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中化学与生活选修教材栏目设置比较

时间:2022-07-07 10:11:19

新课程高中化学与生活选修教材栏目设置比较

摘要:分析目前通过审查的三套教材的异同点,并就其栏目设置进行简要分析,提出一些拙见。

关键词:化学与生活选修教材;栏目;比较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06-0031-03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化学与生活》是《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6个选修模块之一。目前被审查通过的《化学与生活》实验教材有3种,分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宋心琦主编),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王磊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王祖浩主编)。这三本选修教材也于2005年秋季分别在全国四个省市的高二年级开始试用。三套教材存在一定的异同点,就这三套教材的栏目设置来说,各有特色,见表1。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这三本教材的栏目设置上都丰富多彩,但仔细看一下,可以发现,实际上其栏目设置基本类似,与其他高中化学新教材一样,如鲁科版的《化学与生活》(选修)教材,除保留《化学1(必修)》和《化学2(必修)》中的“联想・质疑”“活动・探究”“交流・研讨”“方法引导”“追根寻源”、“化学与技术”“资料在线”等栏目,增加了“知识支持”“动手空间”“拓展视野”“生活指南”“学以致用”等栏目。[1]大致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的栏目[2],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

1思考、交流与讨论栏目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三版本《化学与生活》(选修)教材设置了很多思考、交流与讨论的栏目,这不仅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而且这些栏目的设置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对学习方式的转变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人教版《化学与生活》(选修)教材主要设置了“学与问”和“思考与交流”栏目。“学与问”通常是针对所学的知识或涉及到的实验提出的一些思考。例如在本书的开篇第一章的第一节开始就给出了“学与问:如果有人问‘你今天吃糖了吗?’你将怎么回答?”。“思考与交流”栏目穿插出现在文中,出现在新内容之前的“思考与交流”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现在学习新内容之后的“思考与交流”栏目往往是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同学们的交流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总结新内容的本质和规律等。[3]

和人教版不同的是,鲁科版把思考交流栏目改成了“联想・质疑”和“交流・研讨”。“联想・质疑”主要在学生已有的经验或者熟悉的事实和现象的基础上设置有关的学习情景并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充满兴趣;而“交流・研讨”栏目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自己见解的空间,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对有关问题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例如: 第4页“交流・研讨”就是让学生写出酸雨形成过程中所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等。

苏教版对于这个板块的设置的栏目相对较多,而且主要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主要有“你知道吗”:引导同学回顾已有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联系自己原有的经验,激发探究的欲望。“交流与讨论”: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情景,引导同学们展开讨论,为充分表现大家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想象力提供机会。“请你决策”:面临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化学问题的不同看法时,请同学们分析权衡,做出合理的判断。“各抒己见”:结合教材内容设置有关的开放性问题,同学们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通过角色扮演、组织辩论等活动展开讨论。[4]

2 实验栏目

对于这个栏目,《化学与生活》(选修)教材都采取了简化、实用和探究的原则,即涉及到的实验是与日常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较为简单的实验,而且主要以探究实验为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充分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也是对于这门课程的一个很好的诠释。

人教版主要设置了“实验”“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栏目。“实验”主要是依据课本内容开设的相应实验,基础性较强,目的是使学生直观的理解基础知识。例如教材第5页的葡萄糖的银镜实验。“实践活动”设置的多是探究性实验,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吸收和转化所学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如第8页的淀粉性质的探究。 “科学探究”侧重于自行设计实验,如第7页的建议学生自行设计关于淀粉水解的实验。事实上“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究”这两个栏目没明显的区别,较类似。

鲁科版设置了“活动・探究”和“动手空间”。这两个栏目对学生的动手及动脑能力都要求较高,尤其是“动手空间”,引导同学们动手操作,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这里的实验往往具有一定的探究性,而且有些还需要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如第51页“活动・探究”:请设计实验探究补铁保健食品中是否存在铁元素;如果有,其价态如何。

苏教版设置的实验栏目相对较多,有“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调查研究”。“观察与思考”:展示实验、模型、图表中蕴涵深刻的化学道理,帮助同学们开启化学思维,这类实验以基础性实验为主。“活动与探究”:引领同学们积极投身实践活动,在‘做中学’的自主探究中享受发现的快乐,充分体现了探究性实验的价值。“调查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参观和访谈,收集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化学现象,揭示其化学本质,体验化学知识应用的重要性。

3 资料栏目

由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知识容量比较大,所以各个版本的教材都将部分知识、资料、化学史等以资料栏目的形式呈现。

人教版设置的资料栏目比其他栏目相对较多,将近占了所有栏目的1/3。主要有“科学视野”、“资料卡片”、“科学史话”和“提示”。其中“资料卡片”是对课本的一些知识予以补充介绍,如《化学与生活》(选修)第4页“资料卡片”解释了糖类的定义。至于“科学视野”主要介绍一些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的一些化学知识,包括一些前沿科学知识,如第68页介绍了导电聚合物。“科学史话”则主要介绍一些科学发展的事实,例如第39页介绍了阿司匹林的发现,第40页介绍了青霉素的发现。在这本选修教材的资料栏目里还多了一个“提示”栏目,这是对课本知识的一个补充,因为作为选修课本,对知识的掌握可能只要求一定的广度,所以这个栏目的设置是从知识的深度上进行补充。例如第7页的“提示”介绍了淀粉的一些性质。

