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青少年网络犯罪

时间:2022-07-06 03:59:18

试论青少年网络犯罪

摘要:中国90%的青少年上网(特别是高校学生)是为玩网络游戏,80%的青少年犯罪与网络游戏存在关联,网络游戏成为他们违法犯罪的直接或间接的诱因:①网站芜杂,内容混乱,严重腐蚀了青少年的心灵;②网吧经营、管理不规范,使犯罪的发生有了适宜的土壤;③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缺乏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氛围,是网络犯罪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④青少年自身的原因。互联网对青少年在身体和精神方面的危害很大,有三种青少年痴迷于网络:①兴趣爱好单一;②学习比较差;③人际关系不好。这三种人对网络容易痴迷、成瘾。青少年应把握自己,选择正确的道路,才会有远大的前途。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犯罪;网络游戏;犯罪原因;痴迷网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5-0158-02

作者简介:田金魁,男,主任律师,三级律师,研究方向为法律事务。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社会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互联网的发展,既显示了当今科技的进步,同时也夹带着污泥浊水。一些青少年(包括一部分大学生)在心理准备不成熟的情况下,急不可耐地投身其中,结果网络不但吞没了他们求知的心智和原本善良的情感,也吞噬了他们得来不易的金钱和宝贵的青春时光。有些青少年甚至还在互联网的各种诱因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失去了生命和自由。

据资料显示,90%的青少年上网是玩网络游戏,其余是网上聊天和浏览不健康的网站;80%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与网络游戏存在关联,网络游戏成为他们违法犯罪的直接或间接的诱因。

青少年网络犯罪主要有四个原因:

1.网站芜杂,内容混乱,严重腐蚀了青少年的心灵

互联网上80%的游戏软件来自境外,多数网络游戏都是以扮演角色互相砍杀为主,充斥着暴力、欺诈、色情等内容。青少年沉迷其中不能自拨,如同吸上了“电子海洛因”,通宵达旦,夜不归宿,不仅荒废了学业,损害了健康,甚至使他们中的一些人走上犯罪道路。一名拦路抢劫的学生在被警察抓获后,这样表述当时的心理状态:“当时我已经玩了几个小时格斗游戏了,脑子里都是打啊、杀啊。身上没钱了还想玩,我已分不清游戏和现实了,一走出网吧,正看到一个单身女青年路过,就跟了上去,还是打、杀、抢……”。透视网络酿成青少年违法的案件,不难发现:不少网络游戏存在暴力、欺诈、、色情等不健康内容。这对青少年的价值观、道德观有着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性情容易变得焦虑和冲动,特别是出现了囊中羞涩时,一些自我控制能力差的青少年就会不自觉地产生去偷、去抢、去骗的念头。

2.网吧的经营、管理不规范,使犯罪的发生有了适宜的土壤

一方面,网吧经营者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专门在大专院校周围设立网吧,吸引在校生上网或者接纳未成年人上网。为了留住上网的学生,许多网吧提供吃住,通宵经营、帮助他们逃避学校管理和家长追查,对发生在网吧内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听之任之,甚至包容、包庇,客观上为犯罪的发生提供了场所。另一方面,有关职能部门各自为阵,对网吧的管理存在漏洞,为违规网吧和无证经营的“黑网吧”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3.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缺乏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氛围,是网络犯罪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存在的矛盾难以解决,一些学校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现象较为突出。一些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样,对青少年有吸引力的校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较少。一些青少年感觉学习单调乏味,而一些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负有责任的社会单位,如青少年宫、文化宫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进入大学之后,业余时间空虚无聊,流入网吧,受到毒害。

4.青少年自身的原因

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和世界观、人生观形成阶段,涉世不深,易冲动,缺乏理智,自我约束能力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一旦受到来自外界不良思想、文化和社会丑恶现象的影响,容易在理想、信念上产生动摇。好逸恶劳、爱慕虚荣、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容易沉迷于暴力、色情等感官刺激的缺点充分暴露出来,只图一时满足,盲目冲动,不计后果,以致走上犯罪道路。

互联网对青少年在身体和精神方面的危害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青少年长时间沉溺于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上的负面影响很大。除了头脑发育受到影响,还会导致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紧张性头疼、焦虑,甚至可能导致死亡。电脑游戏容易使青少年产生上瘾的心理。长期沉迷于电脑游戏,会出现“网络成瘾综合症”等心理疾病,未成年人长期涉足如飙车、砍杀、爆破、枪战的游戏,火爆、刺激的游戏内容,则会使他们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并由此忽视了现实生活,或对现实生活不再满足。开始只是精神上的依赖,而后可发展成为躯体上的依赖。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等。虚拟世界让人成瘾后,低质量的网络人际关系便自然而然地取代了高质量的现实的人际关系。在真实生活中,绵延不断的沮丧、困惑、孤独感时时折磨着他们。当最终失去对社会交往的兴趣时,精神心理活动也随之走入歧途,严重的产生人格障碍和精神分裂。

网络有如此之多的负面影响,有的专家称之为“电子海洛因”也不算过分。那么究竟是哪些青少年痴迷于网络呢?有三种人:第一种是兴趣和爱好很单一,或是没有其它兴趣和爱好的学生,在网络游戏中忽然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找到了一个消磨时间的好去处,从而痴迷其中,上网成瘾;第二种是有许多学习比较差的学生会因为得不到别人的承认而沉迷于网络。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体会不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而上网打游戏,可以获得虚拟奖励,自我得到肯定,宣泄学习不成功带来的压抑;第三种是由于人际关系不好,希望上网逃避现实。许多学生虽然成绩不错,可是性格内向、猜忌心强,而且小心眼,碰到问题时没能得到及时解决就沉迷于网络,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网络是现实世界的一个虚拟的幻象,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都能在这里得到淋漓的体现。对于青少年来说,如果没有成年人的帮助,如果擅自过早地进入这个虚拟的成人世界,肯定会迷失其中,身受其害。

我们不反对用电脑和网络作为工具来获取知识,但我们反对青少年痴迷网络、痴迷游戏和聊天,久而久之上网成瘾。所以我们说网络犯罪,其实罪不在网络,而在于对网络的痴迷心态。

当下这个世界,从来就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诱惑,面对网络的诱惑和其它随时可能发生的诱惑,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该如何把握自己,如何选择正确的道路,是一个考验意志的过程,是一个磨炼性格的过程,是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塑造人生的过程。让青少年在每一个关键时期都能把握好自己的脚步,把握好前进的方向,等待他们的,将是巨大的希望和远大的前程。

参考文献:

[1]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刘家琛.新刑事诉讼法条文释义[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

[3]韩玉胜.刑法各论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上一篇:澳优海普诺凯:崛起全球产业链 下一篇:就业导向 工学结合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