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心绞痛疗效观察

时间:2022-07-05 11:05:33

摘 要 目的:观察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5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低分子量肝素)及对照组(常规治疗),疗程为7天。结果:7天后总有效率,治疗组82.43%,对照组67.61%(P

关键词 低分子量肝素 心绞痛

资料与方法

2001年1月~2004年1月收住院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45例,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①治疗组:共74例,男50例,女24例,平均年龄58岁,其中劳力型心绞痛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②对照组:共71例,男51例、女20例,平均年龄56.5岁,其中劳力型心绞痛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所有患者在开始治疗前均有心绞痛发作史,且无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及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等抗凝治疗禁忌证。

方法:①对照组:用阿司匹林75~100mg睡前服,消心痛片10mg,每日3次,倍它乐克片6.25~25mg,每日2次,普拉固片10~20mg睡前服。②治疗组:除对照组所用药物外,另使用低分子量肝素(克塞)0.4ml腹壁皮下注射,每日2次,疗程为7天。治疗前后检查血小板计数、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g)、凝血酶原时间(PT)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临床指标。

观察内容:用药期间记录心绞痛发作情况,观察心肌梗死发生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有无出血倾向;每周2次12导联心电图(ECG)常规检查,心绞痛发作时即可查ECG,对比治疗前后ECG,观察治疗前后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治疗前后缺血性ST段压低情况。

疗效评定:①显效:心绞痛控制,缺血性ST段下移恢复到等电位线。②有效:心绞痛基本控制或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程度明显减轻,缺血性ST段下移减少>0.05mV。③无效:心绞痛未控制,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程度无明显变化,缺血性ST段下移也无明显变化。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X2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

结 果

疗效观察:观察6周内治疗组有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发生7例;治疗组显效36例(48.65%),有效25例(33.78%),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1例(83.43%);对照组分别为20例(28.17%),28例(39.44%)、23例(32.39%)和48例。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aPTT、PT、Fig等指标两组间无差异。

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皮下瘀斑4例,局部皮肤轻度发痒1例,轻微牙龈出血1例(注射第6天),但不影响用药。

讨 论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除使用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外,目前主张采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质疗,或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和冠状动脉搭桥术,而后者均属有创性治疗且费用高,有些患者不能接受。低分子量肝素主要发挥因子Xa的作用,不需要血凝监测,使用方便,出血率低[1],抗凝作用强,生物利用度高,停药后无反跳,较少引起血小板减少,与普通肝素比较疗效更好[2]。

总之,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心绞痛,疗效确切,方法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国伟.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的最新进展.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8):457.

2 吕蓓,戚文航.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无Q波心肌梗死的诊治.新医学杂志,2002,33(1):11.

上一篇:氟罗沙星对慢性心衰合并肺炎的疗效分析 下一篇:苯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