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计算训练改善小学生的心智结构

时间:2022-07-06 11:42:42

通过计算训练改善小学生的心智结构

摘 要:一个人学习上的成功与否,不仅靠勤奋与能力,还与一个人的心智结构密切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动机培养、发散探询、迁移等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存在的心智障碍,学会自我反思,转变看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从而逐步改善原有的思维模式,激发学习潜力,学会主动学习。教师本身也应该转变思维方式,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个性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同时教师还要转变角色,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探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了解学生、分析学生、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计算训练;心智结构;学习动机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口算、笔算和简算能力

1. 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口算能力。

单一的口算训练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这样就不可能保证口算的质量。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好玩、好动的这一特点,我们把部分练习创设成了游戏,比如:在“小小邮递员”这个小游戏中,把口算题做成一个个“信件”,在黑板上贴出若干个“信箱”,每个“信箱”写上口算题可能得出的结果,然后把“信”发给学生,让学生担任“小小邮递员”,来完成这项投递任务。此外,“打数学扑克”、“写得数比赛”“夺红旗”、“开火车”等口算比赛,并适当评奖,也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形成。

2. 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笔算能力。

笔算教学没有生动的情节,比较枯燥乏味,特别是练习课。如果老师仅以单调的形式和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只会让学生感到笔算更加枯燥以至产生厌恶心理,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学中应采取多种练习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中,可通过笔算找朋友、抢答等游戏活动以及改错、判断、选择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 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简算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有趣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使学生带着炽热的追求和疑问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加法交换或乘法交换律时,我问学生:“这个学期课室里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化”,学生:“老师没有变,我变了。”我让同桌学生互相握握手说:“天变地变,我们的友谊永不变”。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边说边握着手。我还让学生调换一下位置再次握握手问:“现在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学生说:“我们的位置变了,人没有变(友谊不变)”我再次说:“其实我们的数学也有这种情况,你们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这时课堂气氛异常高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归纳计算法则,优化计算能力

1. 灵活运用运算定律,避免盲目简算。

许多学生都头疼这样的题“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的确,这种题有难度,因为,它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觉,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够进行简便运算的部分,并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有些学生受到数字干扰,一看到要求就盲目地进行简算,结果出现如下的错误:

9÷+=9÷(+)

+÷+=(+)÷(+)

-×=(-)×

学生对运算顺序认识不清是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题中的特殊数字会影响学生的判断能力,要想顺利完成这种题,学生必须对简算的理解要透,要把握简算的本质,既不能漏了哪处可以简算的地方,也不能盲目地进行了简算。教学过程中我们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我并没有直接要求学生做这样的题,而是做了大量的直接简算的题,列举了各种不同的思路,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常见的简算对象“25和4”、“125和8”、“5与2、4、6、8等偶数”以及其他的可以凑整的数(包括小数、分数和整数),同时使学生对简便算法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甚至有些学生有了对简便运算的直觉。然后,再重温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使学生对运算顺序进一步加深认识,使学生基本上能做到不假思索就能按正常顺序完成。此时,学生已经有了简便算法的基础,对产生了简便算法直觉,同时又牢固地掌握了正常情况下的混合运算,就已经不再认为这种题很难了,就可以避免盲目简算了。

2. 学会科学思维方法,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演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然后再算括号外面的。数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简算的含义。如:妈妈带我到华润商场里买了一台电磁炉202元,又买了一台电冰箱835元,付钱时妈妈一下子就能算出了一共要给多少钱。后来妈妈很骄傲地给我说了她的算理,我觉得妈妈很厉害。所以学生通过从日常生活中点滴分析、总结、类推这类简算题的数字特点,从而悟出这类题解答的规律。

简便运算是一种高级的混合运算,是混合运算的技巧。速度是衡量计算能力高低的一条标准,如果计算只停留在“会”的阶段上,那是不够的。不仅要提高计算能力、计算速度,更重要的是,使学到的定义、定律、法则、性质、规律等达到融汇贯通的境界,是计算题中最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开拓学生思路的一种题型。只要我们能灵活地运用好运算定律,就能优化我们的计算速度。

上一篇:生本教育下的初中物理教学 下一篇:应用题教学的认识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