相比人教版,鲁科版的资料栏目设置得更多,总共有7个。包括:“资料在线”、“拓展视野”、“追根寻源”、“知识支持”、“方法导引”、“生活指南”和“化学与技术”。“资料在线”、“追根寻源”栏目类似于人教版中的“资料卡片”。“拓展视野”则类似于“科学视野”介绍一些较为前沿性的知识。“方法导引”、“生活指南”、“知识支持”与“化学与技术”主要提供与生活、生产问题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如《化学与生活》(选修)第13页“知识支持”介绍了水的硬度。尤其是“生活指南”为同学们提供有实用价值的生活小窍门,引导大家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认识并运用这些小窍门,例如第16页的“生活指南”告诉大家纯净水不宜长期喝。

苏教版设置的资料栏目也比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信息提示”、“资料卡”:以简捷的语言介绍化学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物质性质和技能方法及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化学知识等。“拓展视野”:提供更多、更生动的素材,使同学们在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之余开拓视野,进一步领略化学的奇妙和魅力。“检索咨询”:从化学与生活结合的角度对教材中的某些名词、术语加以评注或解释,便于同学们理解有关结论。“新闻链接”:引入发生在同学们生活中的某些真实事件,揭示其中的化学内涵,体现化学学科的价值,运用化学原理分析社会的热点问题。“生活向导”:结合化学原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对选购、储存和使用生活中的某些化学品提出合理的建议。例如《化学与生活》(选修)教材的第32页的“生活向导”是请慎用染发剂。

4 习题栏目

3个版本的《化学与生活》(选修)教材对习题的设计相比必修教材来说,相对的较少,主要是以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为主,这与教材性质有关。先看人教版,其在每一章节后面都设置了相应的习题,对于本书中的“实践活动”栏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看出是习题。鲁科版对习题的设计就更为简单,整章后面没设计习题,仅在每个主题的结尾以“学以致用”的栏目形式出现,题目也相对较少。再看苏教版的做法,这里的习题量相对的大些。在每一单元的后面都设置了“练习与实践”栏目,帮助同学们巩固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并且在每一专题之后设置有“本专题作业”栏目并包括一套联系题,此外教材中的“问题解决”、“调查研究”与“生活向导”也具有一定的习题性质。如第86页的“问题解决”请写出氧化铝、铝分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知识归纳栏目

阅读这3版本的《化学与生活》(选修)教材可以发现鲁科版中未设置知识归纳栏目。人教版教材主要在每一章书的后面设置“归纳与整理”栏目,通过问题和列出有空白知识图表让学生完成,从而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苏教版设置了“归纳与整理”和“回顾与总结”两个栏目。“归纳与整理”对有关的化学现象和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用表格、图示等方法归纳总结出一般的结论;“回顾与总结”提示同学们巩固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6 结论与思考

6.1 三套教材基本遵循新课标的要求

这三本普高新课标《化学与生活》(选修)教材,基本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新课标的思想。人教版教材与课标的符合度较高,学科性较强,生活性欠明显。鲁科版相对而言有部分内容超出课标要求,也有部分课标中的要求没有得到体现,但其较生活化,与社会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在苏教版教材中,关于课标要求的内容都得到了体现,而且有部分内容超出课标要求,这本教材相对来说,也较生活化,可以体现该模块的特色,实现教与学从关注“学术性”到重视“社会性”的转变。

6.2 栏目应定位适量恰当

在比较中,我们发现三个版本的栏目设置都丰富多彩,尤其可看到苏教版的栏目设置较多。对教师来说设置的栏目课堂行为科学有效和可操作性强。但我们不妨进一步思考, 是不是栏目数量越多越好?其实并非如此,栏目过多, 有时难免让教师不知所措, 也容易让学生应接不暇。因为在比较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栏目之功能极其相似,所以不妨精简相应的栏目,适量即可,争取做到用最简洁的方式表达最好的思想内容。

总体而言,三本《化学与生活》(选修)教材图文并茂,加大以图代文和利用图画、资料等创设学习情境的力度,语言生动活泼,简明扼要;版面设计新颖独特,美观实用;加强实验,改革实验内容和方法,主要以探究性实验为主,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方法的培养;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强;并且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化学与生活模块的特点。尽管3种版本的教材风格各异,但都从内容体系上进行了创新性的设计。[5]

参考文献:

[1]王磊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与生活》(选修)[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4.

[2]陈经佳.新课程高中化学三种教材栏目设置比较[J].化学教育,2005,(增刊):65-66.

[3]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与生活》(选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 王祖浩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与生活》(选修)[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5]王云生.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与生活》评析[J].化学教学,2006,(9):23-25.

上一篇:微型实验探究《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 下一篇:浅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利用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