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手段 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时间:2022-07-07 02:08:44

优化教学手段 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点很多且较为抽象,很多知识点对小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科学优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想尽一切办法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信息技术教学,为学生创设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多种形式呈现信息技术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活跃信息技术课堂氛围,使小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理解、感悟和实践能力,大大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1 充分利用装备资源,提高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素养是国际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评价青少年学生的首要因素。信息技术是一门工具学科,很多信息技术语言需要学生的深刻理解。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的特点和接受新事物的规律,在理论课的教学时,笔者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资源展示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常识。尤其是电子白板的使用,把那些抽象的、难于理解的概念进行直观化、形象化处理,有效解决教学难点,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在进行“规则的图形”和“给图画涂上美丽的颜色”的教学时,笔者利用新型多媒体设备——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授课。课前,笔者把相关规则图形的画法以及涂色的基本常识整理到Word文档里,尤其是大量的成果性的素材,利用图片的方式保存到Word文档中,放在电子白板的资源库里。课上让学生通过对电子白板的交互性使用,有效利用电子资源库的素材,通过广泛的阅读实践,绘制系列图形,并给图形上色。通过阅读与实践,使学生深刻理解规则图形的特点和画法,掌握了给图画上色的基本方法和搭配技巧。通过电子白板的使用,有效培养了学生对文本、图片的阅读感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 发挥多媒体的直观特点,激活学生灵感,提高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决定了小学生喜欢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应积极引导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情感,提高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进行“与电脑见面”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阅读教材的机会,让学生在教材里找出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开关机方法,找出有关用鼠标操作计算机的知识。尤其是对鼠标的学习,教师还利用PPT课件把鼠标图片展示给学生,通过引入动画给学生介绍鼠标的结构、功能和基本用法。学生看着动态的视频,结合教师的解说,很直观地了解了鼠标的相关知识。进而在实践中能熟练掌握鼠标的单击、双击的技巧,鼠标右键的功能和选中、移动、复制、粘贴等方法。通过实践和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用鼠标操作计算机的基本常识,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和实践能力。

3 巧用信息技术平台激活学生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信息技术基础。”小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对信息技术常识进行直观化处理,使学生逐渐形成抽象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素养。

如在进行“贺卡的制作”的教学时,利用电子白板给学生进行画板工具条的功能使用方法的演示,使学生理解菜单栏、工具箱、颜料盒等工具的使用方法。之后,教师放手让学生随心所欲设计自己的贺卡,设计完之后让学生利用实物展台进行成果展示、汇报和交流,说出自己的设计思路,让其他学生找出不足。这样,全体学生都能得到锻炼,有效提高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又如,在进行“规则的图形”“神奇的画图世界”和“错位的图片”的教学时,教师都可以放手让学生设计,让学生学会自己创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可以把教师自己的作品和专家的作品展示给学生,对学生也是一个启迪和提示,拓宽学生的思路。这样教学,科学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提高创造力。

4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

信息技术知识多是比较枯燥的文字,小学生对这些枯燥的文字不感兴趣。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直观性作用,展示系列视频或者动态网页信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积极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技能,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能力,有利于对教材的理解和深化。通过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如在进行“在‘画图’中写汉字”的教学时,笔者在课前利用屏幕录像专家软件录制了“在‘画图’中写汉字”的方法步骤和技能技巧,上课前把这个视频发到班级主页上,让学生在课前抓时间观看。这样在教学时,学生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新知,提高技能技巧,全面落实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5 优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落实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只是叫学生勾勾画画,叫学生把该记住的东西背熟。学生根本不理解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更不知道信息技术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工作和生活时时处处离不开信息技术。因此,新课程理念提出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路,要认真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让学生成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应科学整合信息技术资源辅助课堂教学,通过人机互动、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信息技术的奥妙,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技术课堂的主体。

如在“优美的线条”“图片的加工”的教学中,笔者利用几何画板软件教给学生绘图和加工的技巧,让学生体验几何画板带来的无限遐想和成功的乐趣。本节课,教师还可以利用电子画板进行授课,让学生在计算机教室上课,每个小组一套电子画板,教师讲解完之后,让学生分成小组,利用电子画板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很高,学习效果会更好。

另外,小学电子教辅书的问世,相当于把高素质、全职的“信息技术教师”请回家。电子教辅材料能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技术学习,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学生发现问题,学生之间可以随时交流或者是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科学优化了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灵动学生积极思维,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使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得以落到实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科学整合多种装备资源,综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边玉伟.提高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之我见[J].学周刊,2011(33).

上一篇: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与弊端 下一篇: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