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与紫禁城风水

时间:2022-07-05 07:15:51

北京城的设计师刘伯温,按照密宗的原理规划了紫禁城风水,前后消耗了30年的时间,才制作出了这座精品。

近代以来,中国古都传说最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莫如有关明代北京城的建造――“刘伯温制造哪咤城”的故事。

这个传说,大概从清末就开始流行,到现在依然不衰。

北京城与哪咤

靖难之役后,大明皇帝永乐皇帝(即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登基后改元永乐)决定要建筑一座首都北京城,就派工部大官去营造。众官大为恐慌,赶忙上奏,说北京这块地,原是个苦海幽州,底下的孽龙非常厉害,臣子降服不了,请皇上另派军师去办。永乐想想亦有道理,于是请他底通晓天文地理和鬼神的军师出主意。好多许久都不敢答话,只有大军师刘伯温和二军师姚广孝自告奋勇,担当建造北京城。两人都意气高张,彼此轻视,所以领到圣旨后,便趁机一较身手。他们跟着协议,一去东城,一去西城,各想主意,十天后见面,然后脊背对坐独自绘图,画好交换比较,以见本领高下。因此,刘伯温便去东城,姚广孝去西城,分别构思绘图建城。

始初两天,两位军师虽然没在一起,也没出外看地形,但是大家的耳朵都听见一句话:“照着我‘画’,不就成了吗?”声音像个孩子的,很不清晰,好像是说:“照着我的‘话’,这“话”是什么“话”呢?十分纳罕。到了第三天,他们各自无论走到哪里,总看见一个穿红袄短裤的小孩,在前面?留达,可是没法赶得上。回家以后,又分别听到从前那句话:“照着我‘画’,不就成了吗?”许久,两人恍然大悟,这个红袄短裤的孩儿,难道不就是哪咤吗?刘伯温还不相信,第四天早上于是带着个随从,去帮他看是不是哪咤,姚广孝也依样葫芦。大家又分别碰见那个小孩,这回他穿的红袄像一件荷叶边的披肩,肩膀两边有浮镶着的软绸子边,一吹真像是有几条膀臂似的。军师们一看,便知道他定是“八臂哪咤”,于是赶紧往前追,想揪着孩子,可是他跑得更快,一会儿不见了,只听见那一句话:“照着我‘画’,不就成了吗?”刘伯温回到他的东城公馆,沉思一会,结果想出哪咤那句话:“照着我“画”,“画”一定是画图的“画”字,不是说话的“话”字,定是要我照他的模样画城图,好使能镇压得住苦海幽州的孽龙。姚广孝同时回到他的西城公馆,也是这么地想,于是各自都立定主意如何绘图。

到了约定的第十天正午,两位军师便依前议,来到城中的大广场,那里已经摆下两张桌子、两把椅子,椅子背对椅子背。刘伯温于是朝着东坐,姚广孝朝着西坐,彼此不见面,各自拿起笔来绘城图。到太阳刚往西转,两人都画好,随即交换看。一看大家哈哈大笑,原来两张城图完全一样,都是“八臂哪咤城”。姚二军师于是请刘大军师解释怎么叫“哪咤城”。刘伯温随即指着城图的形制,逐一说是代表哪咤的脑袋、五官、八臂和两足。姚广孝都点头同意,跟着又问:“这个哪咤没有五脏,空有八臂行吗?”刘伯温红了脸,答道:“哪里有没五脏的哪咤!”说着立即一指城图:“那城里四方形儿的是‘皇城’,皇城便是哪咤的五脏。皇城的正门――天安门一一是五脏口,从五脏口到正阳门哪咤的脑袋,中间这条长直的平道便是哪咤的食道。”姚广孝接着笑起来,慢条斯理地说:

“大军师画得细致,那五脏两边的两条南北的大道,是哪咤的大肋骨,大肋骨上长着的小肋骨,就是那些小胡同,是不是?”

故事毕竟是故事

哪咤本是佛教密宗里的人物,梵文名作Nalakovara。他与他的父亲神昆沙门天王(Vaigravana)在民间被化身作哪咤三太子和托塔李天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上述这个故事,迄今北京的许多老居民都甚为相信,纷传:“刘伯温、姚广孝脊梁对脊梁画了北京城。”为此,差不多三十年前,北京大学做历史地理研究的侯仁之教授,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谈述其事。

这一故事的另一要角姚广孝,初名释道衍,江苏吴县人,元至元元年(1335)生,小刘伯温差不多24岁。始以高僧入侍燕王朱棣藩府,助其谋划。据传言,道衍和尚善行军、有谋略,“靖难”之役,建功至伟。燕王即位后,奉旨还俗,拜少师,获赐名广孝,主持监修《永乐大典》,未几即退隐。永乐十六年(1418)卒,享年84岁。

这一故事的漏洞在于,刘伯温、姚广孝虽皆是明初之人,基本同时,但二者时代有先后,未尝共事一主,虽皆运筹帷幄,功勋彪炳,但史料皆无注明主持修建北京城。根据史料,刘伯温曾在应天府(古之金陵、元称集庆)卜地营建新都(后称南京),想系民间据此敷衍,也可看出民间对刘伯温的喜爱。

也要说明的是,规划“紫禁城”,北京城扩建,肇始于永乐四年(1406)永乐皇帝的一道诏令;距刘伯温之卒已逾三十载。姚广孝虽然在燕王登基后亦参与新朝建制,但按诸史料,负责拓展北京城的,自始至终都是泰宁侯陈,姚氏与此并无关系,况且永乐十八年(1420)底新城竣工时,广孝已去世两年。这则故事传说刘伯温、姚广孝竞赛画出北京城图,乃是明清以来京师民众对他们勋业的极度尊崇,把历史人物神化,附会为“建造都城之奇才英雄”的结果。

上一篇:梁上炎 学刘伯温作趋势家 下一篇:刘伯温 明代第一谋臣