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移默化 润物细无声

时间:2022-07-06 07:32:32

摘 要: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更是一个人终身的宝贵财富。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良好;阅读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8-158-01

一、悬念调动法

在读书时,留下悬念给学生。听教师读了精彩的文章,却缺少结尾,悬而未决的情节催促学生自己急切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慢慢他会挣脱教师的扶持,自己自由地畅游于书海,寻求他的精神家园。第二,故事梗概法。教师先把故事的大意讲给学生听,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例如引导学生阅读笛福著的《鲁滨逊漂流记》。事先,教师将故事的大致内容简单地向孩子介绍,孩子听了有趣,就会自己去阅读此书了。第三,辅助法。社会上流行的电视剧往往会对学生的阅读造成相当大的影响,教师如因势利导,趁机向孩子介绍相应的读物,学生阅读的兴趣会比较大。

二、开设阅读窗口,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

1、设置图书角,让孩子有书可读

在教室设置图书角,让每位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放在图书角与大家交流。这些有益的书籍,放在学生每日可以见到、摸到的地方,天长日久,学生每天所见都是书,随意翻翻,慢慢就会对书籍产生兴趣。

2、教师要成为孩子读书的伙伴

身教重于言教,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喜爱阅读,懂得阅读的方法,了解书籍的内容,这样才能指导学生阅读,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带动孩子喜欢阅读。培养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初期,最重要的是要多读文章给学生听,这样不仅可以延长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育,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想去读书。

3、开设阅读窗口,引导学生喜读书

我在教学时,经常在我上的每一节语文课上设立阅读“窗口”,让学生阅读感兴趣的文章。学习好的学生我找他个别谈话,主动介绍一些好的书籍;而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更加要求他们更多的阅读。

三、从小处抓起,逐步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第一、训练学生做到专心阅读。所谓专心,就是身心合一,聚精会神。要养成这一习惯,必须做到:地点要固定、环境要安静、姿势要端正,此外,养成默读的习惯也有助于专心阅读;第二、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学生在阅读时总会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如果不会边读边思考,那也不会有良好的阅读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学生读书能边读边思考,不但会解决理解课中许多问题,而且会出人意料地显示出他的聪明智慧;第三、培养学生阅读时学会联系上下文的习惯。课本中有许多的词语、句子,如果单独把它们抽出来理解,学生往往会有困难,但如果把它们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仔细琢磨一下,就能够确切的理解。第四、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习惯。小学语文课本内容十分丰富。许多课文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有的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理解会有一定困难。如《草原》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一段话:"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见到过草原,对"洒脱"一词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有的学生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在草原上行驶不必像在马路上一样,还得看红绿灯,还得受警察的限制,可以自由自在,不受任何约束。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体会出"洒脱"这个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第五、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学会用汉语拼音等两种查字典的方法,能根据读写的需要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词典。"使用工具书是读书、写作和寻求新知的需要 ,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借助工具书理解了疑难问题,了解了文章的写作背景,不就是找到了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吗?

第六,培养阅读时圈画批注的方法。古人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志在读《二十四史》时,作了无数的批注、评点,在空隙处密密麻麻写满了自己的看法。学生在读书时,伴随着积极的思考,用铅笔在课本上圈一圈,画一画,随时写下自己的看法、体会,更有助于内容的理解;第七,养成阅读后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读完了,总会有所感,有所悟,把这些点滴体会记录下来,便会成为我们以后写作的素材。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习惯。学生练笔、写读后感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可以写出自己对文章的评价,能长则长,不长也不要勉强,一句话、两句话都可以。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没有耐心和恒心也是没有好的效果。要教育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多少做多少,不断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第二、良好的阅读习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靠自己反复练习,但也离不开教师的训练和指导。教师要有周密的考虑和科学的安排。在这里,还应特别强调教师的身教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的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阶段,我们培养了孩子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更多的思考,在思考中更多的阅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会越来越强烈,有充满的精神生活,从而也就会有创造性的劳动生活。正像苏赫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让我们在学生面前敞开道路让他们走到学校的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青年时代的挚友吧!

上一篇:语文文本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下一篇: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有效复习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