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得懂,走得进,带得走

时间:2022-07-05 09:59:13

对小学生来说,通过阅读逐步形成一种能力,这不是朝夕可以实现的。他们要经历积累词语、读通句子、读顺段落、读懂文章的过程,并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形成阅读能力。那么,在目前的阶段,如何教给学生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如何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读懂一篇文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一、读好课文

教科书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内容,一篇课文从初读到后来的复习都离不开学生的诵读。读好课文,首先要预习充分,学期开始时我就要求学生按方法预习:第一步,认读书后田字格里的生字,并把课文中相应的词语在书中画出来,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弄明白,并把意思写在词旁。第二步,读通句子,特别是长句,在此基础上熟读课文,要正确、流利。学生做到这两步后,老师在讲生字词时会节约很多时间,学生在课堂上也会有针对性地听、记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其次要多读课文,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我教《三袋麦子》时,发现学生学得很轻松,前面经历了很多篇课文的背诵,这篇不要求背,心理上轻松很多,同时课文又是一篇童话,学生非常感兴趣。在学习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分组读,然后分男女生读,最后分角色读,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选出小猪、小牛、小猴和土地爷爷,大家的兴趣都很高涨,踊跃举手。经过第一轮的分角色朗读,我又提出了新要求:在说出台词的基础上,还要有表情有动作。其中有个片段:小猴拉着老人的手,神秘地说:“请跟我来。”我在点评时做了一次示范,同学们尤其是与我拉手的那个学生很高兴,因为他们觉得老师表现生动,还能拉着同学的手,肢体的亲近更激发了他们诵读的热情和兴趣。之后,有个孩子做的小猪吃东西的动作也获得了大家的赞赏。经过这次诵读表演后,学生对读课文的热情更高了,学习课文也更主动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读书,读好书,会让学生直接受益,提高阅读能力。

二、读对文章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读好了课文,理解了思想内容,掌握了方法,就可以读对课外的文章。

课外阅读方面,现在的孩子接触得最多的是童话,而且大多只是关注情节。课内阅读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为课外阅读服务,怎么利用学习课文的方法进行童话意外的课外阅读呢?

三(上)有篇课文《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节运用了总分的写法:“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在研读课文时,我们对这点做了重点讲解,绝大多数学生也都能分辨这种写法。后来遇到一篇课外阅读《高原》,有的学生就不能看明白这篇文章讲了些什么,有人说:“写了高原的高。”有人说:“写了高原的珠穆朗玛峰。……”我提示:“这段的写法和哪篇课文的哪一节很相似?”因为两篇课文学习的时间相隔不长,很多同学都顺利地说出课文、说出写法,也说出《高原》讲述的内容,就是第二三节的第一句话。从课内学习到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同样适用。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的文章结构很明了,起承转合很清楚,语感好的学生在目前的阶段能读懂,如果遇到复杂一点的,如《做一片美的叶子》就困难了。所以,对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果能自己读通句子、读顺段落,则说明她已经拥有了初步的感知能力,如果能看清课外文章的思路,看懂结构,则说明她已经拥有了整体把握的能力,甚至,如果看明白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则说明她已经拥有了难能可贵的理解感悟能力。所以,我认为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课内的基础知识外,也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如果学生能学以致用,就会获得运用课内知识的成就感,也会激发学习较难内容的就主动性,从以前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循序渐进、坚持不懈,阅读力一定会逐步地形成并慢慢提高。

三、读懂题目

阅读能力的形成直接表现在阅读题的得分上,我认为,阅读力既包括阅读课内外文章的能力又包括读懂题目的能力。如作文题: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介绍它的形状和颜色,再说说味道怎么样。从题目的完成内容来看,部分同学只写了其中两点,因此在这一点上就扣了三到四分,这就是没有读懂题目的表现。之后,我指导学生看题目,一边看一边划出具体的要求,要求中的关键词就是作文中必须写到的地方。再如《让我们荡起双桨》中有一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我们划着船,在海面上看到了白色的?摇?摇 ?摇?摇,葱绿的?摇?摇?摇 ?摇,蓝色的?摇?摇 ?摇?摇,红色的?摇?摇 ?摇?摇。这条题目很多学生都写错了,如:我们划着船,在海面上看到了白色的?摇?摇云?摇?摇,葱绿的?摇?摇草?摇?摇,蓝色的?摇?摇天空?摇?摇,红色的?摇?摇太阳?摇?摇。这样的答案乍看起来是没错的,修饰词和名词间的搭配是可以的,为什么不对呢?刚开始,学生都很茫然,不知道错在哪里,接着我先直接出示了答案:我们划着船,在海面上看到了白色的?摇?摇宝塔?摇?摇,葱绿的?摇?摇树?摇?摇,蓝色的?摇?摇海?摇?摇,红色的?摇?摇墙?摇?摇。然后问学生:答案有什么特点?学生一下子能说出是课文中的内容,接着指导他们看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的意思是答案肯定是课文中的,而不是书外的。有了这个经验,在后面的练习当中,学生都能注意到题目的要求,写出准确的答案。所以,只有在读懂题目的情况下,学生掌握的知识才会有运用的机会,阅读文章的能力才能得到施展和提高。

让小学生掌握切实可用、简单易用的阅读方法,进而形成或获取一种阅读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读得懂”,需要“走得进”,最后才能“带得走”。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指导的重要性 下一篇:职校数学的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