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富人玩赚钱币

时间:2022-07-05 07:20:44

内地富人玩赚钱币

最近,由于黄金市场的逐步放开,内地金银币收藏市场又出现了“涨” 声如潮的高昂情形。而股票市场和邮卡市场的不景气,更促成了金银币市场的一枝独秀。

随着中国富人手里的闲钱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步入收藏者的行列,而金银币以它丰富精美的图案设计和复杂的制作工艺,使得很多收藏者为之倾倒,而其特殊的贵重金属材质,又让很多人将其当成了储值的手段。收藏金银币的好处多,即使不喜欢了,还可以当作礼品送给亲朋好友。

中国金币总公司宣传部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中国一直都严格控制金银币发行的数量。题材方面也受到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务院的严格控制。金银币从立项到设计制造都汲取了中华民族文化精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金币在设计上寓意深刻,在选题上非常考究,有重大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历史事件,如香港和澳门回归纪念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纪念币;有历史名人纪念币,如、诞辰100周年纪念币;有珍稀动物纪念币,如熊猫币、华南虎和金丝猴纪念币;还有生肖纪念币、体育题材的纪念币等。

现代金银币的生产采用了镜面、喷砂、高浮雕、彩色、异型、镶嵌、隐形雕刻、激光全息、双金属、仿古和斜齿等十多种新工艺,在设计上突出中国特色,大大提高了金银币的艺术表现力和观赏效果。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从1979年发行第一套金币以来,已发行金银币260多个项目,超过1500个品种。

纯粹的收藏不在乎涨跌,有些专门做收藏的人,喜欢就买,绝不卖出,将来还可以传给后代;纯粹的投资无关个人爱好,只看重币上承载的信息是否具有市场价值,只在乎花钱买的东西将来是否增值。

不过,收藏与投资有时是分不开的。一些收藏者,手里的钱不多,于是看中的东西希望能够在较低的价格买几枚,如果涨了也会卖掉一些,剩下的收藏成本就低得多了;还有一种投资者,虽然每天市场里起伏,可也打心眼里喜爱,于是每次出手时也挑选喜欢的收藏。

不乏投机炒作

在内地,金银币市场也和股市一样,有庄家有陷阱,也有过泡沫。以前收藏界曾流行一句话“量小的没量大的好”,如何理解这话?广州金太阳钱币专卖店的林桂权对本刊记者说,“就是量大自然价廉,才能让庄家们从低价位轻易地吸货――拉高――散户跟进――出货。”价格的大涨大跌让收藏和投资者尝尽酸甜苦辣,也使他们在购买时常常犹豫不决。

一位收藏者讲述他的收藏经历:“2001年申奥大铜章,300元都没人要,都说此章不行,没有权威性,可是现在2000元我都要。再比如,奥运纪念币发行6万枚,去年700元,我也觉得不可思议,银币这么大量,怎么会这么贵?结果没买,今年1580元买的。”而申奥一周年的银章,他用450元的价钱买了10个,却没有涨,至今一枚都没出手过,已经送掉4个了。

不过,这位收藏者还算幸运的。1996年至1997年上半年间,受邮币卡市场投机气氛的影响,许多人在京、沪地区的民间邮票、钱币交易市场掀起了投机炒作金银币的风潮,很多人在高位接盘,至今被套牢。

1996年下半年,长江三峡金银纪念币发行,由于三峡工程的历史意义,这套金银纪念币发售之前,就因题材好、造型好、设计好、影响大而提前进入了“炒作期”。不少银行和币商纷纷以7000元一套的价格推出预定计划。按常规一枚1/2盎司的金币、四枚两盎司的银币,以7000元的价格推出是完全有把握的。因此,一些币商在预定时还与投资者签订了“生死”合同。7000元“一金四银”绝不后悔。

其中,有位币商就签了112份这样的“生死”合同,按7000一套将订金也收了。谁料,市场与地方银行和币商开了个玩笑,长江三峡金银币一面市,喊价就到了8000元一套,地方银行和币商都不敢接货,接一套就意味着纯亏1000元。但是,这个价你不接货,有人要货。这套币发售第二天,市价涨至10000元一套,而预订者风闻市场看涨,一天到晚追着币商要货。这位订了112套“生死”合同的币商,眼看形势不妙,痛下决心,紧急通知所有预订户,以当日市价11000元一套全部退款。这一退净亏损44.8万元。相比之下,一些地方银行则只给投资者退7000元,搞得一些预订户怨声载道。

