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古蜀人的国家矿场

时间:2022-07-06 11:17:51

找寻古蜀人的国家矿场

1986年,三星堆的两个祭祀坑出土了大量珍贵青铜器――寄托着蜀人“千里眼,顺风耳”梦想的纵目大面具,静默庄严、身份尊贵的青铜人头像,代表着古蜀国大巫师的青铜大立人等,它们向世人展示着古蜀人神秘莫测与天马行空的幻想。

2001年,成都金沙遗址亦出土了成百上千件青铜器,无论从样式还是风格,皆与三星堆一脉相承,两个古国的工匠就像一个师父收的两个门徒一样,流传着同一派青铜铸造手艺。

铸造青铜器得先将铜矿熔化,引入陶范,待到铜液冷却后成器,这个过程,往往要产生大量炭渣、铜渣,安阳殷墟出土过数百件青铜器,附近就发现了大量作坊遗址。然而迄今为止,三星堆遗址却没有类似发现,现在的成都平原不产铜矿,古蜀国的国家矿场又会在哪里?

带着问号,我们走上了探访古蜀国国家矿场的路。

龙门山,离他们最近的铜矿场

商周时期中国青铜器的冶炼,有一个大概比例,比如殷墟妇好墓出土的486件青铜器,重约2吨,需铜矿石8吨;湖北东周曾侯乙墓出土了4800余件青铜器,总重量超过了10吨,需要铜矿百余吨。三星堆两个祭祀坑出土青铜器大约1吨,要耗费铜矿4吨左右。金沙遗址的众多青铜器,需要的铜矿自然也不在少数。

然而,中国已发现的古铜矿大多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的江西、安徽等省,此外,云南会泽、东川铜矿亦颇为有名。成都平原并不产铜,广汉更是掘地一米多即可见水,根本无矿可采,那么,铸造三星堆、金沙古国青铜器的铜矿究竟来自何方?

也有学者提出了来自四川荥经、云南会泽两种观点,成都理工大学刘兴诗教授始终坚持龙门山。理由很简单:龙门山脉就有铜,古蜀人为何还要舍近求远跑到云南去呢?

龙门山脉位于成都平原西北方,北起川甘陕交界的摩天岭,南至都江堰茶坪山,是四川盆地与川西高原的天然界限,数千年前,羌人大禹正是从这里走向中原,建立了中国第一王朝夏朝,其得名正是纪念大禹“凿龙门,铸九鼎,治水患”的不朽功勋。晋人常璩在《华阳国志》中曾不吝赞美之词:“其宝则有璧玉、金、银、珠、铜……”可见至少在晋代,龙门山的铜矿已经闻名蜀中了。迄今为止,在三星堆、金沙出土的众多文物中,美玉、黄金、珠宝琳琅满目,青铜更是其中最具想象力的瑰宝,三星堆、金沙有什么,似乎总能在龙门山找到原料。

2007年初秋的一个清晨,我与刘兴诗从彭州拐进宝山村,村口,有个穿着土黄色夹克、手里拎着柴刀、电筒的中年人一直张望着来来往往的车辆,他叫岳新和,是村委派给我们领路的老矿工。自上世纪70年代始,宝山村就在龙门山开采铜矿,村里的中年男子大多在矿上做过几年工,闭上眼睛都能在山里找到矿洞。岳新和说,自打采矿队进了龙门山,常常在山上看到一些废弃的古铜矿,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也说不上这些铜矿的年代,只是相传早在汉代,祖先就在山上采矿了。夏天的黄昏,他们经常钻到古铜矿的洞口纳凉,风从树林掠下来,夕阳就消失在龙门山一个个山头。

从宝山村到龙门山的这段盘山公路,当地人称为“铜厂坡”,是村委会为运铜矿专门修的一条卵石路,宽不足两米,由于过去通行的是运矿卡车,路的两侧留下了深深的车辙,中间倒是高出一截,面包车开过去,不时能听到“砰、砰”撞击底盘的声响,由于路况实在太差,同行的两辆轿车不得不在中途打道回府。

一座两层的小木楼立在半山腰,青苔早已爬上了屋顶,一口直径约2米的大水池显得阴邃无比,阳光从树叶的间隙穿透下来,大山中的尘埃在阳光下肆意地舞动着身体。这里曾是矿工的宿舍,每天清晨,在大广播鼓动性的音乐声中,岳新和与同乡提着锤子、箩筐往山里走,从小木楼步行到矿场,大约要走上半个时辰。

