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时间:2022-07-06 01:37:35

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摘要] 目的 探讨如何减少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方法分析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及发生情况。结果尿路感染与有无严格无菌操作、尿管留置时间长短及有无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关。结论加强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留置导尿引起的尿路感染。

关键词:留置导尿 尿路感染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2-0029-02

1 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

1.1 导尿操作中未严格无菌操作是尿路感染的直接因素,导尿前未仔细检查导尿包是否过期,有无破损、潮湿、无菌物品是否合格以及未保持外的清洁都是造成尿路感染的原因。正常情况下,尿道是一个无菌环境,插导尿管为侵入性操作,常可导致尿道粘膜损伤,破坏了尿道粘膜的保护屏障。男性患者用气囊导尿管,插入深度不够,以及男性尿道长而弯曲,应根据解剖特点进行导尿以免引起后尿道损伤、出血。选择尿道不当,也是导致尿路感染的因素之一。尿管过粗,增加了对尿道及膀胱的刺激;尿管过细,易发生尿外溢而漏尿,且易脱管。导尿时无菌观念不强,尿管污染,可使细菌通过尿管直接种植在膀胱。尤其是女性,尿道短,约2/3的患者会发生菌尿。因此留置导尿为细菌入侵创造了条件,易造成尿道感染。

1.2 尿管长时间留置是造成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导尿管对人体本身就是异物,当插入尿道并长时间留置在尿道膀胱内时,会刺激尿道及膀胱粘膜,破坏了正常的生理环境,减弱了尿道及膀胱对细菌的防御作用。因此尿管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

1.3 留置导尿管的易感途径

1.3.1尿道口

一般尿道口内1~2cm处有少量细菌,并且临近,易受粪便、分泌物感染且女性导尿时如尿管误入阴道拔出后未更换,也会导致逆行感染。我们把60例留置导尿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天用0.5%碘伏消毒外阴1次与每天用1:10000洗必泰擦洗2次,结果显示,实验组尿道口有不同细菌感染,而对照组的细菌污染率为100%。

1.3.2导尿管与尿袋连接处

导尿管与接尿袋连接处反复打开,细菌可经管腔逆行进入膀胱内引起感染。陈培红等实验结果表明,每天更换集尿袋1次,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3天更换1次,接尿袋更换频繁破坏了其密闭性,造成尿管末端与接尿袋连接处污染。

1.3.3膀胱冲洗

膀胱冲洗可使膀胱粘膜受损且冲洗时导尿管与引流管的接头污染也会增加感染的机会。

1.3.4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造成尿路感染的主要因素。我们调查150例尿路感染病例,在感染前有90%使用抗生素,真菌感染占院内尿路感染的第2位。说明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不能有效地预防尿路感染,可引起二重感染。

2 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

2.1 严格掌握导尿指征

能不导尿者尽量不导尿,近可能缩短尿管留置时间,夹闭与开管交替进行,每4小时开放一次,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以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缩短尿管留置时间。

2.2 选择合适的尿管

成人一般16~20号尿管,小儿14~16尿管,尿管过粗易损伤尿道粘膜,过细尿液自尿道口漏出,达不到导尿的目的。

2.3 正确使用气囊

导尿过程中一定要插入一定深度后气囊内方可注入水或空气,男性插入18~20cm女性插入4~6cm,防止损伤尿道粘膜。

2.4 油充分

用石蜡油导尿管后在行插入,如遇阻力不可逆行插入以防止损伤尿道粘膜。

2.5 严格无菌操作

操作前后必须洗手,且导尿前要清洗会阴认真检查导尿包及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及操作规程,切忌将拔出的尿管重新插入,以防感染。

2.6 减少感染途径

集尿袋每三天更换一次并且要减少尿袋与尿管间反复打开次数,集尿袋不得超过膀胱高度并避免挤压,防止尿液返流。

2.7 合理的膀胱冲洗

膀胱冲洗时要严格无菌操作,用正规膀胱冲洗器进行冲洗,消毒导尿管与引流管的接头要彻底以减少感染。

2.8 保持尿道口清洁

女患者用消毒棉球擦拭外阴及尿道口,男患者用消毒液棉球擦拭尿道口、及包皮,每天1~2次。

2.9 保持引流管通畅

避免受压、扭曲、堵塞,离床活动时,应用胶布将导尿管远端固定在大腿上,以防导尿管脱出。

2.10 做好个人卫生

保持皮肤、会清洁,减少细菌繁殖。鼓励患者每天摄取足够的水分和进行适当的活动,使尿量维持在2000ml以上,产生自然冲洗尿路的作用,以减少尿路感染的机会,同时也可以预防尿路结石的形成。

2.11 合理应用抗菌素

参考文献

[1] 刘兵,王嘉.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预防对策及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15,(5):38~39.

[2] 陈培红,陈爱清,陈秀萍等.一次性接尿袋更换时间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2,17(3)171~172.

上一篇:从护士长竞聘和轮岗论护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下一篇:无肝素血液透析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