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廷峰:道与神同游

时间:2022-07-06 01:59:29

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这“大人”一词,似乎给活泼泼的“赤子之心”戴上了道德的镣铐,而千百年后的王国维,却让赤子之心回到了艺术的本位。他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与其说王国维用赤子之心解读了艺术,倒不如说是用艺术为“赤子之心”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自此以后,我们在迎迓一个新艺术生命诞生的时刻,惊奇地发现,那赤子之心也如影随形。

侯珊瑚的水墨,是一次完全不同寻常的艺术探险。这些不同凡响的作品,摆脱了固定规则的生命体验,用脱尘不染的心灵,体悟营造出了一个陌生惊奇、自在欢愉的艺术世界。在这里,心与万物相遇优游,契合无间,无所依待,无所束缚,无所滞碍,将直觉的生命体验在款款然中融入到天机流荡的宇宙洪荒之境,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在这里,首先攫住我的,不是某些线条,亦不是某种色彩,而是破空而来的“道”的精神。 “道”是中国文化血脉里对于世界本源、本质和本身的一种思考。伴随着这种思考,老子首先发现了事物之间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种辩证的智慧促成了自然无为、柔弱不争、 贵无尚虚、 清静抱一、返本复初,无知弃智的人生哲学。从这种审视角度出发,老子最终在婴儿的身上发现了这些美德,在《道德经》中,他不只一次地论及了婴儿的这些特点。“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也许老子不曾想到,这种本着赤子之心,循着宇宙天道的伦理思想,会发展为中国独一无二的美学趣味。

与西方的美学思维不同,这种美学趣味不仅需要熟巧的技能,更需要不间断的修心。人在俗世,怎能保持“最初一念进入之本心”?这要靠不停的上升,进入不停的心灵返乡过程。上升不易,返乡更难。侯珊瑚从油画回到水墨,从西方回到故里,从浮世的喧闹里回到洪荒的流荡中,在一次又一次出世入世间,完成了灵魂的洗礼,生命的苏醒,艺术的创造。

万物萌生的起点汇于汤汤大道,生于赤子之心,在笔下化于“一”的神秘;意与象融合,心与物冥合,才会有了这尺幅万里的生生不息。在这不息的流淌中,太初之心悠游天地,变动不居;在这宁静里,昭昭大化,奄忽齐一。

面对这样的艺术,不由你遐思小桥流水,不由你旁顾熙攘人群,有一种宏大铺天盖地,它将你包裹,将你席卷,你的耳畔响起开天辟地的轰鸣,你的目光定格于初民图腾的信仰,你体会着生命的自由和奔放,你感受着宇宙的无形与浩荡。这是陌生的体验,这是艺术的神奇,这是审美的一次擎起。

而对于画家来说,这却是真实的记录。她记录下光明与晦暗的交替,记录下宇宙的坍塌与生命的重建;她记录风的情绪,记录水的氤氲。这记录并非留于纸畔,而是留于那无所滞碍的赤子之心。作画是心的历险,是心对于万物的灭迹,又是心对万物的回响。在这个瞬间,万象静寂无痕,心神恍惚无虑,艺术之光在笔尖的自在中舞蹈,展现出行健不息又淡泊宁静的宇宙生机。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游。太初无形,象与心同行。

上一篇:银河丽湾 10期 下一篇:王小慧:用心来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