岳新和冲着房子吼了两声,一只受到惊吓的松鼠从房梁蹿下来,迅速消失在大山之中。

古矿洞,柏灌王迁徙路上的最大发现

过了小木楼,连面包车都难再往上了,只能下车步行。岳新和在前面挥舞柴刀,砍掉树枝,勉强开出一条小道。越过几条山沟,隐约能看到半山腰上遮天蔽日的树枝挡住的洞口,洞口的石块早已斑驳不堪,在阳光下暴露着岁月的流痕。

四川古代历史上曾经有过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五位蜀王,蜀王柏灌上承蚕丛、下启鱼凫,然而,在《华阳国志》、《蜀王本纪》等史料中,他的生平却如同一张白纸,没有任何记载,堪称千古之谜。

根据气候学的研究,大约在4500年前,整个世界出现了一次灾变天气,岷江河谷附近的贡嘎山、四姑娘山的冰川开始活动,天气变得寒冷,无法种植庄稼,生活在这里的古蜀族吹响了迁徙的号角。在此过程中,柏灌取代蚕丛,成为第二代蜀王,此时的蜀人尚在漫漫迁徙途中,也就未能留下太多故事。按照这个说法,柏灌王的功劳其实并不小,龙门山中不可胜数的矿洞,正位于古蜀人迁徙的路线上,柏灌和子民在迁徙途中发现铜矿,为他的继任者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历史上,夏、商、周王朝为了追逐铜矿,屡次动用兵力征伐,甚至不惜数次更换国都;在古巴比伦人的心目中,依蓝地区的铜矿是最诱人的资源;而古蜀人发现青铜最终与蜀王的更迭联系在了一起。在青铜时代,几乎每个国家、部落,都有独特的获取青铜的方式。

今天,从岷江上游而下,有两条路线可到成都平原,一条是由映秀经都江堰,另一条则翻越龙门山脉进入成都平原。岳新和告诉我,过去做生意的村民,常常沿着山沟中纵横交错的古道,到汶川去批发皮革,一来一去,得大半个月功夫。

矿洞中一片漆黑,看不见到底有多深,脚下堆积着跨塌的石块,岳新和打开电筒,洞顶残留的铜矿石已氧化成了绿色,民间称为“孔雀石”。岳新和敲下一小块矿石,这个过程得异常小心――矿洞没有支撑,一个很小的震动便容易引发矿石坠落伤人。

铜矿沿水路运至三星堆?

湔江发源于彭州与汶川交界的背光山,经新繁、新都流至广汉后,又称“鸭子河”,龙门山也被称为“湔山”。湔江历史上曾经有过九条支流,史称“湔江九河”,由于河道的变迁,当年密布的水系只剩下了鸭子河一根独苗,过去沿河居住的人家,也便成了孤灯星火。

62岁的李婆婆坐在自家门前,在她身后,是间有了年头的红砖瓦房。上世纪60年代,李婆婆嫁给了同村的一个木匠,村里分了一块地,这是湔江边上的一块台地,小两口喊来亲戚朋友打地基修房子,没想到几铁锹挖下去,出来的全是铜渣、炭渣,似乎怎么也挖不完,最后没有办法,就在台地上修起了房子,直到今天,房子仍然比村里的平房高出了一截。几年前,村里沿着湔江修了一条进城的公路,挖土机也挖出了大量铜渣。

一种说法,湔江边的铜渣,正是古蜀人的杰作,铜矿从龙门山运出,冶炼成青铜后运到三星堆,这正是三星堆没有青铜作坊遗址的原因。

或许,为了攫取珍贵的铜矿资源,古蜀国派遣了一支精锐部落进驻龙门山脉,先将铜矿在龙门山冶炼,然后通过湔江运至成都平原?

《蜀王本纪》记载,鱼凫王有次到龙门山打猎,忽然成仙而去。这个传说,其实隐藏着浓厚的地理气息:今天,沿着鸭子河溯流而上,过小鱼洞、海窝子,就能一直到宝山村脚下,可见至少早数千年前,这条古道便已畅通无阻了――担负为国家输送矿藏的使命应该不在话下。

离开宝山村已是傍晚,湔江展示着它宁谧、安详的一面,河水凝固成了一块绯红的美玉,霞光在天空中变幻着无定的色彩。若干年前,就在这样的黄昏,我们似乎看到了古蜀人的背影,也瞥见了古蜀文明在天际的不朽荣光。

[后记]2007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宝山村损失惨重,大多房屋被毁,通往铜矿的古道也为泥石流掩埋。文中老矿工岳新和在家中躲避不及,悲惨罹难,文中李婆婆及其家人情况不详,谨以此文,追溯那些逝去的风景,纪念那些逝去的生灵。

上一篇:高椅古村傩堂戏 下一篇:太阳照在帕米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