以后长江三峡金银纪念币,继续一路看涨,从11000元一套,至13000元一套,15000元一套,最高达18000元一套。并且这样的行情持续了几个月。由于这套币的价格一路上扬,其他品种的贵金属币,特别是低档币,价格全线飘红,陡涨不已。当18000元一套的贵金属币已超出投资者的承受能力时,市场上贵金属币的价格又出现了下滑趋势,到1997年春节前后,长江三峡金银币11000元一套也很少有人购进了。如今的价格仅为7300元。

1997年,对金银币收藏者来说,都是一段值得回味的一年。

不过最近,由于黄金市场的逐步放开,金银币收藏市场又出现了“涨” 声如潮的高昂情形。而股票市场和邮卡市场的不景气,更促成了金银币市场的一枝独秀。

精制币:另类收藏

买金银币的大多为投资,不为收藏。因为是贵金属本身的价格就贵,很多人购买看中的是真金白银的价值,而不是其工艺和题材。

流通纪念币是除了金银币之外钱币收藏的一大门类,除了纪念意义之外,流通纪念币也是中国发行的法定货币,可按面值在市场上流通使用,还可兑付,因此受一些收藏者的喜爱。但比热闹的金银币市场,流通纪念币可以说是邮币卡市场中公认的弱势板块,1997年之后就不断下跌,一跌就是6年。然而近期,这个板块越来越多受到关注,成为钱币收藏中的一匹“黑马”。其中,精制流通纪念币的走热是市场行情的主要领导者。

广州金太阳钱币专卖店的林桂权说,银行最初发行精制纪念币,主要是用于出口,让精制币成为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因此国内能沉积下来的量极小。“我收藏的早期币,大部分都是从海外回流的。” 由于稀少、难找,因此收藏的价值很高,价格也几倍地增长,刚发行的一般为30―40元左右,但早期的精制币已经达到几千元每套。

2001年起,有关部门改变原来的发售方式,国内外各发行一万套,珍稀的精制币逐渐被内地人所发现和赏识。于是,收藏者开始到各大币市去寻宝,也令部分的币商加入和参与到这一板块上来,到处联系寻找货源,有些币商干脆就公开挂牌,收购一些热销品种如敦煌、生俏、辛亥和世乒赛等早期品种。林桂权也是在三年前发现了精制币,感觉前景非常好,于是开了全国第一家精制币的专营店。他认为,目前精制币的价格还比较原始,炒作的成分还不多,因此是收藏的好时机。

但找起来并不容易。“精制纪念币毕竟也就是二万套的发行量。与千万量的普通币,从工艺水平到数量上。都有着天渊之别。部分的早期品种如:建党、内蒙、新疆、世乒赛等还不足万套。这与10万8万的金银币以及100万、几十万还算是量小的珍邮,又或者是几千万的普通纪念币,都是没法相提并论的。”林桂权说。

精制币收藏者多为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在林桂权看来,这些人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不用讲太多就能够明白,而一般的人则会更为计较价格。在他的客人中,很多为香港人,这些人既有收藏者,也有经营者。

购买途径

金银币的销售一般是通过中国金币总公司进行销售,而流通纪念币也有一些公司专门发售,但是目前这种机率较少,基本上见不到新发行的流通纪念币(按面值)。收藏界人士介绍,每次发行纪念币,都为银行内部某些人提供了获取暴利的机会。“拿羊年贺岁币举例,由于发行量仅有1000万套,每个省份平均只能分到30万套左右,银行内部职员购买及作为礼品送给客户将消耗掉一大部分,能通过正常货币发行渠道进入市场的纪念币少之又少,几乎没有,所以,普通集藏爱好者将很难从银行购得纪念币。”而精制币则更没有可能从这种途径获得。

据介绍,中国人民银行自1984年开始制造、发行金属流通纪念币以来,每年都要发行1枚以上各类题材的流通纪念币。到目前为止,已发行50种(套)、面值不等的各类纪念币。而各地钱币协会(或学会)的会员不到100万人,他们都能在协会中按面值领取纪念币。协会挂靠于央行的一个部门,因此,央行只要有纪念币,便给协会“分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共有钱币协会(或学会)9000余个,除各大中城市以外,许多区、县还设有分会。钱币收藏爱好者,可带上自己的藏品、专著、文章等向当地协会申请入会,交纳一定会费,即可在协会按面值购买纪念币。

另一个途径就是币市了。目前上海卢工邮币卡市场和北京马甸邮币卡市场是全国最大的两个主要纪念币交易市场。不过钱币商贩的纪念币均不是原始面值的纪念币,也都是高价收购得纪念币;他们都是以高于面值数倍从银行内部人员手中购得的,然后又加价出售,所以,市场价格不菲。

上一篇:合同纠纷四大提醒 下一篇:冲破保障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