主学习和老师精讲点拨的依据。导学案编写的质量如何、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要在导学案编写上下工夫。学生要“减负”,而教师要“增负”。备课组的各位老师要凝心聚力、发扬集体智慧,学校也应建立相关制度来“保驾护航”。

2.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达到“自律”,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高涨的热情去自学、去思考、去讨论、去总结。指导学生在预习中首先要确定学习目标,然后按目标要求展开探究自学,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基本知识和完成基本训练。预习完,学生还要登记好还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师一定要严格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杜绝不预习和对预习敷衍了事的现象。如果保证不了良好的预习效果,可以把预习先放在课堂上进行。一段时间后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后再放手让学生课后自主预习。

3.教师对导学案的批阅、检查也是重要一环。教师要适时将导学案收起,仔细批改,及时发现导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小组讨论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只有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掌握真实学情,进行“二次备课”,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有针对性的精讲。

4.学习小组的组建。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有效地开展小组的合作探究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我校每班成立了5~6个研究性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组长、有公约、有目标、有导师,通过“生生互动”“组组互动”,从而达到“兵教兵”“兵帮兵”“兵学兵”的高效互动学习效果。

虽然学生对导学案教学还没有完全适应,存在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预习环节落实不到位、预习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而教师方面也有“导学案”的编写不够完善,在导学、学法指导方面还不够科学,课堂放不开等问题。但在当前“减负增效”的新形势下,导学案的价值不容忽视,它可以催生教师的主体意识与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信在不断实践与反思的过程中,导学案的功能会得到加强和完善。

(作者单位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上一篇: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下一篇: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