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绸缪 秋雨洗鸿沟

时间:2022-07-06 03:43:06

“独一代”成为学生主流后,教师的工作越来越受

到挑战。师生间的恶件事件偶有发生,让人扼腕痛惜。

怎样找到一条走出“教育困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的道路,就显得至关重要。笔者在运用教育机智,改善师

生关系方面作了一点努力。下文列举几个成功的小案例和

大家分享。

案例一:多一点期待,少一点约束

俗话说“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我特别重视

上好接班的第一课。新学年开始,有时我会送学生一个

小小的礼物,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或是一张写有老师殷

殷期盼的精美卡片,或是一篇饱含情深的《告×班同学

书》,有时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活动。2011年我接手的是一

个初三班,我设计的第一课是“我选择,我负责”。活动

通过“告别昨天——把握今天——设计明天”三个环节,

引导孩子们总结过去,认识现状,设计未来的成长方案。

我启发孩子们本着对自己负责的原则,从发展自身的美

好愿望出发,制定了自己的初三成长计划。我们设计了自

己的“成长档案袋”,把自己的计划写在第一页,家长的

期望写在第二页,老师的期待写在第三页,当我看到孩子

们在承诺书上签字时慎重的态度、宣誓时庄严的神情,我

知道孩子们已经走上了自我管理的道路,他们会自觉承

担责任,把守纪做为自己的成长需要,而不是约束。

案例二:多一点关爱,少一点责备

开学后几天,政教处通知我,我们班的学生被社会

上的人打了。我一进政教处就看见阿威浑身是土,梗着

脖子站在那里,脸上、脖子上有明显的伤痕,手上还有一

大片血迹,衣服上都是土。我一时心急,一把拉住他的

手,关切地问:“有没有伤到哪里,疼吧?”看到我焦急的

样子,他的眼睛里稍微有了一点愧色。这个“十九少”(一

个学生团伙)的“老大”,没少给学校惹过祸,我知道这

个被大家称为“刀枪不入”的孩子,批评说教根本没用。

我从医务室拿来创可贴,他不贴。我使劲拉住他的手,一

边给他贴伤口,一边心疼地说:“你这样迟早会出事的,

我好担心你。”我看见他眼里似乎有了一点柔光,我趁

热打铁:“以后上下学老师送你吧,我怕人家还会找你麻

烦。”我真诚地看着他的眼睛。他摸了摸手上的创可贴,

好像下了很大的决心似的说:“不用,老师。我会注意

的。”我不知道他说的注意是指什么,但这以后,他几乎

不在学校打架了,也很少故意扰乱课堂了。在这以前,他

可是老师们最头疼的“刺儿头”。

案例三 :多一点温情,少一点惩罚

小康早自习迟到了三次了,我没有批评他,也没有责

问他原因。借这个事,我建议以后给这些影响大家的行

为一点“温柔的惩罚”。如:谁迟到了,要走“台步”回到

座位,然后做一个搞笑poss;谁不交作业一次,要课余给

同学才艺展示三分钟;男女对抗赛中,失败的一方要给

另一方在活动时间里擦自行车;谁在课堂上小声说话了,

要在自习课开始时,做一分钟激情演讲……这种“软管

理”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从此,孩子们特别注意监督别

人,为的是看到别人的“才艺”;同时又特别小心自己,

为的是不“出洋相”。偶有违纪的学生,会给大家紧张

的学习生活带来笑声,在笑声中自己也得到了提醒和锻

炼。

案例四:多一点理解,少一点伤害

“明天晚自习,带上你们的留言册,我们写留言。”

放学前,我宣布说。学生们先是一愣,回过神来,忽然掌

声四起。

今天早自习,英语老师撕毁了小刚的留言册,小刚情

绪很激动,发生了冲突。我知道,其实像写留言,每年都

屡禁不止。与其偷偷摸摸,还不如让他们尽情地写,痛快

地写,写出真情、写出精彩……

那个晚自习,就留言的内容和写法我给了学生一点

建议。学生们写得很尽兴,很认真。学生们也答应从今

天起以后绝不在课堂上出现留言册了。学生在当天的日

志中写道:谢谢老师对我们的理解。

我的思考:

一要学会爱学生。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

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现代社会要求教师对学生不仅

仅是单纯的热爱,而是“以人为本”。是从尊重学生、服

务学生出发的“大爱”。这种爱要求教师对学生有更多

的理解和尊重,启发和引领,机智和创新……所以教师

一定要与时俱进,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运用我们的

教育智慧,寻找适合自己也适合学生的途径,营造和谐

的师生关系。

二要学会管学生。作为教师责任重大,对学生严格

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策略和方法一定要机智灵活。我

提倡多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让学生认识到学习

是成长的需要,守纪是进步的保证,这样更利于学生积

极向上,更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

“没有阳光染不绿的小草,只有阳光照不到的地

方”,让我们多一点“大爱”,多一点智慧,努力构建和

谐课堂,尽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全力建设新型的

师生文化。我们相信“四时春风总化雨,几番秋雨洗鸿

沟”。

上一篇:巧借教材,引导写作 下一篇:语文往事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