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源中的废气监测问题分析

时间:2022-07-07 10:50:55

环境污染源中的废气监测问题分析

摘 要:在大力发展现代工业的前提下,环境污染源废气排放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因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废气监测得到了广大工作者的极大重视。为此,本文与笔者自身工作经验相结合,对我国环境污染源内废气监测现状、监测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究,以期全面提升大气环境质量,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关键词:环境污染源;废气监测;问题

1 现阶段我国环境污染源废气监测现状

1、有毒有害废气。在监测环境污染源废气环节,大多数废气排量内都含有高浓度有毒有害物质,因行业特征不同,则排放的废气类型也有所不同,如表1所示。废气治理措施的选取为各个行业保护环境的义务与职责,但监测现场显示有害物质浓度降低幅度较小,对人体伤害较大,如二氧化硫、硫酸雾等。

2、噪声污染。在监测环境污染源废气时,监测位置与生产设备间距较短,这种情况下,与噪音源距离更近,噪声过大将对监测工作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据相关资料显示,相比废气、粉尘,噪声污染危害基本等同。

3、高空作业。高空作业是指“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此为《高处作业分级》中的相关规定。在监测污染源废气过程中,测试点位较多,高度较高,一般都在5到30m范围内。高空作业往往需要相应的设备,如与墙体墙面垂直的扶梯,也就是将活动型梯子设置到墙体上,由于墙体结构、形状各异,材料性能无法充分了解,此时如安全保障措施不到位,将增加监测危险程度。

4、高温作业。据相关资料显示,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与工作环境温度具有密切联系,一般可设定为30摄氏度之上。当人体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工作,生理机能往往会产生一定改变,其中出现最多的为中暑病症。监测时,烟道温度一般都会在100摄氏度之上,400摄氏度则为窑炉烟道的常见温度特殊情况下会高出该值,此时如进行环境污染源废气监测,将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率。

5、机械设备危害。空间小、照明设备差为大多数工业企业设备的现状。在如此恶劣环境下进行监测作业,工作者和设备间常常产生撞击问题,如安全意识差,则会造成严重事故。

2 环境污染源内废气监测问题分析

1、工况负荷控制

监测废气过程中,生产工况应与正常状态相符。生产负荷在监测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环节需超过2/3。生产负荷与监测需求是否相符对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客观息相关。确定生产负荷一般由多方面因素出发进行有效控制,如设备运行负荷、材料使用情况等。在对废气进行现场监测时,一般需对生产工艺设备的所有技术参数进行充分了解,以此对生产设备的运行负荷进行判定,具体参数如出口温度、设备压力等,且将以上参数分析对比额定、正常工况下的参数值,通过此方式可对整个生产工况具体情况进行充分掌握。

以锅炉运行负荷为例,可选取水表法、燃料控制法等方式进行有效控制。但具体实践中,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大量中小型锅炉的计量仪表装置并不合适,选取以上控制则会增加监测难度、甚至产生错误数据,为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照现场锅炉的实际情况对其运行负荷进行分析。

2、选择监测断面

一般情况下,垂直管段为采样选取的最佳位置,在弯头、断面变化较大位置不设置采样点。据相关规定分析,可在与弯头、阀门、变径管下流方向距离6倍以上直径及与以上位置上游方向距离在3倍直径以上位置进行采样点安设。如管道难度大,则需在1.5倍以上直径位置进行采样点安设。于矩形烟道而言,其当量直径计算公式如下:

D=2AB/(A+B)

其中,矩形烟道当量直径由D表示;

边长分别由A、B表示。

但具体实践中,大部分监测都与以上规定不符,基于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采样孔开设,以此确保顺利实施采样作业。特别是部分窑炉规模较小,将监测孔设置在砖砌烟囱上,即便设置的监测断面与以上规定相符,但具体监测过程中,往往存在动压不足、流速小及过高含氧量等问题,造成监测结果与实际不符。由此可见,污染源具有较小废气排放量时,将采样孔设置到砖砌烟囱上的方式并不正确,为此,如采样作业难度大,可对监测断面与管道内上下游相关部件位置的间距增大,如弯头等,且进行监测断面测点的合理性增设。以圆形烟道为例分析,在其采样点确定中,需把烟道进行一定量等面积同心环划分,在每环等面积中心线和2条垂直互交直径线相交位置确定所有测点,其中在预期浓度改变中一条直径线在最大平面中。圆形烟道直径不同其等面积环数等也不尽相同,具体如表2所示,一般需在20个以下控制测点数量。

3、间断排放的监测时间及滤筒的影响

(1)间断排放的监测时间。当间断性排放出现在排气筒时,且排放时间在1小时之下,需连续监测此排放阶段,也可通过等时间间断在此排放时间内进行样品采集,一般数量可控制在2到4个,且对其平均值进行计算。当排放时间在1小时之上,可通过采集进行其平均值的取得,也就通过等时间间隔的方式在1小时之间进行样品采集,数量为4个,以此准确进行平均值计算。

(2)滤筒影响。滤筒质量对监测结果将造成极大影响。在滤筒应用前期需做好“过滤筛选”工作,如滤筒存有针孔问题不得使用,还需对滤筒筒壁质量进行检查,如确保其厚度、密度等符合相关规定。除此之外,测量、承重过程中滤筒在筒壁表面密度低则极易出现局部脱落问题,此时不得使用。当筒壁厚度不足,则会大大降低其强度,破损问题则会大量出现在监测工作中。

《锅炉烟尘测试方法》要求,各个测定断面必须具有3次以上采样次数,3分钟为各个测点采样不间断进行的最短时间。且测定各台锅炉过程中全部采集样品整体采气量必须控制在1立方米以上,管道烟尘浓度值可选取3次采样的平均值。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烟气内具有较少烟尘含量的问题,如进行3个滤筒1立方米采集的话,则会导致三个滤筒平行性不足问题,或有负值问题出现在滤筒内,导致误差加大。此种情况下,应对措施一般选取滤筒数量降低或滤筒具体采样体积增大的方式,降低误差。也可选取事先进行1分钟采样,随后对滤筒内集尘现状进行观测,且按照丰富地实践经验对各个滤筒的采集时间、体积加以确定。

4、共用排气筒问题

具体作业中,往往存在1个排气筒被2个或及其以上数量锅炉同时应用,或1个排气筒设置在锅炉与油炉内,此时将大大增加计算、评价监测结果的困难程度。一般只将1个烟囱设置到各个新建锅炉房内,可按照锅炉房装机整体容量进行烟囱高度地确定。如1个排气筒设置在若干锅炉中,可根据此排气筒的全部锅炉装机整体容量的一定高度确定锅炉烟囱高度允许最低值。此时可根据以下公式对共用烟囱排放浓度进行计算,如下:

其中,标态排放浓度由Cc,n表示;

标态排放量由Cin表示;

流量由Qi表示。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提升,为环保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地支撑。但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存在,本文在全面分析了解我国环境污染源废气监测现状的基础上,对其监测时存在的工况负荷控制、共用排气筒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全面提升空气质量,保护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婧艳. 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 科技尚品. 2015(07)

[2] 李俊,韩建书,宋福胜.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现场校准装置的研制[J]. 中国计量. 2013(02)

上一篇:737飞机油门杆杆力偏重排故总结 下一篇:高职校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