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连加法”

时间:2022-07-07 04:06:34

班级管理“连加法”

摘 要: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统帅”,对班级的管理及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只有把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为全体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有利于班级发展壮大,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文章作者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总结了一套管理方法,把它称之为班级管理“连加法”。

关键词: 班级管理 班主任 班级文化 领导艺术

班级建设先从管理入手,一个班级,要想有一流的实力、一流的团队精神、一流的班级凝聚力,必须依靠一流的学生。而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高质量高效率的管理,班级起始于管理,高效的管理可以使薄弱的班级变得强大,可以让实力强大的班级变得更为强大。有作为的班主任要想改变班级的现状,让班级快速健康地成长起来,变为优秀的班级,那就应该从班级管理开始。我在长期的班级管理实践过程中总结了一套管理方法,把它称之为班级管理“连加法”。

一、天时+地利+人和

一流的班级管理是各种条件巧妙的结合体,离不开天时、地利和人和。作为高明的班级管理者,必须重视的是,将天时、地利、人和融为一体,发挥它们的作用,无论是天时还是地利、人和,都离不开管理者去创造条件。全体师生群策群力,齐心协力为班级的振兴而发挥出自己的光和热,尤其是人和在班级管理之中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班主任首先要团结好科任教师,他们的齐心协力、通力合作将会让班主任增生无穷的力量,使一人的管理变为多人的管理;其次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这就要求组建一支得力的队伍。班干部成天在班集体中生活,对班级的动态有更为直观的了解,一旦他们发挥作用,成为班主任的左臂右膀,就会发展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最后要求班主任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我所用,为班级创造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只有这样充分发挥合力的作用,才能让班级管理变得不再被动,而是更为主动,让学生变得更为积极。有了教师和学生的通力合作,就能不断将不利的条件转变为有利条件,将有利的条件不断创造为更为有利的条件。有优势的条件,好好利用,没有有利的条件好好去创造,这是班级管理始终不变的原则。充分发挥这些条件的优势,为班级的发展所用。有了天时、地利、人和这样好的条件,有了最为有利的因素,也就有了创造优秀班级的资本。

二、领导艺术+领导效率+学生的积极性

领导不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班级的管理者要想班级有新的面貌出现,那就一定要讲究领导艺术,尤其是领导效率更是丝毫马虎不得。管理者就是一面镜子,班主任的一举一动对任课教师和学生都有着典型的示范作用,高超的领导艺术和高效率的管理策略有利于班级开展工作。在此基础上,再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位好的班主任就是一所好的班级,没有高素质的班主任决不可能有一流的班级。蔡元培之于北京大学,梅贻绮之于清华大学,张伯荃之于南开大学,都有力地说明一位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有人格魅力的校长,对于一所学校有多么的重要。校长应该集教育家、管理者、教师、经营者等多种角色为一体。同样,班主任要发挥班级的整体功能,就要注意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征服其他教师和学生。班主任要成为学习型的教师、研究型的教师,必然要不断地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自己,完善班级的管理,从普通教师成长为学习型的教师,再打造出学习型的班级。指手画脚的班主任是不受欢迎的,他的决定学生同样也会阳奉阴违,班主任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说话,言谈举止及所作所为要具有说服力,班主任要学会用事实来证明自己,培养全体学生勤真务实、谦虚谨慎、好学上进的作风,以及自由开放的胸襟。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班风建设+学风建设+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壮大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好的环境,没有一流的环境,绝对不可能有一流的班级。建设一流班级,就需要建设一流的学风,但是建设一流的学风应该从一流的班风建设开始,没有一流的班风绝不可能有一流的学风,同样一流班风建设依然要从班级的学风建设抓起,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巧妙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最终才能形成一流的班风和学风。所有的这一切都离不开班主任辛勤的工作,一所学校没有一流的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没有班主任群体的中坚力量,就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一流的学校。班级管理和建设都必须从学风建设开始,然后在此前提之下,开始班级文化的建设。班级文化是班级全体学生精神面貌的反映,这必然要求班主任一定会花大力气去建设,并作为头等大事来处理,置身于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焕发着青春活力的环境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感染中,不知不觉提升自身的素质。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学,身心愉快,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将会变得更为积极,更为主动。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班级的面貌必将焕然一新,充满活力。

四、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领导策略

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的形成,一方面离不开班级规章制度的约束,这是外因;但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学习和不断地要求上进,这是内因,是最为关键的。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动力,是最为关键的因素。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在班级引导学生形成自立、自策、自勉的精神和民主意识。班级以班委会为“龙头”,以班主任为核心纽带,调动全体科任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作用,让他们既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又恪守行为规范,按照高标准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强化主体意识,树立班级主人翁思想,增强上进心和自信心,从而达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目的。同样,要培养学生的自觉性,提高他们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按照规范要求自己,最终使教师的教更为积极主动,而学生的学更为积极,学生的内心充满了求知渴望,从而激发内动力,不断让自己变得更为优秀,在这种构成良性的互动环境之中,实现班级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从不断的学习到实践,再从不断的实践到学习,彼此之间不断合作、切磋,尤其是师生之间要形成真正的教学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快乐的过程中学习,享受到学习的欢乐,真正调动他们的内动力,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实现教学相长。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师成长了,教学变得更为主动,更为积极,学生的学习也变得更为直接,更为上进,更为自觉。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和学生都会快速成长起来,有了高素质的教师和学生队伍,建设一流的班级也不在话下。这样的环境的最终形成,需要班主任付出很多的心血,作出大量的努力,最终班主任也会得到回报的,那就是将会诞生一流的班级,学生将会健康快乐地成长。师生彼此之间都获得成就感,他们在各自的教学和学习上获得更多的收获,更为快速地成长起来,最终变得更为优秀。这是班主任最希望得到的,也是班主任最大的成功。

五、结语

良好班风的形成决非一日之功,班级的管理重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在实际工作中,这必然要求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及代表的班主任要辛勤劳动和无私地付出,做出大量的工作,同时也要求我们在管理的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总结和积累经验,并且把这些方法经验应用到班级管理的实际中去。我坚信“辛勤的劳动”+“科学的管理方法”=“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志宏,冯大鸣,周嘉方,新编教育管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第1版).

[2]孙锦涛.教育管理原理[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1,(第1版).

[3]孙喜亭.教育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2,(第1版).

[4]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2,(第2版).

上一篇:周代男女防嫌礼仪研究 下一篇:关于人口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