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走进教研,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者

时间:2022-07-06 12:26:43

让学生走进教研,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者

学生进教研的提出,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心血来潮,它是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是以人为本的新的教育理念的产物;学生进教研的教学思想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是落实新课改精神,切实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教研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明确目标任务

我们知道,在新课标精神指引下,各学科教材编排都是有目的的,这个目的一言以蔽之,就是为了人的发展,具体说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有能力、会学习、会创造,能适应社会发展而且有创新精神的综合素质较强的新型人才。

学生进教研,就是培养学生去发现、去探究,最终获得新知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也就是说以学生为主,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就是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方式,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这句话明确地告诉我们:课改的目标是变填鸭式教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研究者、发现者、探究者。那么,怎样做才能使学生成为研究者呢?我们的方法是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所谓的目标是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和审美目标。让学生明确了这些目标,就突出了学生研究的主攻方向,使其不至于犯盲人摸象的错误。

二、教师引领探究

目标下达之后不等于教师可以撒手不管,否则会导致学生迷失方向,所以必须有教师引领才能步入研究的轨迹。比如现行小学五年级语文(语文版)教材第十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麻雀》,主要讲了老麻雀奋不顾身救自己的“孩子”小麻雀一件事,表现了伟大的母爱。重点段是小麻雀在得意忘形的情况下,不小心从“安乐窝”里掉下去要被老花猫吃掉的瞬间,老麻雀奋不顾身救子时所表现出那种伟大的感人至深的母爱。这一段应是学生重点研读、感悟的段落。这一段语言虽然不多,但给人遐想的空间很大,这时老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小麻雀遇险时,老麻雀是怎样救它的,我们可以从老麻雀身上看到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给学生指明了研究的方向和目标。这就是所谓的教师引领。所谓的引领就是给学生指明研究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切忌不能面面俱到,否则就乱了章程,没了主攻方向。

三、给学生留足时间思考

教师在把学生引上正确的轨迹之后,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能取而代之,一定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先独自仔细阅读、认真体会,尤其在读的时候,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总之一定要让学生多读。在读的前提下,让他们在思想上先有一个整体的轮廓,之后可以进行同桌交流,小组讨论,只要学生知道写什么、怎样写就行了。

四、从字词句入手让学生感悟

在详读的基础上,在知道了课文写什么、怎样写的基础上,要让学生抓住重点词,重点句进行研读、体会、感悟、拓展,使字里行间流漏出的情感价值得到升华,使学生思想上产生共鸣和震撼。还以老麻雀救小麻雀为例:

在老麻雀救小麻雀时课文是这样描述的“……老麻雀扑过去,推开小麻雀,瞪着眼,竖起羽毛……”研读这段话时,要让学生抓住关键字和词进行研究,这时老师要设计一些问题,如课文写老麻雀救小麻雀时为什么不用“飞”而用“扑”字,这个“扑”字好在那里?学生通过对这两个字进行研读比较之后体会到“扑”体现出猛烈迅速,而“飞”体现不出来。这时学生真正理解出了老麻雀为救子心切而奋不顾身表现出的伟大母爱。此时可以再换一些字如“走”过去,“跑”过去等,再次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明白只有用“扑”字才能把感彩表现得淋漓尽致,除此之外没有哪个字比“扑”字更贴切更合适。至此为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研读。

五、联系生活实际引导

在学生理解了“扑”字的用法以后并不算完,还要继续深入拓展,使知识技能进一步得到升华,了解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环境中的不同用法和表达的不同感彩,这样使学生在今后学习遣词造句上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还以“扑”字为例进行分析。《》一课中描写用自己的胸口堵住敌人的枪口时是这样写的:“……他挺起身向敌人的枪口扑去……”。这里的“扑”字尽管也有奋不顾身的意思,但它不是母爱的那种伟大情怀,表现出的是对敌人的仇恨和愤怒。关于“扑”字的用法还很多,如:“狼扑向了羊……”、“小丽见到久别重逢的妈妈,张开双臂一下子扑到在妈妈的怀里……”等,在不同的句子环境中所表达的感彩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学生进行研究时,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现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引导和帮助,让他们在不同的句子环境中感悟和领略出不同的感彩,这对于学生在遣词造句训练上是有很大帮助的。

总之“学生进教研”教学理念的提出符合了新课改的精神,遵循了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规律,而新课改就是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下一篇:浅谈语文新课改之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