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祖国的传统文化中感悟生命的价值

时间:2022-07-06 07:54:18

从祖国的传统文化中感悟生命的价值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频频发生,在某些地区和高校还比较严重,这种社会现象如能进行早期的生命教育和及时的心理与行为的干预,则会有效遏止其发生。本文仅从祖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浅述个体生命价值的教育内容,起到从祖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生命意义的认知、珍爱生命的目的。

关键词:传统文化;个人价值;家庭价值;社会价值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01-02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却频频发生,在某些地区和高校甚至还比较严重。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权威数据显示,自杀人数却占世界自杀人数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高自杀率国家,青少年自杀低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自杀成青年第一死因。自杀,对个人和家庭是莫大的悲剧,对家族和社会也是极大的损失。同时,自杀还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个人行为和社会现象,每次自杀事件都会对周围的学生和老师的心理产生强烈的刺激,甚至引起个别人的效仿,给社会造成不稳定的因素。

生命没有重复。花季人生的过早凋谢,非常令人痛心。但如果能进行早期的生命教育和及时的心理和行为的干预,则会有效遏止行为的发生,挽救年轻鲜活的生命。此任学校责无旁贷。本人撰写此文就是希望能从祖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生命意义的认知,以期能起到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目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部关于生命、关于人生的体系,其核心是人生问题,其蕴含的丰富的生命哲学思想,具有的极浓的人文关怀意蕴,不仅在古代塑造了一批批热爱生命、意志坚强、死得其所的仁人志士,而且在今天,它对我们认识生命的价值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个体生命的价值首先在于血亲关系

《孝经·圣治章》:“天地之性,人为贵。”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是传统文化中儒家学说的基本思想,儒学即人学。生命是宝贵的,认知个体生命的价值要把他放在社会关系中,这里的社会关系首先表现为家庭关系。人是由父母生养才有了生命过程。这种生命的给予及养护的过程,使人类产生了自我生命与家人、家族血肉相连的不可分割的血亲纽带和感情。自我是父母和祖宗血脉的延续,同时自己又承载着延续血脉的作用。个体生命既是自己的,又不是自己的,是血亲关系的体现。

儒学和佛教文化极力渲染一个生命的孕育过程的庄重与辛苦,养育过程的劬劳、罔极、煦伏与含辛茹苦,养育子孙也希望能老来得养,这种人伦关系与西方的突出强调个体意识思想观念有很大差别。正因为这种血亲文化和宗族文化的传承,使中国人特别重视自己的家庭亲情,个人做事不能仅从自己的情绪出发,还要想到父母和家庭,甚至要考虑到家族关系。因此中国一般百姓皆珍惜生命,少有采取断然的自杀行为,也不会随意践踏他人生命。而当代青少年过度自我化的人生观,冲击了对家族、社会、国家的责任,所以当他在考虑是否采取伤害生命的行为时,多考虑的是自我个人的原因,只求自我痛苦的解脱而不顾其它。对家庭和家族而言,自杀是最大的不孝,罪莫大焉。如果把儒家的对个体生命认知的“血亲”文化发扬光大,对当代青少年生命教育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个体生命的家庭价值在于孝悌

个体生命的家庭价值是在血亲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表现为儒家所倡导的一系列家庭伦理关系,最主要为孝道和悌道。

《论语·学而》中认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经》更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出也。”教育由“孝”生发开去。儒家的“孝”要求子女要珍爱生命,这是最基本的孝道。《孝经》开宗明义第一章规定:“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身体发肤来之于父母,任何人都不能轻易作践其肉身,更何况自杀这样的残忍之事呢!这是孝的起码要求。那些自杀的人,都是一些不孝自私的家伙。同样,孝也不能使“亲心伤”,而“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一个有点孝心的人,是不会轻易自杀的,就是一句“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怆就会让他无法下定决心放弃自己的生命。

中国人注重血亲关系不仅表现在孝道上,还表现在对家庭同辈成员的友善上,即悌道,孝悌发扬开去,就会友待他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孝经》广要道章第十二:“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弟。”《弟子规》云:“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试想一个孝悌之人,怎么能忍心自杀呢?自杀的人大多感到无助、无法解决,才走上不归路的。须知在人生路上能长久地相互陪伴又有血缘关系的只有兄弟姊妹。兄弟姊妹年龄相近,少有代沟,彼此在人生上会有多大的帮助呀。当人感到无助、有无法逾越的障碍的时候,在兄弟姊妹的帮助下会变得坚强和豁达起来。人生需要亲情,尤其在最困难的时候。现在的独生子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这种骨肉亲情,人们只得在旁系血亲中寻找这种关系。但不管怎样,中华民族的“孝悌”文化对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在家庭关系上的认知,在珍爱生命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西方文化不可替代的。儒家文化更认为,孝悌可以感天动地,感动神灵。“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孝经》感应章第十六)

三、个体生命的最高价值在于贡献社会

儒家认为个体生命的价值是有层次的,《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儒家认为,真正的孝就应该“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是孝的最高境界,因此个体生命的最高价值在于贡献社会,为大义而死,死得其所,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死得有价值。为了大义,甚至是可以灭亲的,可见中国人义的观念的重要。比之于自杀,就“死”得太没有价值了。当我们有了理想和信念的时候,就不会被眼前的困难和挫折所折服、打败,有了这种观念,才能对得起父母、祖先,敬始、慎终、追远。孟子云:“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立德被儒家视为人生的最高价值,其重要性远在生命之上。这种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造就了历代一批批为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而甘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赴汤蹈火所在不惜的仁人志士,为铸就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与爱国主义的灵魂起了积极作用。面对今天的大学生的自杀事件的频频发生,如果能进行多次的深刻的个体生命的社会价值的教育,亦能够有效的阻止大学生自杀悲剧的发生。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人生的磨炼与自我觉悟,当人经历了许多沧桑甚至磨难时,往往能修养成“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人生态度。作为老师,应以让学生成为一个幸福人生的创造者为目标,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在平时的教育中,应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尊严,认识到生命存在的神圣性。

生命教育很多人认为起源于美国,但多少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人都会知道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其里面的生命教育有其独特深邃的内涵,更适合中国人的特点,更易为中国人所接受。窃以为,万不可以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解决中国的问题主要应立足中国的情况(当然我也不排斥外国文化中优秀的东西),从祖国的传统文化中感悟生命的价值,既解决了生命教育问题,又弘扬了民族精神,不是更好吗?

参考文献:

[1]贺新华,胡凯.中国传统文化中生命教育思想探析[J].科技信息,2010,(27).

[2]晏波,李方方.中国传统死亡文化观及其对死亡的启示[J].理论纵横,2008,(6).

基金项目:“高职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科学内涵以及实践途径研究”课题

上一篇:多元化教学方法在《材料表界面》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