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健康的市场

时间:2022-07-07 11:46:50

呼唤健康的市场

在社会管理中过分迷信行政权力,可能直接妨碍社会不同阶层内在的经济联系,影响内需的扩大。

新年伊始,传媒往往要盘点前一年的大事以彰显其记载历史的职责。只要平时做好资料储备,大事盘点并没有什么难度,与此相对,反而是大事的评判标准令人颇费斟酌。

2010年的商业领域,不论是资本大鳄的攻城掠地,还是企业内部的权力争夺,也不论是供零双方的剑拔弩张,还是线上线下的群雄并起,所有这些,都和我们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们当然都是大事。但是我们所评判的大事不应该只是这些,我们不仅要关注牛奶有毒和茅台千元,我们还要特别关注那些位于社会财富金字塔下面的最底层的民众。这也是我把“城管”列为本年度商业关键词之一的原因。

商业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只要生产有了富余就会有交换。贩夫走卒,引车鬻浆,自古有之,时至今日仍旧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为什么今天的城市就容不下社会个体之间最简单的产品交换?如果说这种简单的商业活动是对市容的妨碍,那么在市容和商业活动之间我们应该如何取舍?这些社会底层的人们是否进入了失业人口统计?他们承包的土地是否因农资价格的上涨、粮价菜价的“稳定”而撂荒?客观地说,作为城管及其临时工也都是普通人,在家庭里为人父为人子,到社会上可以自食其力,为什么不能变管理为服务?同样处于社会底层,为什么这些人带上红色袖标这种权力符号之后竟然变得如此凶恶呢?

城管或曰城管临时工早就为人所诟病,不惟2010年的数起代表性事件为甚。舆论在谴责行凶者的同时,都发出了民生艰难的叹息,而我们从商业角度观察,却容易得出行政权力绞杀市场的结论。

城管所限制的这种简单的生产交换有一个不容忽略的特点,就是它们无法计入GDP,征税的成本大于税收所得。在政府高举着城市管理大旗的背后,原本就隐藏着经济利益的盘算。关键的问题是,如果我们的社会离开了这种简单的交换,依靠内需来拉动经济发展也就成了一句空话。社会经济是有机的整体,大树若要枝繁叶茂,必须有无数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汲取大地的滋养,而对简单的产品交换进行限制无异于涸泽而渔,在这样的情况下,经济保持健康的难度不亚于让骆驼穿过针眼。

据说在北京,有相当一部分卖烤红薯的小贩装备了对讲机,随时保持联络,一有风吹草动就立刻逃之夭夭。城市的街区就像一个大卖场,对讲机的付出也是一种进场费,所有的进场费都将被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我们需要一个健康的市场。什么是健康的市场?健康的市场就是不需要支付进场费的市场,就是没有门槛的市场。行政权力过度干预市场的结果在商业领域造成资源错误配置,价格扭曲,在社会领域造成不同经济阶层割裂,民众仇富,政府仇贫,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都感觉自己是弱势群体,都对政府不满意。2010年民企解决了一半以上的人口就业,但民企500强的利润总和还不及两家垄断央企,这怎么也不能说是健康的市场经济。

现在都讲和谐社会和包容性发展,我认为说的其实是一回事,一个是目的,一个是方法。如果将来有一天,法律严肃,政府的行政开支得以压缩,社会资源不再集中在少数大城市,同工同酬,人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迁徙,城市里交通也就不再拥堵,那时才是健康的市场,那时才是和谐社会。

上一篇:群雄逐鹿 谁主沉浮 下一篇:家居企业扩张之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