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概念图示的分类及构建策略例谈

时间:2022-07-06 02:16:19

生物概念图示的分类及构建策略例谈

摘 要:正确的概念图式有助于建立、理解和使用生物学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分析教材,按概念图式类别不同,采用合适的策略、教会学生建构图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生物知识。

关键词:图式;概念图式分类;策略

图式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的知识是怎么表征出来,以及关于知识的表征如何以特有的方式有利于知识应用的理论。按照该理论,人脑中保存的一切知识都能分成单元、构成组块和组成系统,这些单元、组块和系统的呈现形式就是图式。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物知识构成一定的概念图式,高中阶段,学生再将新的知识整合进原有图式中。如果新旧知识存在冲突,或是联系不紧密,势必影响当前的认知系统的稳固。而且,利用知识间的联系更容易理解、记忆和应用生物概念。

高中生物概念图式有三种:结构图、流程图和表格图。概念结构图将某个关键概念包含的若干组块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此类图式包含连线、关键词、连接词、层次四个部分。关键词是指圆圈或方框中的一般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的关系,连接词是置于连线上的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词。流程图一般也是由方框和箭头组成,表示的是某个概念在事件的不同阶段的属性。而表格图能较好地反映内涵相近、容易混淆的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理清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

那么,采用什么策略教会学生建构出完整、正确的染色体的概念图式并灵活运用该图式呢?

以染色体的概念学习为例,学生在初中学习过染色体,了解了染色体的化学组成、基因与DNA的关系,并初步地认识到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段。高中阶段,与染色体概念相关的知识出现在细胞核、细胞增殖、减数分裂、基因在染色体上、染色体变异等章节中。

所以首先要综合分析教材,根据教学顺序,新旧知识的关系,确定染色体概念系统中的单元、组块,以及新知识组块纳入原有概念图式的最佳形式。最终确定分成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染色体(质)在细胞分裂中形态、数目变化;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染色体的分类四个概念单元。

以下我逐一介绍每个组块适合的概念图式的类型和构建策略。

染色质与染色体名称很像,它的化学成分与染色体相同,都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因此也是DNA的载体,但是二者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形态不同,所以适合做表格比较。教师在课堂小结环节设计填空式的表格,列出成分、形态、时期三项比较,并且增加一个比较项,将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态画出,更直观显示出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形态差异,用以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

细胞分裂各种时期的染色体(质)形态变化,适合以流程图的形式。课堂上,学生根据观察细胞分裂时期中染色体形态、位置、数目的变化,画图表现各阶段的特征。通常,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质)的变化,还能引申出染色体与DNA数量,染色体与染色单体的数量关系,以及染色体、DNA与染色单体随分裂时期变化的曲线图等。

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染色体的分类,均与其他概念存在从属或者并列关系,可构建概念结构图式。比如,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想:这节或这章我们学过哪些知识?我会和学生一起从中挑出关键词写在黑板上,学生尝试用连接线联系相关的概念,并说出联系是什么,其他学生提修改意见,使概念结构图更加完整。当学生自己构建出概念图式,要给予肯定,还需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我构建的图式还有哪些不足,与已有的图式存在什么关联?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就是把新知识和原有知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结构中。高中生物教材的概念多,并且许多重要概念及概念间的关系是高考的必考点。正确选择教材资源,采用合适的图式策略、构建且灵活运用图式,对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生物知识都是很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罗奇,唐剑岚.数学问题表征与数学问题图式[J].数学教育学报,2013,22(2):19-22.

上一篇: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瞬时性问题 下一篇:全国课标Ⅰ卷物理试题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