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时间:2022-07-07 01:10:44

民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摘 要】通过对长顺县19个乡镇中学开展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长顺县农村中学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开展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学校很少,普及度不高,有的学校甚至常规教科书上的内容都无法正常开展。纵观我县体育教育教学的整体情况,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在长顺县体育教育领域上基本还是一片处女地。针对这种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认为农村中小学应根据地区特点和民族特色以及学校的实际状况,开发民族民间体育项目校本课程。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走访法等,探讨农村学校如何开发民族民间体育项目校本课程,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实际对长顺县民族民间体育项目进行走访、调查、搜集整理、改编创新,将其列入正式的教学计划;二要有计划地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入到校本教材中,并在学校运动会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改变农村体育教学的现状,将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传承下去。

【关键词】民族民间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推广;研究

1研究目的、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目的

通过对长顺县19所中学开展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现状,以及对教学内容、师资建设、场地器材等状况进行调研,就农村中学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开发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长顺县各学校在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开展中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1.2 研究对象

以长顺县民族高级中学,长顺县民族中学、长顺县第二中学、广顺中学、代化中学、鼓扬中学、白云山中学等19年中学为研究对象。对长顺县19所中学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展情况、师资建设、体育场地、器材等进行调查。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检索,查阅我国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与本研究相关的资料、期刊、著作,为本文的撰写提供参考。

1.3.2 走访法

走访全县17个乡镇中学的体育教师和学校领导,以及少数民族聚居区老百姓。通过对19所中学民族民间体育开展情况和对老百姓进行访谈,获取有关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信息。

1.3.3 问卷调查法

为切实了解长顺县中学民族民间体育的开展情况,对19所中学的体育教师及部分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1.3.4 实地考察法。

长顺县有17个乡镇,1所高中、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7所中学。均对所有学校体育设施进行了实地考察。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各中学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开展及现状分析

2.1.1 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开展情况

经调查,19所中学没有一所将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列入校本课程;有9所学校在教学计划中有;4所学校校运会中有比赛或表演项目;1所学校在课外活动中经常开展,主要以民间游戏为主;3所学校偶尔在课外活动时开展或在课堂上作为准备活动小游戏;2所学校未开展。开展项目中,跳绳、拔河和民间小游戏占多数,仅长顺县民族高级中学开展陀螺、板鞋竞速、押加、推轮胎。可见,来自于农村的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基于空白,普及性极低、内容单一。

2.1.2 师资队伍建设

长顺县共17个乡镇19所中学,24万多人口,高、初中在校学生达17000多人,中学专职体育教师39人,师生比例约为1:436。除了县城学校的19人,在基层的学校任教的20人,乡镇中学师生比为1:625人。本科以上学历20人,专科14人,中师5人。经调查,大部分教师的专项均是篮球、田径,而武术、羽乒、足球、健美操的几乎没有,没有一个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教师。教师授课内容多为所学专业,民族民间体育开展甚少。

2.1.3 场地器材

据调查,19所中学均有运动场,除了高级中学拥有1个标准400米塑胶田径场,县城二所初中均为煤渣跑道,其他学校均为200米泥沙跑道,各学校均有一至二个篮球场,没有一个学校有体育馆。常规器材则更少,民族体育器材仅高中有板鞋40余双,陀螺10余个、押加绸缎3根、轮胎5个、沙包大小共50余个、跳绳若干、拔河绳1根,其他学校除了跳绳和拔河绳,别的一件民族体育器材也没有。调查表明,这些农村学校的场地、器材无法满足常规教学和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需要,教学均以室外为主,雨季根本无法开展教学。

2.1.4 抽样全县480名中学生对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了解与喜爱度调查

从上表可以看出喜欢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学生占比例较大。89%的对当地民族民间体育项目有所了解,部分项目、游戏儿时均玩过,但都是在校外自发组织,往往均不欢而散。在与学生交流中学生表明课堂教学内容单调,田径、篮球、排球等项目“玩”多了,没有多大兴趣。70.63%的学生对民族民间体育感兴趣,希望在教学和运动会中开展,主要原因是趣味性强;19%的学生喜欢程度一般;8.13%的学生无兴趣;1.45%的学生无所谓。

2.2 长顺县民族民间体育项目调查

通过走访和资料查阅,长顺县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有:射箭、高跷、跳拱背、舞龙、铁环、砸鸽子、丢花包、打格螺(陀螺)、五人同步(类似板鞋)、斗鸡、斗牛(动作同押加,二人头对头对抗)、踢鸡毛毽、跳海、跳皮筋、拔河、掰手劲、滚轮胎等。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并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长顺县民族民间体育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群众基础好,具有简单易学、趣味性强和健身性等特点。

2.3 农村学校开发民族民间体育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强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它对原来的体育课程进行了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各具特色,有着多彩各异的民族文化,特别是民族民间体育文化。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有着丰富的民族民间体育资源,充分合理地利用和开发好这些独特、优秀的文化遗产,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推广,将会使学校体育教育更群众化、多样化、趣味化,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倡导民族传统体育,开发民族体育资源,做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工作。”《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把反映各地自然和风情的,学生感兴趣,带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纳入课程中,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新的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挖掘是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新亮点,也是我们体育教师共同探究的重要课题。对于我们体育场地器材资源严重缺乏的边远山区的农村学校来说,开发民族民间体育资源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民族民间体育项目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它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所表现出来的趣味性、普及性、简便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符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符合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纲要》的倡导,符合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受学生喜爱。这些项目来自于民间,来自于农村,怎能在21世纪农村的孩子身上失传?学校开发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必须要认识其重要性,选择的内容要适合本校和本地的实际,计划要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在不失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加以改革创新,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开发和推广定会给我们农村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3.2 建议

3.2.1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领导要把在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开展民族民间体育作为发展民族文化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将在校学生作为载体,抓好和传承民族民间体育文化。加强场地器材的建设和投入,满足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

3.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加强对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多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到省内高校学习民族体育的教学与管理经验。加强教师对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的挖掘、整理、研究、创新改编的能力培养,办出特色教育。

3.2.3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地方的宝贵财富,是地方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选择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及校本课程时,既要我们结合地方实际和特色,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年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项目活动产生的情感、安全性等作好分析,有的项目可以通过对场地、器材、规则等进行改编创新后应用到农村学校体育教学中,继承和发扬民族体育文化。教学内容不能脱离“三维目标”,要避免盲目选用内容而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影响学生的发育。

3.2.4借助各级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契机,向学生宣传介绍民族民间体育,让学生了解开展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意义,让部分优秀运动员的课外训练带动全体参与。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列入学校运动会比赛或表演项目,让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校园中发扬和传承。

参考文献:

[1]郭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马永通.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在山东高校中的发展现状[J].《山东体育科技》第32卷第3期。

[3]刘继鑫.关于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若干问题的思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8。

[4]单锡文,等.天津市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现状及新时期发展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5.

[5]李政,徐剑波.普通高校体育课开展民族体育项目教学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 .1.

上一篇:初探信息技术下初中英语学习方式的变革 下一篇:关于学校后勤管理的基本要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